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件一:体育品牌“洋退中进”,李宁品牌国际化再加速入选理由:近期,中国最大的体育服饰零售商李宁对外宣布将全面布局东南亚市场,年内在东南亚地区开设最多达100家门店早在1999年,李宁公司就把“品牌国际化”提上战略议程,公司调整架构,开始开拓国际市场、此次的扩张计划是李宁开始海外征程的标志性事件、与国内品牌高歌猛进相比,经历了大规模扩张的国际品牌在中国的生存状况似乎不太乐观李宁若能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  相似文献   

2.
李宁品牌价值的飞速增长与赞助体育事业不无关系,“推动中国体育事业,让运动改变我们的生活”是李宁公司成立的初衷,也是李宁产品的专业化属性与定位。  相似文献   

3.
李宁换新logo了,品牌口号也换了。李宁公司CEO张志勇声称,新标识设计思路是为了顺应更年轻的消费群体,特别是90后不断求变的心理。沿用了多年的李宁经典旧标告别世人,名为“李宁交叉动作”的新logo成为李宁品牌的新标志,而原有口号“一切皆有可能”也被更为国际化的“Make The Change”所取代。不过,一年后看来,该重塑行为并未看到曙光,企业高层也出现了动荡,关于新标“二流”、新广告“立意有问题”的诟病仍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4.
《国际广告》2010,(8):130-131
李宁品牌20周年之际,全新标识和口号——“Mak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正式发布。与李宁公司一贯的低调不同,这次品牌重塑的动作隆重而热烈,新标识和新口号一推出,就引发各方热议。作为李宁品牌的广告代理商,更作为一个品牌多年的伙伴,上海李奥贝纳有幸参与并见证了李宁这个历史上非同寻常的时刻,也对“90后李宁”有了更深入的感触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佚名 《中国品牌》2012,(1):60-62
2010年,"一切皆有可能"的那个李宁变成了"让改变发生"的李宁;之后,李宁业绩不断下滑、高层震荡……值得庆幸的是,在经历了一连串波折后,目前李宁公司2012年的订货量在稳步回升  相似文献   

6.
李宁的《非洲篇》电视广告是我们远涉13000多公里,赴南非拍摄的。广告片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年轻人在一个崇尚篮球运动的非洲土著部落里非同寻常的经历。片中的年轻人只身来到非洲,在与土著人的篮球比赛中,穿着李宁篮球鞋的他运用高超的篮球技术,最终出乎意料地赢得了比赛和土著族人的尊重,并被拥立为该部落酋长。虽然这个电视广告的拍摄地点和表现形式都较以往的李宁广告有很大不同,但还是建立在李宁的“一切皆有可能”的品牌理念上,并进一步把皆有可能。  相似文献   

7.
孔鹏 《新财富》2007,(1):70-73
“李宁”对耐克的模仿,尚停留在最容易复制的“明星代言”的营销方式和“轻资产运营”的资本模式上。“李宁”的这种跟随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公司的毛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较高。而这也使得“李宁”保持了较快的扩张速度,其分销网络是国内服装和鞋类厂商中最广的,2008年门店总数预计达到5000家。 问题是,“李宁”的销售收入增长较慢。而耐克与锐步的竞争历史表明,锐步在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均超过耐克的情况下,正是因为销售收入差距扩大,逐渐丧失了竞争优势。数据说明,锐步高市场推广赞用的方式并未提高销量,耐克实现产品延伸是其制胜的关键。 国际巨头的中国战略及其均借延伸市场崛起的经验显示,目前的中国市场可能为“李宁”等制鞋企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从“模仿到超越”的机会。此外,上世纪90年代阿迪达斯赶超耐克的经验说明,利用收购抢占优势市场和差异化竞争,也是完成这一转变的有效方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简曰 《国际广告》2009,(8):26-27
2009年6月15、16日两天,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奥林匹克运动中心的一个loft酒吧里,李宁公司国际市场团队召开了它首次在海外举办的国际市场订货会——“李宁2010年春夏欧洲产品订货会”。这次订货会,打破了以往将国内市场的产品直接销往欧洲的传统做法,推出了专为欧洲消费者设计的“天地人”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9.
“用15年时间在中国市场上超越耐克,重夺王位。”这据说是2004年李宁公司在国内市场相继被阿迪达斯和耐克超越后下的战书,这一目标或许要提前实现了。3月18日,李宁有限公司(02331.HK)在香港发布业绩报告,2009年全年销售收入达到83.87亿元人民币,在2008年业绩基础上实现25.4%的增长。一时间,众多业内人士结合3月初阿迪达斯发布的2009年全年业绩报告,以及耐克最新的2010财年第三季度财报,纷纷作出“李宁超越阿迪达斯”的论断。  相似文献   

10.
刘阳 《市场周刊》2013,(1):52-57
23年前,著名的体操王子李宁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李宁公司”,亦从一开始就相商业世弹保持了距离。他拍了电影,在美国和中图办体操学校.读了一个法律学位,一个EMBA,还在研读中国历史,并四处参佛。他忙着他的基金会和公益事业,还个人投资了一家新能源公司。  相似文献   

11.
代言     
《广告大观》2009,(4):21-21
李宁公司正式签约伊辛巴耶娃;周杰伦代言伊利优酸乳,推出新电视广告;飞轮海签约可口可乐,沪上首推“爽食”新食尚。  相似文献   

12.
从最早的“中国新一代的希望”到“把精彩留给自己”、“我运动我存在”、“运动之美世界共享”、“出色,源自本色”到现在的“一切皆有可能”,李宁品牌逐步积淀出它独有的内涵公司名称:李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间:1991年2月规模提升速度:截至2006年12月31日,李宁集团的营业额达318亿元,同比增长29.8%  相似文献   

13.
《新财富》2008,(7):52-55
在“奥运经济”的推动下,中国本土运动服饰企业开始向国际品牌发起进攻。三大运动服饰巨头李宁体育、安踏体育和中国动向选择了不同的发展策略。业务模式上,李宁体育与中国动向采用“轻资产运营”,安踏体育则是“垂直整合”;产品定位上,中国动向瞄准“运动、时尚、性感、品味”的差异化产品,李宁体育定位于高端专业运动市场,安踏体育则定位于中低端市场;市场推广策略上,李宁体育和安踏体育采用赞助体育赛事以及体育明星代言的策略,中国动向走的则是“流行时尚”的推广路线;销售渠道上,李宁体育和安踏体育主要依靠扩张经销商数量,而中国动向则借助与零售巨头和主要经销商的“资本合作”扩展销售渠道。不同的发展模式产生不同的财务效果,目前来看,安踏体育收入增长最快,中国动向盈利能力最强,李宁体育运营效率偏低。  相似文献   

14.
李宁和阿迪达斯的明争暗斗早在奥运开幕之前已经早早拉开,这从两个品牌的口号就可以看出来:李宁的口号是“一切皆有可能”,阿迪达斯的口号是“没有不可能”,一个向上强调希望,一个霸气蔑视困难,总之都和可能不可能较上了劲。阿迪达斯的优势很明显,年营业额1000个亿,李宁只有32个亿;阿迪达斯是全球市场拥有者,利用奥运会进行推广单位成本更低,李宁的主要市场就是中国,硬着头皮去赞助奥运会有些不划算。因此,在李宁与阿迪达斯的赞助商之争失利的时候,李宁恐怕是以偷着乐的心情为主的。  相似文献   

15.
2005年4月4日,国内著名的体育品牌“李宁”和中国领先的门户网站“网易”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李宁有限公司李宁品牌市场副总经理伍贤勇先生和网易市场销售高级副总裁胡智琴小姐并肩站在了一起,全面启动了“网聚体育力量,创造一切可能”的李宁网易体育频道的战略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16.
王娜丽  孙红 《新财富》2010,(12):64-76
这一次,李宁以一个看似匪夷所思的角度,用一招资本“托马斯”的高难动作跳转房地产业。 通过以超低价格认购快意节能优先股和可转债的方式,李宁兄弟以约7亿港元获得了该公司超过80%的股权,并借“李宁”品牌的影响力,吸引了大量投资者人场,使得快意节能股价节节走高;借此时机,李宁兄弟以符合联交所上市规定为由,  相似文献   

17.
冻义红     
陶冬 《新财富》2009,(8):62-62
作为一个创业者,陈义红的魄力与洞悉市场的眼光令人激赏,但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其在李宁公司“暗渡陈仓”的所为也曾引来争议。  相似文献   

18.
袁媛 《华商》2014,(7):46-47
2014年3月24日,李宁公司在港公布2013年全年业绩,收入58.24亿元人民币,毛利润25.94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3.2%,在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毛利率指标上,李宁公司整体毛利率较2012年的37.7%显著改善至44.5%,显示了较强的盈利空间,李宁公司的变革已经初现成效。李宁公司执行副主席兼代理行政总裁金珍君在发布会上表示,作为变革计划第一阶段的渠道复兴几近完成,趋势令人振奋,李宁公司已经进入了再次扩张状态,将依据变革计划大胆、明智地进行投资,2014年李宁公司蓄势待发。  相似文献   

19.
在创建20周年纪念日之前半个月,李宁公司发布了全新的品牌形象,频密的电视和公交站牌广告,宣告着“李宁”全新的口号和标识。此次换标行动所引发的关注,不亚于李宁个人在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上点燃奥运圣火。  相似文献   

20.
纪辛 《国际广告》2010,(9):33-35
在创建20周年纪念日之前半个月,李宁公司发布了全新的品牌形象,频密的电视和公交站牌广告,宣告着“李宁”全新的口号和标识。此次换标行动所引发的关注,不亚于李宁个人在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上点燃奥运圣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