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60—80年代,东亚在“雁行模式”下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亚洲经济奇迹”。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在“亚洲四小龙”和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崛起的同时,日本却经历了经济的长期萧条,从而导致了东亚“雁行模式”的终结。在新的世纪东亚经济发展中。日本和中国将以其资金和市场潜力的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东亚经济“双引擎模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渗漏”效应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通过对 5年多来我国“积极”货币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的研究 ,本文认为 :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有大量货币不是被传导并作用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实体经济环节 ,而是“渗漏”到股票市场“漏斗”和银行体系“黑洞” ,其效应构成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反制力量。公众心理预期变化、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渗漏”效应产生的最直接、甚至是最重要的原因 ,它们交织在一起 ,共同驱动货币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大量“渗漏” ,导致严重的“渗漏”效应。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必须有效抑制“渗漏”效应。  相似文献   

3.
阳巧雯 《经济师》2005,(10):20-21
温州是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先发地区和股份合作经济的发祥地,其经济发展的模式被称为“温州模式”,倍受世人关注。文章主要探讨“温州模式”和“温州经济探秘游”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希望能对促进温州旅游业、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桁林 《经济学动态》2003,(11):8-41,50
一、引言 “双重模式转换”是刘国光经济思想的一个主要内容。他是最早一个提出“双重模式转换”的经济学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刘国光深入地探讨经济改革模式,明确提出“双重模式转换”:所谓双重模式转换,包括发展模式和体制模式两个方面。在经济体制模式方面,过度集中的决策权力  相似文献   

5.
王永才 《时代经贸》2007,5(11Z):129-129,131
浙江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势头确实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浙江模式”、“小狗经济”、“块状经济”等一系列用来描述浙江经济特征的新鲜词汇不断涌现,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投入到了研究“浙江模式”的队伍中来。浙江经济的发展模式有为何能如此鼓舞人心,我们有必要对浙江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进行归纳和概括。  相似文献   

6.
WTO与浙江“块状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兴武 《经济师》2002,(10):237-237,239
改革开放以来 ,浙江省各地发展出许多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 ,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比较强的竞争力。随着入世以及中西部改革进程的加快 ,“块状经济”原来的发展模式面临新的挑战。文章从浙江民营企业领头羊———德力西集团的创新与突破出发 ,分析“块状经济”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市场社会主义学者罗默所设计的“息票经济”模式与 2 0世纪 90年代初俄罗斯的“证券私有化”实践有相似之处 ,“息票经济”模式包含了来自俄罗斯私有化的反思 ,而俄罗斯的“证券私有化”实践也反映了“息票经济”模式的某些设计。但二者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目标上有本质区别 ,并且在具体操作上也有很大不同。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 ,要加强对资本市场的有效利用 ,但基本原则是要在社会主义价值的基础上对资本市场加以改造 ,只保留或利用它的监督机制的外壳。  相似文献   

8.
20多年前,在中国东部沿海偏僻的角落,诞生了被理论界称之为“温州模式”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当时的“温州模式”是指温州农村经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独具特色的商品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特点可概括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小城镇为依托,以农村能人为骨干。  相似文献   

9.
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通过对该市2003--2010年的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发现该市在“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后.地级市、市辖区与县级政府间财力状况呈现出总体增长较快,但增长缺乏均衡性的特点。因此,在“省直管县”财政体制下,注重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县级政府财力增长的同时,应适时推出配套改革措施,强调市辖区与各县级政府问财力增长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0.
国际中文教育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起到主体性、支撑性和落地性的媒介作用。如何加强跨境校企合作,构建国际中文教育的交际实用性与职业技能培养的专业实操性有机融合的教育模式,对打造“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硬核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四位一体、双线融通”的国际中文教育混合式教学理念,构建“语技并重,思创同修”的国际中文教育模块式课程结构,在真实职业岗位情境中有效促进汉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成效,促进国际文教育充分发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增值税体制完善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玉兰  魏强  王德生 《经济师》2005,(7):209-210
1994年税制改革时采用“生产型”增值税是与我国当时的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行模式分不开的,当时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我国加入WTO后,“生产型”增值税的弊端日趋突出。文章建议“生产型”增值税应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并论述了其可行性、必要性、具体条件和转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经济视角》2006,(6):9-10
盘点“十五”,5大类40多项数量指标基本实现,但耕地保有量、污染物排放、研发投入比、高中入学率等4项指标却没能完成。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和有关专家指出,这些“十五”没有完成的任务凸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成为“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陈菲琼  丁静 《经济论坛》2005,(11):25-27
现在所说的“温州模式”有传统“温州模式”和“新温州模式”之分。传统“温州模式”是相对于“苏南模式”和“珠江模式”两种农村经济模式而言,指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将其形容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赵伟称其为一种“新古典区域工业化范式”;杜润生认为温州经济是一种自发、  相似文献   

14.
祁飞 《财经科学》2015,(5):86-96
“母市场效应”直接导致了厂商在空间上的集聚,而这一集聚又导致了区域间产业结构和部门内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此二者共同导致了区域间收入水平的差异,引起区域不平衡发展.贸易成本、规模经济、运输成本和产品差异化程度等重要变量影响到了“母市场效应”的强度,从而决定了区域不平衡的程度.运用“母市场效应”理论有助于区域协调发展及其区域政策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传统经济走向新型经济,从资源投入型增长模式转向长期持续的“节约型经济”和“和谐型社会”的新战略: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和把握一系列前沿性的研究课题。本文拟在对“十五”经济类规划项目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十一五”经济类规划项目研究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广金 《经济师》2007,(5):100-101
“双证”教育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产物,在高校推行“双证”教育,对于中国的教育和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高校“双证”教育的意义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实现有效的高校“双证”教育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扩大区域差异”与“倒U假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家缪尔达尔与新古典学派在为什么会形成区域收入差异,以及如何缩小区域差异问题上,意见迥然不同。无论是实践还是后来的理论都证明,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导致“倒U假说”所认为的“先扩大,后缩小”结果的,也不可能达到“趋同假说”的“自我修正”的目标。要使区域收入差距缩小或“趋同”,只能靠“看得见的手”,靠政府的干预,靠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的选择与实施。  相似文献   

18.
瑞安是“温州模式”的主要发源地。依托“温州模式”的体制优势以及县域“块状经济”的支撑作用,瑞安工业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碍于长期以来沿袭依靠资源要素投入为主的粗放增长模式,以及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低附加值竞争的发展路径,产业“低、小、散”问题不断累积显现,产业结构性、素质性难题已然成为瑞安市工业发展的致命硬伤。  相似文献   

19.
杨赛男 《经济师》2023,(10):143-144
“以赛促创”背景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但是现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创新型、复合型、技术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文章首先阐述了“以赛促创”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其次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以赛促创”模式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希望对高职院校加强职业教育“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对于“以阶级斗争为纲”显然是伟大的进步。但是在近些年的实践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变成了简单的“GDP为中心”,或“以GDP增长为中心”.并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变成了“增长是硬道理”。从而导致我国在经济生活与经济运行中出现许多偏差和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