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居全国首位,但河南省粮食产量生产能力区域差异比较明显.本文运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南省18个地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区域差异,阐述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协调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1983~2005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有关数据,选取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这两个最主要的指标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粮食生产仍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单产是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的抗灾能力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水平,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同时加强农业抗灾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综合生产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粮食总产中,稻谷、小麦、玉米产量所占的比重合计超过80%,甚至高居85%上下。这三大主要粮食品种的综合生产能力,对于整个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对主要粮食品种综合生产能力的研究,将以实现主要粮食品种供求平衡的需求为参照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1988~2009年粮食生产数据,选取粮食播种面积、农牧业机械总动力和单产三个最主要的指标对内蒙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分析,认为内蒙古粮食生产仍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主要的因素,抗灾能力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显著。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同时加强抗灾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头三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下滑,并于2003年下降到4306·5亿公斤的低点,造成国内粮食供求关系一度比较紧张,粮食安全问题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发展的政策。深化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研究,对形成国内粮食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吸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强化定量分析和案例研究,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状进行量化评价,找出目前的能力与未来需求…  相似文献   

6.
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济改革改变了我国粮食长期匮乏的局面,并实现了自给有余.但长期追求较高的粮食自给率,又使我国农业资源要素供给从充裕转向短缺,粮食供给从不足转向过剩,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我国的经济和资源环境状况,固守以粮食大量生产和储备来保证粮食安全的传统观念既不具有经济合理性,也不具有生态安全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应立足于提高国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适当降低粮食自给率,对粮食的生产能力进行储备,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调剂余缺,以最低的经济成本、最小的环境代价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广东经济》2008,(6):28-28
2008年5月28日,广东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粮食工作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龙云出席会议并讲话。黄龙云要求,2008年全省粮食工作要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这个根本目标,落实好五项任务:加强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省200万公顷基本农田和1750万吨粮食年生产能力的  相似文献   

8.
政策与科技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两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近5年来中国粮食虽丰收增产,但并未摆脱"N"字形波动轨迹,因而在任何时候都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而粮食生产的正外部性、发达国家发展粮食生产的经验及对中国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都证明:政策与科技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该文以政策扶持与农业科技支撑为切入点,构建对策体系,以应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面临的严峻挑战,真正做到丰粮于策、增粮于技。  相似文献   

9.
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加快粮食生产发展是我国农业肩负的重大任务。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过程,实质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有关我国粮食安全的几个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经勇  黄焕文 《财经研究》2004,30(5):122-129
以市场价格作为判断粮食安全的标准,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为适应我国粮食发展新阶段,应把保障粮食安全的焦点转移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上.自给自足的粮食安全观是行不通的,必须把粮食安全建立在区域间分工贸易基础上.建立粮农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是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1.
对云南省粮食安全综合示范区建设的研究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简单分析过去10年云南省的粮食生产变化及发展趋势,研究提出了云南省粮食安全综合示范区建设方案,通过农田水利建设及中低产田改造,推广优良品种和集成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加强土地产出能力、粮食加工能力和科技能力三个能力建设,采用中心示范、带动辐射等途径,全面提升综合示范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夯实云南省粮食安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的粮食产业,从基础设施到机械装备,从科技投入到科学管理,逐步进入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的新阶段,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构建了我国粮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将主观的区间层次分析法与客观的信息熵法相结合,建立了综合确权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黑龙江省不同时期的粮食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对黑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其组成部分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粮食可持续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在目前很多省份受产业效益的驱动,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受到严重削弱的情况下,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粮食生产做为头等大事来抓,先后出台了“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夯实了农业基础,保障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宁夏也加快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宁夏粮食购销要走向完全市场化,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推进"两个置换"增强粮食企业发展动力,突出市场化;二是加快推进机制创新,提高粮食市场竞争能力,突出民营化:三是组建粮食产业集团公司,提高经营综合实力,突出产业化;四是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保证粮食市场适度供大于求;五是全区的粮食储备稳定在一定的规模上,使各级政府具有一定的宏观调控能力,能够应时各种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藏粮于地"粮食生产能力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藏粮于地"战略思路为基本出发点,结合中国粮食生产的实际,构建了中国粮食现实生产能力评估框架,确定了当前"藏粮于地"的方式。认为粮食闲置生产能力构成"藏粮于地"粮食现状增产潜力,即现阶段我国土地的"藏"粮能力。利用该评估框架,运用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遥感、统计等数据,对中国"藏粮于地"粮食生产能力进行综合测算,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土地的"藏"粮能力为4 180.33×104t,占现实粮食产量的8%。如果变现这一"藏"粮能力,按人均粮食占有标准400kg计,粮食自给率可增加8个百分点,说明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对我国粮食安全尤为重要,由此,提出了实现"藏粮于地"粮食生产能力的保障机制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稳定的耕地资源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河南省29年耕地资源和粮食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粮食生产和耕地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河南省人口的不断增长,耕地资源在不断减少,其人均耕地面积也在不断下降;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和单产极不稳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了隐患.最后,建立GM(1,1)预测模型,对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粮食产量、人均耕地等分别进行了预测.针对预测结果,提出了稳定、提高耕地资源和粮食生产的具体建议与对策,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河南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的低碳路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以食为天"的古训,深刻说明了粮食与生命之间的本质联系。加强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提升其粮食生产能力是中国实现社会稳定,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文章首先应用因子分析法,探析了影响河南粮食生产能力的因素——劳动力和资金投入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河南粮食生产投入要素的动态变化路线分析,指出当前粮食生产模式不符合低碳农业的要求。因此,结合河南各粮食生产能力的相关分析结论,从制度创新、粮食生产技术领域提出提高河南粮食生产能力的低碳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的若干重大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8年进入新阶段以来,我国粮食安全总体状况经历了“很安全”——“不安全”——“安全”的“V”字型变动历程,2006年粮食产量达到4.97亿吨,连续第三年丰收,基本上提前四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目标。然而,中长期(2010—2020年)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并不牢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依然偏弱。尽管多年来已在城市化、  相似文献   

20.
1.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产粮大县。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的粮食安全保障战略的实施,稳步提升了我国粮食优势产区的生产集中度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7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集中度已分别达到98%、80%、70%和59%。但是,在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的实践中,粮食主产区的范围比较宽泛,无法完全按照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一体化生产的要求将粮食生产的财政扶持资金集中到具有资源优势、比较优势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