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口、环境、资源与发展的矛盾在我国各地广泛存在,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解决好区域PERD协调发展的问题,才能保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准确测量区域PERD的综合协调度,能够为实施人口、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的综合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我们分析了区域PERD协调发展的模式,并构建了区域PERD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与快速城市化使得城市资源环境面临的挑战与压力加剧。城市群作为经济、人口、资源等要素聚集的中心,在其快速发展中,出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互不协调的情况。为此,构建了中原城市群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中原城市群的9个城市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判断,通过对中原城市群区域内各个城市协调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目的是促进中原城市群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使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状况更加透明,便于预警和调控。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人口、经济和环境关系的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首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学术界对首都这一领域的研究甚少。采用主成分法对北京市人口、经济和环境系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建立变异系数协调度模型对北京市1996-2010年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这些年北京市的协调度在不断提高,但协调水平仍然不高。未来仍需注重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人口发展水平,继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巩固环境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构建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障碍度模型对中山市人口-经济-环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山市人口-经济-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稳中有升,耦合协调类型实现从濒临失调向中度协调再向良好协调跨越,阻碍中山市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因素集中在经济与环境方面。基于研究结果,本文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背景与中山市实际情况,提出推动中山市“十四五”期间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准确、全面、系统地预测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情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文章在综合研究近年来重庆市经济与环境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选取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其发展原因,并在主成分评价数据的基础上运用ARIMA模型对重庆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论述低碳经济下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内涵、内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标志包括经济与社会协调、资源与环境协调,并遵循低碳经济原则构建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我国31个省、市(区)农业碳源/汇、节能水平、环境质量等相关指标,对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时间和空间评价。研究表明:从时间上看,我国农业低碳经济下发展的协调度逐渐提高;从空间上看,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协调水平呈反向变化。通过农业生态补偿、区域农业合理布局、农业碳金融市场构建和农业技术创新等途径,可以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农业低碳经济下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因地制宜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有利于引导收缩城市协调共赢发展。本文以东北地区为例,构建收缩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东北地区城市人口产业资源水平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资源枯竭导致地方经济发展受限,地方经济水平是收缩演变的关键影响因子;大庆市、鞍山市和吉林市人口产业资源水平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明显优于其他城市,这表明城市人口产业资源水平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值越高,其综合实力越强。基于评价结果,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全面转型发展的建议:提升协调发展水平,打破城市发展壁垒,探索和试行“共享发展+精准发展+联动发展+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为东北振兴提供新契机。  相似文献   

8.
在区域人口—经济—资源—环境(PRED)系统中,人口是核心,经济发展是目的,资源和环境是保障与前提,一切经济活动都需要以人为根本,借助现有资源和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个子系统19个二级指标入手,针对京津冀与河北省重要城市进行空间差异和时序差异分析发现,京津冀在PRED系统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从PRED系统综合评价得分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确实起到了城市功能布局优化的作用,河北省各城市应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进一步探索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自身发展能力特别是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从而促进京津冀区域PRED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协调发展度模型,运用SPSS19.0软件,对2006—2012年间枣庄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2年枣庄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人居环境综合评价得分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呈上升趋势;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由极度失调、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同步型,转化为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优质协调、城市人居环境滞后型。同时,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枣庄市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及发展模式,加快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步伐。  相似文献   

10.
按照2005-2015年经济、生态和社会发展这三方数据,在精准扶贫的环境下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经济、生态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和综合的评价和分析。其最终结果表示,在2005-2015年经济、生态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超过0.9,耦合度极高并出现持续上升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公共服务均等化、将特色产业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等促进"经济-社会-生态"耦合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尹超 《商》2013,(15):313-313
本文根据2005—2010年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数据,构建了河北省三系统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发现河北省人口与经济系统轻度失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系统从协调转为失调,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从失调转变为协调,总体上三系统协调系数不高,并且针对这些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口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本文通过构建人口与区域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协调度及协调发展水平模型,以广东省四大区域为例,对人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广东省四大区域中珠江三角洲处于人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类,东翼和山区处于过渡发展类,西翼则为不协调发展类。  相似文献   

13.
李翔燕 《中国市场》2011,(22):138-139
本文基于北京市人口快速发展的现实,根据战略决策的要求和战略管理的流程,从多个角度对北京市的人口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人口规模进行预测,进而对北京市未来的人口发展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保证人口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于自然资源的开采,依靠矿产和能源的开发与经营,牺牲环境利益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城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源型城市出现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和经济衰退等问题。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了政府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包头市为例,结合包头市的具体情况,运用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包头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资源、环境和资源型城市协调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侯伟  张文强  王雪 《商》2014,(47):236-236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我国的水资源相对贫乏,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必备资。当前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对整个城市、整个地区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都造成了严重的制约。本文就以我国北方某城市的实际情况,来探讨一下该地区的地下水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及其分析,并建立相应的分析数据模型,为该地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商》2016,(11)
交通运输、人口、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构建交通运输—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模型,对甘肃省2003年—2014年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最高,;在整个系统中,交通运输与经济优质协调,且变化相对平稳,但是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整体协调度波动较大且不够稳定,为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7.
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充分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的,其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的进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使其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区域系统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波  朱英群 《商场现代化》2006,20(24):27-29
伴随着全球经济迅速发展,以及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趋恶化,促使人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新审视发展历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亟需开展对包括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科技教育在内的区域系统内协调发展的研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改造。因此,本文首先对区域系统进行分析界定,然后研究区域系统协调发展的规划模型与评价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对北京市人口发展的突出矛盾论述的基础上,认为影响北京人口健康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流动人口规模的急剧扩张,而北京地区流动人口规模急剧扩张是受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与地方特殊因素共同影响。从尊重人口迁移和集聚的规律出发,提出首都人口发展的主要思路以及解决对策,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就业源头控制,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革公共事业产品定价机制,稳步推进城乡结合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教育和社会保障各个因素对四川省的区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四川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再利用熵权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最后根据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系统的协调状况进行分析。该文根据灰色理论来分析各个系统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对区域协调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