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编》出台之际,隐私权的移植与否是影响整个已存人格权体系的重大问题。文章通过对隐私权来源国有关学说、立法的介绍并结合大陆法系的有关立法、学说,说明隐私权纯系英美法系的概念,我国立法不应选择这个概念,而应当在司法过程中采用利益型侵权制度来保护隐私利益。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地保护公民的人格权,公正地解决相关纠纷,本文明确一般人格权以基本原则纳入人格权法体系,是对整个人格权体系基本精神的体现,也是对人格权立法、人格权司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举措,以期进一步完善民法典中关于人格权的立法。  相似文献   

3.
隐私权是人格权中的一项重要权利。世界各国对隐私权利的保护、研究都非常重视,许多国家把隐私权列入民法典,直接予以保护或概括保护。中国民事法律发展较慢,对人格权的研究更为落后。由于民事法律中没有条款保护隐私权,侵害隐私权的案件呈上升趋势。文章运用一点浅薄的法学理论知识,结合实践认识,对我国当前隐私权保护存在的不足,以及完善相关法律保护制度,浅见一点不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网络人格权侵权行为违反公序良俗、侵害个人隐私甚至构成犯罪.本文试以"人肉搜索引擎"为例分析网络人格权侵权行为的性质以及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
<正>立法明确了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执行政府相关管理措施,表面上看是加重了物业服务企业的责任,但权利义务是对等的,立法也明确了业主应当配合物业服务企业的相关管理、处置措施。本文以《民法典》为蓝本,对比新旧条文,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解读。通过这种方式,目的为使行业人员能更好理解《民法典》涉及行业的相关改动以及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立法模式之一是知识产权法典。知识产权法典总则设计不可回避的问题是知识产权的权利属性的确认以及知识产权法典与民法典的关系,这直接影响知识产权法典总则的立法设计。本文在充分研究立法理由的基础上提出知识产权法典总则部分应当规定的主要内容,剖析知识产权法典总则部分的立法理由。  相似文献   

7.
高嘉祥 《河北企业》2024,(3):140-144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相关政策的制定应当符合本国经济发展脉络,顺应时代潮流。2023年1月,上海市为进一步优化地方营商环境,紧跟世行营商环境评估新标准,公布并施行了6.0版本营商环境政策《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借此机会应当通过《民法典》的施行理清尚未解决的一些制度管理与法律适配问题,例如世界银行国际标准与本国特定环境的兼容性、政府政策与市场自由之间的平衡调整等,明确《民法典》对营商环境的促进与保障作用,充分合理协调市场主体主观能动性与政府宏观调控的相互衔接程度,以符合国民对后疫情时代提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期盼。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高速发展往往使法律滞后于现实,在人格权法上,作为非财产权利的人格权所反映出的人格利益体现出了财产的属性,因此很多学者提出了商事人格权的概念,但是对商事人格权的概念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使得商事人格权在法律体系当中的定位产生了争论,本文将从对两种学说中的一种进行研究,从而找到商事人格权在法律体系中相对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房地产》2021,(4):56-56
某市登记机构一位员工询问:《民法典》第406条规定了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问:既然抵押财产转让时抵押权不受影响,为什么《民法典》又规定转让抵押财产要“及时通知抵押权人”?登记机构是否要将此列入审查的内容?应由抵押人还是登记机构来通知抵押权人?如果是由抵押人通知,登记机构在审查时如何判断已经通知抵押...  相似文献   

10.
现在是人格权利膨胀化的时代,传统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需要。环境人格权是一种社会性私权,它丰富的内容充分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是环境保护的吁求在人格权法中的反映。民法中对环境人格权的保护,通过确认侵害环境人格权的行为为侵权行为,并采取传统民事救济手段和精神损害赔偿相结合,为权利被侵害人提供相应的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1.
在农地规模化经营趋势日趋显著的背景下,中央为了保护土地流转关系稳定、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难等问题,提出了进行“三权分置”农地制度改革。土地经营权制度构建是农地制度改革的核心。通过对土地经营权的根源进行分析,发现应当将其定性为二元化的土地经营权,从而提出在《民法典》适用背景下土地经营权的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格权从产生之始就带有浓厚的伦理性,可以说其是为具有伦理属性的自然人专门打造的,而法人这个拟制性的概念其本质与自然人相差甚远,所以法人人格是不具伦理性的纯法技术产物,法人是不具有人格权的,那些所谓的法人人格权应该属于财产权范畴.在民法发展史中,法典编纂往往是各种理论的产生、 发展和相互角逐的重要时刻,而关于人格权及更深一层法人人格权的论辩亦不例外.我国 《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法人享有名称权、 名誉权,第101条还规定了对法人"人格尊严"的保护.所以在我国当前立法上是肯定法人具有人格权的,但是学理争议从未停止,本文拟从法人人格的本质属性上来论证其与自然人人格的不同,从而从根本上否定法人具有人格权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高人民法院第2号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后文中简称《规定》),已于2002年12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1次会议通过,自2003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司法解释的正式公布,为投资者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同时也震慑了上市公司,使得他们要考虑自己如恣意妄为所带来的法律后果。联系到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包括总则、物权法、合同法、人格权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涉外民事关系九个部分的民法典首次提请审议,依…  相似文献   

14.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民法典,正式宣告我国民法典时代的到来。民法典从不同角度对物业管理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和调整,奠定了物业管理的民事法律基础。在民法典分编长达三年的编纂过程中,陈伟副司长代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参与了民法典与物业管理相关编章的制定、修改和论证工作,抓住每一次机会就优化物业管理的法治环境建言献策。近日,陈伟副司长根据参与民法典立法工作的亲身经历,结合其长期从事物业管理实践操作、制度建构和理论研究的丰富经验,撰写了《民法典视野下的物业管理》一文,以全新的思维、全面的视角剖析了民法典与物业管理的关系。让我们跟随陈伟先生的目光,一起重温民法典对物业管理生存价值的立法表达,一起探索民法典对物业管理未来发展的法律指引。  相似文献   

15.
借名购买政策性住房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在司法实践中常见出名人反悔拒绝过户借名人提起的确权之诉及要求将所有权登记至其名下的恢复产权登记之诉。面对这类问题,本文认为政策性住房属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一部分,应站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一方面法院审慎的使用自由裁量权注重司法审判对社会的引导作用,合理解释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问题,另一方面民法典也应当完善对借名行为的相关规制,提高政策性住房的法律位阶,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6.
居住权是《民法典》物权编新增的用益物权。自《民法典》实施以来,居住权登记的办理数量不断上升,居住权登记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对不动产登记实务中遇到的未成年人不动产设立居住权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正>学习好《民法典》,把握它带给物业服务企业服务的相应变化,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物业服务企业大有裨益。《民法典》对于现行的民事单行法律进行了完善总结,并新增很多内容,将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重要影响。此次出台的《民法典》对物业管理相关内容做出创设性规定,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有力回应,这就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在今后的服务中要更加规范,根据新的法律规定与服  相似文献   

18.
<正>《民法典》正式出台后,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将被替代,不再保留。《民法典》的内容,涉及百姓的物权、合同、人格、婚姻家庭以及继承等各个方面,同时对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规范。《民法典》正式出台后,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  相似文献   

19.
事后担保是指债务人对无财产担保的债务事后追加财产担保。事后担保影响了其他债权人平等受偿的权益,因此法律赋予了其他债权人以及企业破产管理人事后撤销该担保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生效后,并未就有关事后担保的撤销权行使问题进行具体规定,而事后担保自身的性质和法律适用仍存在固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事后担保的性质进行界定。本质上,事后担保属于偏颇行为,应当与诈害行为有所区分,在此基础上,应注意债权人撤销权与破产管理人撤销权存在着对立与联系,因此在破产法语境下适用撤销权也应当注意与债权撤销权之间的衔接,并对企业破产中特殊情形排除适用撤销权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郝凯悦 《数据》2023,(1):33-34
居住问题自古以来就是涉及民生的重要问题,在《民法典》颁布之前,实践中就存在很多涉及居住权的案件,《民法典》颁布之后,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司法裁判行为。然而,由于法律规定较少,司法实践对于居住权的适用标准不一,有时会导致公民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因此,有必要通过对司法实务状况的探究来发现实践中涉居住权案件在处理时存在的问题,加深居住权的司法适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