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以《反垄断法》实施为切入点,基于2001年-2018年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对反垄断与微观企业去杠杆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反垄断法》实施能够促进企业去杠杆,相对于竞争性企业,垄断性企业去杠杆可能性和去杠杆程度在《反垄断法》实施后显著提高;(2)《反垄断法》实施会降低企业的垄断程度,提高企业自身面临的风险水平,最终影响企业的去杠杆可能性和去杠杆程度;(3)《反垄断法》对企业去杠杆的作用体现在企业银行贷款规模的显著下降。本文研究为评价中国反垄断的经济后果增添了新的证据,丰富了微观企业去杠杆领域的研究文献,也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完善反垄断监管和新一轮《反垄断法》的修订,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对医药行业经营者集中进行反垄断规制是我国《反垄断法》实施的重要方面。医药行业的经营者集中行为形式多种多样,其反垄断审查除了相关市场的界定外,更要从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对市场进入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及知识产权集中等方面进行实质审查。  相似文献   

3.
在立法指导思想、立法目标、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行政垄断、反垄断委员会、反垄断执法机构及其职责和法律责任等方面,中国反垄断法有成功之处也有缺陷。反垄断法对于深化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具有重大的基础性意义,从立法层面上看是比较成功的。但从执法层面上看,反垄断法关于行政垄断的规定无法适用使其蜕变成侵权行为法的特别法,使反垄断法建立统一大市场、维护自由竞争的努力几乎化为乌有。而且几个执法机构不利于建立统一大市场和维护自由竞争。我国反垄断法大体上功过相抵。应当把交易费用学派确立为我国反垄断法立法和执法的指导思想。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实施细则或者反垄断法指南,使垄断法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欧洲金融管理学会(EFMA) 会议时间:2010.4.22—24 会议地点:中国人民大学(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邮编:100872) 会议主题:本次会议涵盖亚太地区金融领域的学术问题。论坛分主题包括但不限于:资本市场、投资、资本市场的行为金融特征;衍生品交易与定价;风险和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本结构;股利政策;公司治理;高管薪酬;以及其它相关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7年1月,在微软推出新版操作系统Vista的同时,其竞争对手欧洲交互系统委员会以滥用市场力量为由向欧盟提起反垄断诉讼。此案对我国的反垄断立法至少带来三方面的启示:一是要把握好反垄断法的公共政策属性;二是要警惕竞争对手对反垄断法的滥用;三是要注重协调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淘宝商城作为一个网络交易平台的服务商,发布“新规”,大幅提高年费和保证金,该事件又引发对中国互联网产业在某些相关市场上的寡头垄断和滥用支配地位问题,本文以淘宝商城为例,系统地从反垄断法中的经营者、市场支配地位的界定及其相关市场的认定,与是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方面,来论证网络交易平台服务商行为能否构成垄断。  相似文献   

7.
柠檬问题是逆向选择问题在商品市场的表现,它降低了交易的效率。通过对相关数据和事实的分析发现:与传统市场相比,网络市场上的柠檬问题更加严重;网络柠檬问题主要产生于企业向消费者传递信息、消费者处理信息以及消费者评估诸多备选方案三个过程中。应对网络柠檬问题,要充分认识网络柠檬的影响,还需要企业、消费者和第三方(政府组织、消费者保护组织以及网络中介等)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建立经营者人力资本的识别评估机制的前提条件是解决经营者市场有效竞争缺损和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其建立途径:一是构造职业经营者推介、认证和网络交易三位一体的市场结构;二是构造经营者人力资本的企业评估体系、市场评估体系和社会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9.
双边平台“二选一”行为对市场竞争的损害普遍存在,但其反垄断规制却一直效果欠佳,归根结底是忽视了双边平台与线上交易市场相互融合所产生的理论与实践上相关竞争失序、权益失衡的消极影响。双边平台不仅为平台企业提供线上交易服务内容,还是商家线上经营与竞争的虚拟市场空间,由此平台企业同时具有了服务者与市场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加之,平台因不能互联互通而具有独立性,高昂的转移成本产生了平台企业较强的锁定能力,多渠道模式则进一步削弱了平台企业间的可替代性,由此加强了平台企业的市场优势力量。因此,双边平台的“二选一”行为与传统排他性交易行为有着显著区别,具有更直接且更严重的排除或限制竞争效果,在双边平台“二选一”行为的规制过程中,既要解决反垄断法的适用难题,高效作出反垄断法规制模式的选择,亦要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排他性交易和反垄断规制理论的适用进行适当的解释、创新和突破,最终实现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双边平台及其平台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平衡,规范平台企业经济主体的竞争规则,促进双边平台公正自由的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10.
政策性垄断的合理界定与适用除外的科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垄断法是规范市场行为、维护竞争秩序的基本法;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是反垄断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政策性垄断的合理界定是科学构建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关键所在:当前尤其要注意区分政策性垄断与反垄断法重视规制的对象-行政(性)垄断。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了美国1963~2009年反垄断执法的数据,对影响反垄断执法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试图揭示反垄断执法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反垄断执法是反经济周期的,即经济收缩时,反垄断执法增强;而经济扩张时,反垄断执法反而减弱。结果还表明反垄断机构的财政拨款对反垄断执法有着很强的正影响;而并购浪潮和反垄断政策内在的体制变迁对反垄断执法却有着负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独占交易经济分析的回顾,阐述了独占交易经济效应的基本理论和观点,以及独占交易的市场效应和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根据独占交易的经济分析,认为对独占交易的反垄断认定原则应采用合理推定原则,美国和欧盟的执法也显示出这一特点。基于独占交易的经济分析和国际执法实践,本文提出了独占交易的反垄断检验规则,为独占交易反垄断立法和执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在的反垄断政策以新制度经济学派为主导思想,以提高经济效率为主要目标。通过提高经济效率推动社会福利和维护公共利益。中国的竞争政策应当支持垄断竞争和寡头结构,实现规模经济与自由竞争相平衡。中国反垄断法实施的基本原则是以提高经济效率为导向和反垄断法实施与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相协调。把银行业作为适用例外领域有助于加强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金融危机期间,产业政策应当优先适用,根据反垄断法做出的裁决还应当进行产业政策审查,反垄断法的实施应当为产业政策服务。金融危机过后,反垄断法应当与产业政策法平行适用。反垄断法的两个基本原则(社会整体效率原则和机会均等原则)可以为中国反垄断法的实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1963年拉开了美国银行并购的反垄断规制的序幕。到目前为止,美国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银行并购的反垄断规制体系。文章通过分析美国银行并购的反垄断规制的缘起、方法与其特征,指出中国应借鉴美国的经验,构建自身的银行并购的反垄断规制体系,包括:(1)以"合理原则"为反垄断分析的核心原则;(2)民族金融竞争力的提高作为银行并购的反垄断目标;(3)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合作有序的管制协调机制;(4)制订《银行并购法》作为银行并购的指引;(5)科学合理的对竞争效果的经济分析体系;(6)激励性和约束性相容的反垄断规制政策;(7)规制政策应具有前瞻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专利池的经济效率和反垄断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专利丛林问题入手,分析了专利池的事后效率和事前效率。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了美国和欧盟的专利池反垄断规制实践,并就知识产权法和反垄断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我们总结了衡量专利池效率的相关因素,并给出了一个反垄断规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反托拉斯经济理论和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反托拉斯司法实践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本文在介绍和评价这些新变化的基础上指出重视一贯的效率原则指向是美国反托拉斯法的重要特征,并且体现出由过去侧重静态效率向侧重制度效率和动态效率转变的特点。据此,作者提出我国反垄断立法的原则指向应是效率原则指向,并指出目前应重点突出动态效率原则指向。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我国反垄断立法中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税务机关在做出征税行为时要有证据,没有证据不能做出征税决定。证据对税务机关的执法和诉讼都至关重要。文章主要针对税务行政诉讼中与税务机关最密切相关的证据问题、举证时限制度的不完善之处给出一个意欲完善的思路,着眼点在于行政诉讼法立法层面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评判性地审视国外、特别是美国反垄断当局和产业组织经济学家所提出的用来评价横向兼并合谋效应的主要方法发现,合谋效应模拟是反垄断经济学和竞争政策研究的一个前沿问题。合谋效应模拟用客观的、可证实的计算代替了主观的、不可证实的直觉,是改进当前合谋效应分析的一条充满希望的有效途径。合谋效应模拟的研究将有助于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更好地进行兼并合谋效应的审查。  相似文献   

19.
政府反竞争行为,是指政府在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制定、实施限制企业竞争制度的行为。在一定条件下这是合理的,但超过必要限度就会损害竞争秩序和社会整体福利。各国反垄断法的实施经验表明,要规制不合理的政府反竞争行为需要完整的路径体系。竞争评估,是分析、评价政府反竞争行为合理性的前置路径。竞争倡导,是事前避免不合理限制竞争的制度安排、制度实施,或促进法律向有利于竞争的方向修改的路径。竞争执法,是事后追究有关主体的反垄断责任.排除不合理制度影响的路径。鉴于我国政府对经济不合理干预导致的竞争限制的普遍性、严重性以及现有制度的局限,必须通过法律解释、规则建构,建立、完善上述路径体系,推选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