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惯性策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egadeesh和Titman(1993)发现惯性策略(momentum strategy)即买入近期股价上涨的股票,卖出近期股价下跌的股票,这种利用历史信息的投资策略可以获得显著的超常收益.本文首先刻画了惯性策略的发展演变过程,然后评述了行为金融和有效市场学派在学术论战中所提出的立场观点、理论模型和实证证据,最后笔者回顾了国内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投资组合要获得超额收益,传统的的策略是基于惯性收益和反转收益。本文根据采用Jegadeesh和Tit man(1993)的检验方法,采取重叠排序方式,采用1998年—2010年的月度数据,构建市场赢家组合与输家组合,研究中国股市上是否存在惯性效应与反转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构建度量流动变量的模型来研究开放式基金流动和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开放式基金流动和股票收益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流动越高的基金其持有的股票未来收益越低,反之,流动越低的基金其持有的股票未来收益越高。通过对这种流动效应和价值效应以及动量效应做比较,发现他们是互不包含的影响股票收益的因素,这更加证实了基金流动和股票收益之间关系的稳定性。最后对实证结论进行解释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我国开放式基金的相关数据,本文将基金投资者区分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基于不同投资者类别的申购和赎回行为,考察了我国开放式基金市场中的智钱效应与投资行为。我们的检验结果显示,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在我国开放式基金市场中都不存在智钱效应;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投资开放式基金的行为显著不同,机构投资者根据股票市场波动采用反向交易策略,其净现金流入与当期股票市场收益和当期基金收益无关,而个人投资者根据股票市场波动采用动量交易策略,其净现金流入与当期股票市场收益和当期基金收益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肖峻等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股市中存在显著的风格动量收益,风格动量策略对大型机构投资者具备实际可操作性。考虑到肖文采用的检验方法中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如风格组合分组周期问题、股票持有期收益率计算问题、风格组合收益率计算问题和样本选择的存活偏差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新检验风格动量是否存在。通过采用更为合理的检验方法,本文的经验结果显示,没有证据表明中国股市存在风格动量。  相似文献   

6.
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是被全球多个股票市场证实存在的金融异象,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的方法对我国A股市场进行研究,得到了我国A股市场在短期内存在显著的反转效应,而在中长期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均能获得显著的超额累积收益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从我国A股市场制度,规模效应等多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7.
价值型投资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有力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1994年至2005年间价值型投资在中国A股市场中的有力证据。Fama—MacBeth回归表明在中国A股市场中存在着显著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溢价,1994年至2005年中牛市和熊市的滚动策略显示了我国A股市场中的价值效应,并且风险和收益之间基本上呈现出收益大、风险大的特征。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中小投资者以及机构投资者的长期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8.
上海股市收益与波动的周内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市周内效应一直是金融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问题,许多学者已做了大量研究,但多数文献将收益与波动的周内效应分开来进行研究和检验,忽视了波动与收益的共生性,其结果缺乏严密性和说服力。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平行数据GARCH模型并给出了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而对上海股市收益和波动的周内效应进行检验,既反映收益与风险存在共生关系,又避免了分别判断收益和波动的周内效应所致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ST股票的收益研究是投资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选取1998年4月至2007年12月间被实施特别处理的股票样本,对其股价表现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研究发现,尽管总体上ST股票总体上能获得超额收益,但是不同子样本之间差别很大;分析发现资产重组是ST股票超额收益的最大动力,而ST公司的持续时间和上市地点也相当显著地影响公司的超额收益,此外,ST公司中存在显著的市值效应,但不存在显著的市净率乘数效应,而公司的财务基本面、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流通比例均不能有效地对ST公司超额收益的截面差异做出有效解释。  相似文献   

10.
借鉴Amihud(2002)的分析思路,以换手率作为流动性变量,直接从流动性的角度对我国股票市场的预期和未预期市场流动性对市场和个股超额收益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股票市场上,预期和未预期流动性对股票收益都存在正面影响;我国股市也存在流动性替代效应,但效应发生的结果是流动性越高,股票收益对预期和未预期流动性的敏感性越大。  相似文献   

11.
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认为,证券市场投资者对信息理解和反应上会出现非理性偏差,从而产生对信息权衡过重,行为过激的现象,即过度反应。本文通过对深圳A股股票1995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的交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效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组合形成后八个月开始到一年的检验期内,原先的输家组合的平均累计收益率高于原先的赢家组合,最高差值为1.81%。此研究结果表明。深圳A股股票市场在短期内不存在过度反应效应,而在中长期内存在过度反应效应。因此可以在中长期内通过反转策略来获取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1996年及以前上市的A股股票自1997年1月到2004年12月的月交易数据为研究样本,分别就牛市和熊市对中国股市中期惯性策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牛市,惯性策略无法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原因在于输家组合的价格表现为显著的反转现象;在熊市,惯性策略在排序期较长、持有期较短时可以获得显著超额收益,且主要来自对输家组合的卖空。  相似文献   

13.
研究我国股票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信息时的动量效应的非对称性,利用我国上证A股中有关的股票样本数据,通过引入上市时间、股票收益波动率和用户关注度作为衡量不确定性的3个指标,针对David(2010)所提出的3个假说分别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假说1在中期内是成立的,而短期和长期内可能并非成立;假说2在短期内是成立的,但在中期和长期内并非成立;同时,在将样本期分为危机期和非危机期后,发现危机期市场中非对称效应越大,越能证明假说3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结构断点测算法,识别了原油期货价格的结构性转变过程,进而针对投资者聚合问题,创新性地从交易行为的实质出发,研究了五类异质投资者情绪在每个结构转变阶段分别对原油期货市场收益和收益波动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原油期货价格在近十年呈现出三次明显的结构性转变,其动态轨迹表现为四个不同阶段;投资者情绪是影响原油期货市场收益的重要系统性因素,其冲击效应在四个阶段由大到小依次为高位震荡期、金融危机期、泡沫破裂期以及泡沫累积期;原油期货市场存在稳定的杠杆效应,在高位震荡期表现尤为突出;管理基金的投机活动已使其成为原油期货价格变动的引导者,生产批发商是市场上最坚定的套期保值者,互换交易商并非借套保之名行投机之实;投资者情绪波动是构成原油期货市场风险的显著性因素,管理基金代表的投机力量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研究,利用1994~2004年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数据,借助于Fama和French的三因素模型,对中国股市的动量和反转效应进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Fama和French三因素模型的解释力度不大。  相似文献   

16.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已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企业披露ESG信息能否改善其在股票市场的表现仍尚未明确。基于此,以2016—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披露ESG信息质量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与股票收益显著正相关。对作用机制的分析显示,高质量的ESG信息披露有助于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以及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双重代理成本,从而提升股票收益。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大规模企业和处于行业竞争较激烈的企业而言,ESG信息披露质量对股票收益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研究结论表明,企业披露ESG信息不仅是对持续增长的价值投资和ESG责任理念的积极回应,还有助于提升股票收益,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1999年12月在深沪两市挂牌的20只封闭式基金为样本.研究了封闭式基金的惯性特征。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在样本期间内,封闭式基金在中短期内呈现出负的惯性特征.即前期相对收益较好的基金在随后的持有期内收益不如前期相对收益较差的基金。在卖空机制存在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通过反向策略来套利,在卖空机制不存在的条件下,惯性特征的显现有助于投资者挑选基金。  相似文献   

18.
区域数字创新协同发展是实现我国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现有文献主要关注区域间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未对其是否存在空间策略互动行为及其作用机制进行识别和检验。本文将技术创新扩散和创新竞争规避效应假说引入城市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空间特征分析中,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城市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策略互动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本地数字技术创新产出数量的上升会带动空间关联地区数字技术创新产出数量的上升,并且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权重矩阵下,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高于技术进步空间权重矩阵下的空间溢出效应。从策略互动形式来看,城市间数字技术创新产出表现出明显的向上竞争效应。第二,机制检验表明,城市间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空间互动效应是由省界竞争规避机制驱动的,城市内部学习示范效应会弱化城市间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策略互动效应,外部学习示范机制会强化城市间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策略互动效应。第三,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技术创新产出表现出明显的技术进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高(低)数字技术创新产出城市间存在显著空间策略互动效应。研究结论对正确认识城市间数字技术创新产...  相似文献   

19.
股票市场规模效应是指以股票市值为衡量标准的公司规模的大小和该股票的市场收益率之间呈相反的关系。文章研究的目的就是验证我国股票市场是否也和欧美股票市场一样存在规模效应。从上海股票市场随机抽取50家规模各异的上市公司,对其2001年~2003年3年来的实际收益率、正常收益率、异常收益率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上海股票市场存在规模效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股票市场在每天的交易时段是否存在特定的价格模式,如果存在某种模式,那么意味着可以建立某种获利的交易策略。基于日内交易价格模式建立的获利策略可以验证效率市场假说。本文利用有关指数每30分钟的收盘数据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着系统性的日内交易价格模式。在整个交易期间股票收益遵循着近似U形分布的特点,对所有的指数而言,收益在10:00时统计上显著为负,在收盘时显著为正。因此基于这些研究结果的交易策略可以产生比单纯的"买入并持有"策略产生更高的收益,同时风险还大为降低。文章最后对上述现象给出了一个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