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及其规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框架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按照来源主要分为税收收入、中央转移支付收入、非税收入、债务收入和制度外收入。财政部的决算数据能够说明地方财政收入的一般预算规模和中央转移支付对平衡地方财政收入的作用,但却不能够说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实际来源和规模。在中国很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的比重超过了税收收入,但很多非税收入并没有被纳入统计,也没有被纳入预算内管理。同时,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也达到了惊人的规模。本文通过深入详实的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具有强大的财政筹资能力和筹资意愿。但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除了税收收入外大量游离于预算之外,也引发了对权力滥用、经济增长持续性和国家性质异化等问题的担心。本文据此提出,今后改革方向需进一步聚焦到公共财政制度建设上来,在促进地方政府职能合理化的基础上,使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及管理更符合建设现代国家和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纵向税收竞争理论认为,在分税制下,除非中央政府能够采取有效的矫正措施(corrective policies),否则其集中财政收入的过程可能导致实际的均衡税率过高。2001年底国务院确定的所得税分成规则对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中央与地方收入关系和均衡税率的角度对规则变化的效应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为使规则变化后的均衡税率尽量向帕累托有效状态靠拢,则必须尽快完善相关的财政体制以克服规则变化对地方政府造成的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3.
税收征管效率的DEA分析及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技术,对我国税收征管效率进步水平以及其对税收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可发现:分税制改革以来,绝大部分地区税收征管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这是税收过快增长的重要原因。税收征管效率之所以提高很快,一是在于财政支出规模增长带来的压力;二是分税制改革使得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同时拥有部分税种的征收和支配权,它与之前采取的财政收入分级包干制度相比较,避免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税收激励和监督。  相似文献   

4.
地方税管理体制是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划分地方税立法权和税收管理权的一种制度,它是税收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税的税收立法权和税收管理权在中央与地方间的不同划分及组合方式形成了地方税管理体制的不同模式。在我国的分税制改革中,地方税管理体制的改革相对滞后,虽然确定了地方政府的固定收入,但税权仍然高度集中于中央,不利于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发展地区经济,也不符合分税制对于在中央与地方间合理划分税权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用于处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的普遍选择,其产质内容是建立中央与地方两套相对独立的税收体系,从而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高效、健康发展。眼下,分税制改革的帷幕已全面拉开,国家与地方两套税务机  相似文献   

6.
财政关系作为中央与地方实际权力关系的核心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宪政建设的进程。在财政关系上,允许地方在财政分权的基础上,实行有利于中央与地方权力得以合理与有效划分的财政联邦主义,允许地方政府通过税收自主权实现自给自足、自我管理,这是完善我国的分税制度,使我国基层财政摆脱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在分税制改革三十周年之际,回顾总结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成就与经验,剖析当前财税体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改革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回顾和总结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经验,提出准确理解分税制的四点认识,分析了目前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革方向。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仍不清晰、地方实际支出责任过重、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不合理、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未来改革方向:一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避免政府职能无限扩张引发的政府支出责任持续膨胀;二是强化中央政府职责,加大垂直管理力度,上收部分事权和支出责任,避免地方政府支出责任过重;三是完善税收体系,稳定宏观税负,进一步优化政府间收入划分,重新认识地方税体系;四是明确转移支付定位,尤其是厘清共同事权转移支付的定位,优化转移支付结构。  相似文献   

8.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我国当代财政演进和发展中的重大改革。本文回顾了我国分税制改革前的财政管理体制和若干现象、分税制改革的三个重要支柱及改革成效和改革后的重要探索。展望未来,应进一步将政府间财政关系蕴于政府间关系之中加以考虑,继续完善地方税体系,进一步探索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  相似文献   

9.
洪江 《地方财政研究》2008,(9):13-17,20
中央通过分税制改革掌握了绝对的收入管理权限,致使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自给能力都发生了逆转变化。地方政府为了应对这一变化开始脱离正常的轨道寻求其它出路。因此,分税制改革的实质便演变成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变相博弈。目前只有通过调整收入管理权限、改进省以下财政体制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才能使博弈步入正常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以分税制为主要内容的财政体制改革,是中央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它对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增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贯彻都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分税制下,整个财政的调控能力有多大?目前,理论界对这个问题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本文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一、分税制在强化中央财政调控力的同时,却弱化了地方财政调控力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从而,强化中央财政调控能力。然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在强化中央调控能力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营改增”后分税制调整的假设和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税制后,地方财政收入锐减,成为分税制进一步改革的逻辑起点;“94分税制”路径的不足则是分税制进一步改革的理论基点;完善分税制应建立在以重构地方政府主体税种为主的分税制改革的假设基础上。“营改增”后,重构地方主体税种的分税制改革可以弥补地方财政的缺口,也可以进一步培育省(市)以下地方财政“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当前各项改革的基本情况(一)财政体制改革。这次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分税制。即按照中央和地方事权的划分,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全省1994年完成财政收入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从甘肃省财政体制改革的情况看,当前分税制改革遇到了这样几个难点:  相似文献   

13.
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关系是决定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关键.税收的划分将直接影响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的平衡,宏观经济的稳定,公共品与公共服务的提供水平,地区间的发展平衡等.考查各国的税收划分状况,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分税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分税制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重新进行了划分,在这种全新的财政体制格局中,产生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新一轮博弈关系。本文从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的变化来分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并且引入路径依赖理论分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博弈过程中相应的策略行为。  相似文献   

15.
1994年分税制改革是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一次根本性变革,深刻影响了当今中国政府间关系的走向。分税制改革迄今已经实行了14年,它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对我国政府间关系产生了怎样深刻的影响,同时这一改革还存在哪些明显的问题和隐患,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对中国分税制改革的评价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财政分权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分权特别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对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变异"的根源在于现行体制对地方政府的激励与约束.因此,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重点就是要调整完善地方政府的治理结构,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划清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间的事权财权,做到财权与事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相似文献   

17.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分税制财政体制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 ,它在规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规范财政收入分配秩序、提高地方政府的征税努力程度、强化各地区对中央财政的依赖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对策是 :转变政府职能 ,实行四级政府运行结构 ,合理界定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与财权 ,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一般理论认为财政分权有利于各级政府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了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逐步强化地方政府及各部门的利益,调动了地方政府及部门的积极性,促进地方财政收入以至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同时,财政分权体制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指出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全面考察了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利益与责任分配对地方财政努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在财政包干制时期还是分税制时期,地方政府的收入留成比例对于其财政努力度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影响,只是在分税制时期这种影响有所降低。支出责任的分配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并且对地方政府征集收入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却很明显地抑制了这种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选择性商品税,我国现行消费税的设置涵盖了组织财政收入、引导消费行为、促进自然资源节约使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重目标。在消费税改革和立法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消费税本身构成要素的调整和完善,还要关注消费税与环境保护税及资源税等其他税种的联动效应,避免碎片化的税收要素调整制约整个税制结构的优化和税收职能的发挥。如果将消费税下划地方以缓解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纵向失衡问题,则有必要将消费税的征收环节后移至零售阶段,以规避因各地区应税消费品生产能力差异而导致的税负输出问题。将消费税改为价外税,在消费品零售环节采用价税分离的标识方式,提高税收的可观察性,并对政府行政权力予以适当限制,有助于提高政府对公共需求的回应性和负责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