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美教育属于人文教育,其目标是发展完满的人性,引导学生体验人生,使之感受到一个有意义、有情味的人生,享受真正的精神自由。大学语文教学应当充分挖掘作品的审美特质,引导学生阅读体验文本,沉思作品意蕴,贯注个体的生命体验,培养审美的生活方式。本文以经典文本《变形记》为例,探讨了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践审美教育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尼采从审美听众和艺术家两个方面分析了悲剧的效果,明确提出了他的反传统理论。他立足于自己的美学思想体系,站在审美的角度来理解悲剧效果,肯定了音乐与激情在悲剧审美效果中的作用,强调造成悲剧效果的音乐情感。悲剧借助音乐的力量冲破个体化世界对人的想象力设置的种种界限和阻碍,艺术家和审美听众都获得了艺术创造的最充分自由,为自己拥有了进行独一无二的创造的能力而深感崇高。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向的充满人文价值和精神内涵的审美实践活动。教学中人的审美存在体现在教学以人为中心,满足人的需要,彰显人的本质,维护人的自由,人的尊严和价值在教学场域中得到充分关照。教学场域中人审美存在表征为:在教学生活中学生是个性化的、具体的、自由的、自主的,学生在与未知世界的真实交往与对话中存在,在无限的可能和真实的生活中存在。  相似文献   

4.
"审美"有一个基本内涵就是以人为本,所以,当代的审美文化应当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批判,同时在社会主义时期,对当代审美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对人的生存状态的体贴和关怀,对人的自由个性的肯定,对人自身修养和人生境界的提升,对塑造美好的心灵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代审美文化,包括各种文学艺术的创作,都要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对人的生存和命运的关怀,特别应当体现出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5.
蒋孔阳认为,人类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使人具有了追求生命自由的能力,但要从现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得真正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自由,就需要在人与现实之间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审美。所以,蒋孔阳提出"美是自由的形象",即通过自由的形象(美的形象)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另外,蒋孔阳还提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所以,美的形象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审美主体的自我本质对象化、寻求生命自由的过程,因此,这样的形象也就会给人带来自由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6.
《淮南子》对心范畴所具有的审美特征分别从和、虚、诚三个不同层面进行了深入论述,使心范畴的审美特征更为突显。《淮南子》认为和谐快乐是心灵最高的审美状态;虚静的心灵可以超越世俗和欲望,到达自由的境界;诚挚的生命体验与情感共鸣是获得艺术感染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传播主要包括品牌传播、广播电视传媒和大众传播等.而人际传播是一种最基本的传播方式,任何传播最终都要落实到"人"这个受众上,因此人际传播理是所有传播的基础.和谐的人际传播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审美的过程.把握人际传播中的审美心理活动并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以达到人际传播的成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审美”有一个基本内涵就是以人为本,所以,当代的审美文化应当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批判,同时在社会主义时期,对当代审美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对人的生存状态的体贴和关怀,对人的自由个性的肯定,对人自身修养和人生境界的提升,对塑造美好的心灵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代审美文化,包括各种文学艺术的创作,都要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对人的生存和命运的关怀,特别应当体现出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9.
自由·个性·审美——关注"审美型"人格发展的美术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注"审美型"人格发展的美术教育是满足情感和表达需要的一种情感教育,是鼓励大胆表达、自由创造的一种创造性教育,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审美游戏活动,其教育指导策略是美术教育生活化、游戏化、自主化、个性化.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在复制、缩小或放大. 1992年~2002年,十年.每个人都在这三千多个日子里有着不同的生活.时间的魔盘也转出许多不同的命运,我和这个世界的许多人一样什么都没有改变.我一直在失落中责问自己:"为什么王科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超越这个城市、这个时代的节奏,快速地逼近自己的企业理想和个人梦想,是什么特殊的如灵光一样的东西投射在他的身上--是机遇的挑战、生存的压力,还是长着翅膀,随时渴求飞翔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