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3.
4.
6.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对原《商标法》进行了修改,并于2001年12月1日开始施行。相应地,2002年8月3日,国务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商标法实施细则》),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商标法实施条例》),并于2002年9月15日开始施行。最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根据《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修订了两个规章,一个是…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自1983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我国商标工作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商标法》是一部重要的经济法,它牵涉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商标法》的制定,总结了我国三十多年来商标工作的经验,研究了新时期商标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于1982年8月23日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从1983年3月1日起施行.建国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经济立法方面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商标立法也是一样.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当时我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并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那时我国处于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 相似文献
9.
商标具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双重属性。商标法是一个激励竞争、鼓励执法、制裁违法、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它通过对商标权人"专用权性使用权"的保护和对公众"参照性使用权"的保护纠正了市场失灵,保护了消费者权益,提高了市场效率,促进了有序竞争,并增加了人类精神财富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11.
12.
商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1904年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商标法,它的问世,并非中国近代工商业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它的颁布具有对列强的妥协性和抗争性。 相似文献
13.
14.
8月3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商标法》将从201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新的商标法做了哪些改动?与广大中小企业主有哪些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光彩》杂志专访了参与此次修改工作的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副巡视员吴群.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是在1982年由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通过 ,1983年实施的。1993年由七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做过一次修正。17年来 ,这部法律通过确立和保护商标专用权 ,维护了公平竞争秩序 ,保护了消费者权益 ,在保护先进生产力、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繁荣等方面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其功不可没。目前 ,国内外关于商标领域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作为直接关系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商标法》 ,迫切需要修改。一、《商标法》亟需与国际接轨1 我国《商标法》是… 相似文献
17.
18.
去年12月1日,数易其稿的新《商标法》在我国加入WTO前夕正式施行。人们注意到,这次修订《商标法》,是该法自1983年诞生以来近20年间修改幅度最大的一次。而从我国商标制度发展史的考察,新《商标法》无疑具有里程碑的重要历史意义。这次商标法的修改,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的商标法律制度,健全了中国的市场竞争规则,实现了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协议”)的完全接轨,适应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商标保护方面的要求,归纳起来,新《商标法》接轨WTO,主要体现在以下十大方面。 相似文献
19.
20.
2003年,是我国第一部知识产权法律——《商标法》实施20周年。《商标法》实施20年来,我国在商标立法和执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对于保护商标专用权,促使生产者、经营者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维护商标信誉,保障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提高全社会的商标法律意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工商总局于2月28日在北京召开了“纪念《商标法》实施二十周年座谈会”。国家工商总局王众孚局长、李东生副局长出席了会议,李东生副局长在会上作了发言。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卞耀武、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中华商标协会会长刘敏学以及来自国务院法制办、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公安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界的代表共180人出席了座谈会。我们将这次会议的一些发言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