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多年来,由于城乡差异,“农转非”是农民的梦想,成为城里人就意味着能享受到城里人的种种福利,然而目前在北京郊区,农民不愿转为城镇户口了。京郊农民为什么不愿成为城里人呢?到京效转一圈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如今京郊农民有工作、拿工资、住楼房、逛超市、买粮吃……连“富贵病”都赛过城里人。他们的幸福生活让城里人都嫉妒,谁还会在意是否能转为城镇户口呢?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和城里人相比,土地之于农民,有种特别的意义,它替代了城市的各种社会保障而对农民的生活起到一种保障作用。很难想象,在当今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一旦农民失去土地那将意味着什么?更何况有些地方的农民失去的不仅是耕地,有时连居住的宅基地也被有关部门以极低的代价征去,食无口粮,居无定所,这样的农民如何能够做到安分守已?这样的农村又如何能够稳定发展呢?  相似文献   

3.
农民增收何其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收入的内涵第一,我们现在讲的农民收入,是指农民人均纯收入。它包括农民家中自给自足的那—部分,也就是说,农民在自己地里打了粮食,自己吃了,这个也要算在纯收入中。这部分占纯收入的比例,很多地方达到了一半以上,所以农民的纯收入和城里人的收入涵义是不一样的。农民看重的还是自给自足以外的现金收入。他取得现金收入,才能够拿来购买他所需要的消费品、生产资料及各方面的服务。国际上研究收入问题,主要也是讲现金收入。第二,我们现在谈的农民收入,—般是指一定区域内农民的年平均收入情况。我们应该看到平均数以下掩盖的东西。现在经过统计分析,低于平均数的农户占60%以上,而这部分农民收入是呈下降的趋势,这很值得我们重视。第三,谈农民收入,要讲它的真实的购买力。农民有了现金收入,是否也能像城里人一样购买到同样的商品和服务呢?显然不行。农民得病了,花相同的钱是得不到与城里人相同的医疗服务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消费环境显  相似文献   

4.
正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项重要的财政支农、惠农政策,是政府为加强农业保护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的一项公共服务政策,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农民的"保护伞"。然而,这项惠农政策在某些地方实施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陷入困境……为了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中央确定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调推进"的基本原则。大部分省市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采取的是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即在政府统一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广大农户根据承包合同依法取得了长期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享有的土地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但应当看到,目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飞速发展,出现的使用和收益以及体现资产性质方面的一些农民土地权益缺失问题成为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农民来说,城镇化建设,让他们也像城里人一样,享受着统一规划的文明宜居生活和各种福利待遇,可以说是千百年来的梦想,没有人不会不支持。但现实中,农民看到的却是:一方面大中小城市竞相发展,不断圈地扩容;另一方面如户籍、社保、土地流转等体制改革严重滞后。所以他们对新一轮城镇化,心有余悸,担忧土地被拿走之后,生活、生存怎么办。因此,一些地方为了提高城镇化率,为了所谓的新农村建设样板工程,在统一规划的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无论现代化化到什么程度,第一产业缩小到何种程度,总归还是要有农业的。有农业,就会有农民;有农民,就有一个如何对其进行教育培训,以利于其素质提高,进而利于整个农业发展的问题。那么,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是如何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的?一、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1.英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农村问题的根子在城市。更大而化之地看,也可以说中国目前正在迅速推进的现代化进程,其实也是个城市化的过程,而“三农”问题正是这个过程中自然要出现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农业发展滞后、农村劳力过剩,农民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寻找活路。如果数亿农民进城的趋势不可逆转,“变成城里人”  相似文献   

9.
<正> 被征地农民一直是全社会关心的弱势群体。我们在关心他们的收入和权利的同时,也要充分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本文从农民自身和地方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角度出发,针对导致部分被征地农民走上"休闲化"道路的具体原因,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对策建议,以期有助于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一、被征地农民休闲化现状及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刚刚公布的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农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被正式提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层面。土地经营权从承包权分离,其实质是在倒逼改革,意在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此举亦被看作是通过改革对农民释放红利。(1月23日《法制日报》)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的问题是农民的问题,农民的问题就是土地的问题。"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九亿农民的切实利益。但是,一些地方的土地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1.
一个难转的弯:农民市民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市民化,指的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让生活在农村的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由"乡下人"变为"城里人",由农民变为市民,这一经济社会现象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不仅顺应了现代社会结构变迁的大趋势,而且对整个国家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正在并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日在某报上看到一篇“妙文”,题为《民工潮:危险的潜流》。一看标题,我就被它“吸引”住了,民工潮,不就是那些进城打工、经商的农民吗?民工潮是农村改革开放释放出来的伟大力量,它改变了农村,也改变了城市,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是当今中国活力所在的一翼,怎么突然危险了呢?对谁危险?危险在哪?读完文章,答案是明白的,那就是此文作者以所谓“城里人”的代言人身份,感到农村来的这帮泥腿子威胁到城市,不,“城里人”的安全,据说是抢了“城里人”的饭碗。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年末,笔者到农村走访时发现,有些农民正在忙着写总结和计划。他们所写的有2017年的生产、收入和开支等情况,有农业生产中采取的措施、方法和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还有2018年新的一年里的设想、计划和做法。写得非常清晰、非常详细。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大多数农民获得了好的收成。好收成是如何取得的?具体做法是什么?那就需要认真总结一下,  相似文献   

14.
伍振军 《发展》2014,(11):11-11
正《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预计实现1亿左右农业人口转移到城镇就业与生活,必将极大地缓解我国农村紧张的人地关系,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但对于《意见》提出的农民集体资产权益保护问题,仍有一些模糊的认识有待澄清。第一,户改之后,农民"便宜两头占",合不合理?当前,农民的集体资产权益,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集体资产收益权等"三权"。在《意见》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步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利益的保障问题牵动着政府、媒体、学者和百姓的神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城市化进程中必须保护农民利益 城市化与农民利益休戚相关.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有大量的人由"农民"转变为"市民".因此,城市化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民身份的转变和地位提升问题.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和城乡二元制结构,长期以来农民在经济、就业、社会地位等方面无法享受国民待遇,本身就处于弱势地位.如果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利益再得不到有效保护,再遭到侵害,则无异于雪上加霜,农民处境将更为艰难,由此引发大规模的社会矛盾将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6.
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土地是农民的根,承包权则是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的 "土地承包再延三十年" 的表态切中了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也切中了农业发展的根基性问题,是农民的福音,是农业经营者的福音,是农业和农村的福音,深得民心,让人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问题依然是农民问题,从长远的和宏观的视野分析,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让农民变市民,“乡下人”变“城里人”,即实现农民市民化,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试图就这一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作一分析探讨,以期在思想上提高人们对农民市民化重大意义的认识,在行动上努力争当农民市民化的促进派。所谓农民市民化,指的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让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目前对农民市民化问题,无论是在政府官员中还是在  相似文献   

18.
农业问题专家陈锡文日前表示,以下 5大体制问题妨碍增收:一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受到了很多制约,这些制约中有基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如户籍管理制度半个世纪以来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大的改进,已经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二是主要农产品的流通,尤其是粮食的流通,中央的政策是按照保护价敞开收购,实际上绝大多数地方并没有做到敞开收购,国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而增加了财政补贴,但是好处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农民的手中。三是农村金融体制非常不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大部分资金不下乡,甚至不到中小企业,更不要说到农户。四是税收体制上也有相当大的问题。比如说,农民家庭负担的税收中,一个是“农业特产税”,这是仅次于农业税的第二大  相似文献   

19.
放弃土地承包权或宅基地使用权,农民可以直接"变身"为城里人。最近,洛阳出台一个实施意见,鼓励农民进城定居。和以往出台文件的最大不同是:只要做到"双放弃",不仅可以拿到最高1万元的政府补贴,还可以和城里人一样,在医疗保险、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同  相似文献   

20.
依法振兴农业已经成为各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手段。本文概述了西方发达国家农业法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经验,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健全农业法制,保障农民利益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