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本文以澳门为例分析了汇率传递效应对小型经济体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过一个带有外生变量的VAR模型,本文考察了人民币汇率波动以及其他货币综合汇率波动的传递效应对澳门通货膨胀的冲击。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澳门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他货币综合汇率波动对澳门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通货膨胀环境对汇率的传递效应具有重要的影响,在高通货膨胀环境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具有更强的传递效应,但其他货币综合汇率波动的传递效应依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8,(16):1-6
文章依据2007-2016年中印贸易数据,基于向量自回归Wald-Granger外生性检验、VECM模型引入供求、政策、竞争国价格、边际成本分析汇率传递效应,并对进出口双边汇率与多边汇率的贸易传递效应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多边汇率下进出口历史价格对当期价格影响长期达到80%以上,基于多边汇率参考历史价格对预测贸易价格非常有价值;双边与多边汇率传递效应均为不完全传递,我国进口商依宏观形势选择合作地厂商使得进口传递效应小于出口;多边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率更高,印度进口商对中国总体贸易形势变动更敏感,期望减少因汇率变动导致的进口成本损失;我国为价格主动者,印度为价格追随者,但中国打开印度市场策略较为激进。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的20种主要出口商品作为研究对象,考察1997年一季度至2016年四季度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出口商品价格的非对称传递特征。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产生了显著的非对称传递效应,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负面冲击远强于人民币贬值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变动对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也远强于汇率小幅变动的情形。汇率传递效应在汇改前后表现出动态的非对称性,汇率因素对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在2005年汇改之后才开始显现。由于进口投入品比例上的商品异质性,汇率传递效应及其非对称性传递特征仅限于资源性产品和中低技术制成品,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价格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汇率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公告效应及动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及多元统计分析,对股票回购的公告效应进行实证研究,主要探讨公司宣告股票回购,是否支持信息传递假说而具有公告效应和影响回购公告效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我国汇率传递研究的分析框架,并将其应用于对我国商品进口价格汇率传递效应的实证检验。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商品进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程度是不完全的,短期和长期传递率存在明显的差异与时滞,进口价格受外国厂商生产成本的影响程度相对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 2014年和 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存在社会经济地位的代际传递现象,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个体社会经济地位越高,且父辈的社会经济地位主要通过作用于子辈的健康、教育等人力资本水平进而影响子辈的社会经济地位。同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代际传递效应存在异质性。研究结论对精准扶贫的长期有效性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国家可以通过加大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健康和教育的投资来减弱贫穷的代际传递,进一步有助于打破阶层固化、促进阶层流动,从而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7.
《企业经济》2013,(8):5-10
本文通过研究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事件公告对行业内其他公司产生的影响来揭示违法违规事件公告的信息传递效应。以交易所披露的违法违规事件公告为样本,将公告公司行业内其他公司股票构建为投资组合,通过该投资组合的累积非正常收益来衡量违法违规事件公告的行业传递效应。结果发现,违法违规事件公告对行业内其他公司的影响是正面的,而且公告的披露存在内幕效应,细分后的违法违规公告引起的市场反应各异。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9,(21):291-295
文章根据厂商的依市定价行为理论,在垄断竞争市场下建立了汇率冲击对出口价格影响的理论模型,得出结论:汇率变动、生产成本、竞争者价格和目标国家的总需求是影响出口价格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建立VAR模型将其理论应用于实证,结果表明:汇率与出口价格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可知我国汇率传递效应系数为0.32014,即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是不完全传递,并对其他影响因素作了分析。在此研究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汇率及出口产品为我国政府和厂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沪市2003年单纯派现公司和不分配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是否分配现金股利、不同支付水平的现金股利以及股利的增加或减少等事件的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检验现金股利政策信号传递作用在我国的有效性。结果发现,市场对现金股利宣告没有反映,现金股利政策不能有效地发挥信号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联并购是否具有信息传递效应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基于社会资本的理论框架,从社会网络和信任机制两个维度讨论了关联方之间传递信息的优势,前者增加信息来源的广度,后者增加信息传递的深度。并进一步讨论了关联并购传递信息的具体机制。研究发现,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并购样本中,关联并购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的样本中,两者不存在显著相关性,间接验证了关联并购中的信息传递效应;关联并购主要通过创造先验信息和信息交流两种机制实现信息传递,但并不能额外地创造专业信息。文章还补充证实了如果控股股东的共享收益而非私人收益占上风,关联并购的信息传递效应会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9—2019年中小板以及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中小企业慈善捐赠对其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媒体关注的作用.研究发现,企业慈善捐赠有助于降低企业在债务融资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并且企业越受媒体关注,慈善捐赠对其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越小,这可能是由于媒体关注与慈善捐赠之间存在信号替代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慈善捐赠主要通过"信号传递效应"以及缓解融资约束这两条路径来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本文从债务融资角度出发,证实了中小企业慈善捐赠的"信号传递效应",这对于理解现实情境下我国中小企业慈善捐赠动机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侯新  戴蓬军 《财会月刊》2013,(14):35-38
本文从政策效应角度出发,运用事件研究方法,以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分析我国2008~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公布对农业上市公司股价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央"一号文件"对证券市场具有很好的政策效应,反映在农业上市公司股价明显上升,说明国家在农业方面给予的政策扶持是有效的;政策效应能在短期内从实体经济传递到相应行业的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中国沪深股市日交易数据,采用多元GARCH模型从信息传递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价对交易量具有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但交易量对股价的波动溢出效应不明显。这种波动的单向溢出说明在应对信息的冲击上股价比交易量能更快地做出反应,其后才通过波动溢出在交易量上得到反映,股价波动对成交量波动具有先导作用。因此,从波动冲击传导和信息传递的角度看,单纯地将交易量视为股价变动信息的代理变量还缺乏稳健的统计证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使用美国进口商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数据分析探讨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美国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分析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美国进口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我国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2007—2008年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2007年《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实施之后,可转换债券的稀释效应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稀释效应与盈余反应系数并没有呈现出负向相关关系,即公司可转债的稀释效应并没有对其未预期盈余的反应程度产生影响,即我国资本市场没有能够传递有关稀释性证券对于未来盈余稀释作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系族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在投资效率上的同群效应。研究发现,企业集团内部存在投资效率同群效应,这一效应既包括成员企业投资效率恶化的负面影响对其他成员企业的传染效应,也包括投资效率改善的积极传递效应;将低效投资行为区分为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后发现,过度投资行为的加剧在集团内部成员间的传染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资本市场行为是上述同群效应形成的机制之一,而集团内部执行董事交叉任职形成的董事网络会强化集团内部投资效率的同群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股市与汇市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证综合指数和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为指标,运用多元GARCH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股市与汇市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汇市对股市表现出较强的波动传导,而股市对汇市的波动传递则相对较弱,存在着波动传导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8.
投资者情绪、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行为金融学背景对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作用进行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投资者情绪条件下,股利政策信号传递的效应存在差异。在股市上涨时期,不同股利政策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的影响几乎没有显著差异;在股市下跌时期,现金股利成为投资者获得收益的主要来源,因此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受到市场追捧。因此,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制定不仅要考虑自身情况,还需要考虑市场情绪。  相似文献   

19.
投资者认知是决定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认知水平越高,公司价值越大。审计作为一种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安排,能够影响公司信息传递,进而正向调节认知效应;审计还具有缓解代理冲突的功能,而代理成本与审计质量存在对应关系,因此审计质量也体现为对认知效应的负向调节。我国股市目前主要体现为后一种情况,表明审计提升公司价值的主要路径是缓解公司的代理冲突,公司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动机远比满足投资者信息需求的动机更为强烈。聘用大型事务所能够向市场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对认知提升公司价值的效应有正向调节作用。审计模式选择需要考虑公司的信息传递特征,并与投资者对公司的认知水平相契合。  相似文献   

20.
审计失败会对客户公司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可能波及拥有共同审计师的公司。基于共同审计师视角,选取2007—2022年公司债数据,实证检验审计失败在债券发行定价中的传染效应。研究发现,当发生审计失败后,拥有共同审计师的关联公司债券发行定价显著提高,即审计失败对债券发行定价具有传染效应,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机制检验表明,风险信息传递、低质量会计信息是审计失败产生传染效应的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当聘用学历较高或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投资者面临风险更小、投资者保护更好时,传染效应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