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一、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比重下降 在一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国民在初次收入分配中的地位如何直接决定了国民福利水平的改善状况。初次收入分配的结果就是各部门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所占的比重。从2004年中国实物交易资金流量表来看,企业部门占22.8%,政府部门占17.8%,住户部门占57.7%,金融部门占1.7%。  相似文献   

2.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静 《特区经济》2010,(3):207-209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是当前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直接原因。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分配结构,建立劳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3.
《产权导刊》2009,(12):45-46
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保持企业和政府收入继续增长的同时,着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从宏观角度看,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面临的问题表现为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无疑是推进合理公平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论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本文在阐述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偏低的表现基础上,分析了劳动报酬偏低的影响和提高劳动报酬的重大意义,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孙怡 《中国经贸》2012,(22):64-65
初次分配作为整个收入分配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持续下降,较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发现,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其原因在于劳资矛盾与冲突突出、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及企业利润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高,针对于其原因,本文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采取三方面措施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并对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意义做出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形成“强资本、弱劳动”的分配格局,这是当前最大的分配不公问题,任其发展会动摇我国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基础。要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作者提出了提高劳动收入比重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居民消费率过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缺乏协调性的突出表现,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解决的重要环节。国民收入结构失衡,尤其是劳动报酬在GDP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太低、收入差距过大等,是导致居民消费率不断降低的主要因素。因此,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缩小贫富差距,是提高居民消费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居民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及在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比重偏低,城乡间、区域间、行业间、群体间收入差距较大问题。收入分配不均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解决收入分配不均应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在区域间实行政策反倾斜,打破行业垄断,在群体间形成橄榄型格局,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社会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1年天津73个行业大类的截面数据为样本,从国有、集体和其他经济部门三个视角出发,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测算有关行业特征对劳动报酬的影响程度,度量边际效应在不同经济部门、不同收入水平行业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内在形成机理,从而为缩小劳动报酬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资本深化、技术进步与全球化下的劳动报酬份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国最终消费需求大小。本文在新古典分配模型基础上,讨论了资本深化、技术进步以及全球化对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影响机制,并运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具有资本增强属性的技术进步和过快的资本深化,偏离了现阶段我国要素禀赋结构,显著地降低了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全球化对提高我国劳动所得影响不明显。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商品生产是商品出口的基础,产业结构是一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基础。但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竞争力,改善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仅仅按照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产业结构的世界分工是远远不够的。本文通过对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相关性分析,认为我国应该主动通过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参与国际分工,而不是被动地利用现有的比较优势适应国际分工。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点。通过对重庆市历年经济数据的分析,发现:直辖以来,重庆市的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符合三次产业变动规律;就业结构的变动也基本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不同的是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逐渐下降,有向第二产业流动的态势。本文具体从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相对劳动生产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以期为重庆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政策的制定和途径选择提供有效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梁洁 《科技和产业》2005,5(12):36-39
我国加入WTO后,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试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全新背景入手,对其调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1984-2003年间我国合同利用外资额和三次产业工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三次产业工业增加值的提高都具有正效应.再通过Cllow突变检验,发现1992年前后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一、三产业工业增加值提高的影响显著不同,对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提高的影响则相同.通过进一步分析,本文又发现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分布严重偏斜加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偏斜.因此,我们提出我国应该积极利用外资政策,加大外商投资的领域,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5.
Hector Correa 《De Economist》1976,124(4):441-474
Summary The object of the paper is to present micro and macro accounting as an integrated conceptual body, logically derived from a limited number of basic assumptions. The are applied to an economy with five micro economic units: Households, Industries, Banks, Government and Rest of the World. The basic macro economic statement -to be called the National Transactions Table - is obtained as a systematic organization and consolidation of all the micro statements. The first macro statement derived from the National Transactions Table is the Generalized Equation of Exchange. With this, Fisher's Equation of Exchange is given, first, a logical foundation, second, its correct formulation both for its aggregated and disaggregated forms, and finally, the place that naturally corresponds to it in a social accounting system. Leaving for a moment the logical derivation of the macro accounting statements, some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Generalized Equation of Exchange are explored. In particular, the properties of the sectoral velocities of circulation are analized. Returning to the accounting aspects of the study, the Flow of Funds, Input -Output, Income and Product and Savings and Investment statements are derived from the National Transactions Table and some of their properties are explored.The author wishes to express his appreciation to Prof. G. Gruver,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and to his students Mr. and Mrs. H. Braslavsky, for their cooperation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2年-2007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股权制衡在企业投资决策方面的治理效应。结果发现,并没有证据表明制衡的股权结构在抑制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方面起到了监督大股东的作用,反而有更多的证据表明股权制衡加剧了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问题,并且在非国有控股企业中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政府支出规模、要素积累与产业结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产业发展阶段理论不能有效地解释各个国家产业结构的不同变迁模式。本文从政府支出规模、生产要素积累这一新的角度构建理论模型,并利用世界上2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基本结论是,政府支出通过改变全要素生产率和各个产业的资本、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积累,对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而对第一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产生消极影响。但是,一个国家产业结构体系形成的决定因素是要素的原始积累能力,政府支出只对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实证检验结论为我国产业结构的独特性提供了有力解释。  相似文献   

18.
刘佑军 《亚太经济》2007,(3):108-112
经济结构呈现非均衡的常态特征。在市场不完全、信息不充分、外生条件不统一等因素的制约下,一国外贸结构形成的资源配置效率通常低于均衡世界里的帕累托最优效率,是一种“次优”均衡;这种非均衡模式可能在受到外在冲击时或通过内生演进的方式发生改变,并通过进出口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结构等表现出来。外贸结构非均衡的核心特征是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密集度高低,并与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联系在一起,成为外贸结构非均衡演进规律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财政支出结构对生产要素效率影响的经济计量模型,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了经验研究。得出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公共支出项目,对经济总体规模、资本要素产出和劳动要素的产出效率的影响分别不同。因此在现阶段有必要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的潜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20.
邵帅 《南方经济》2017,36(10):111-125
从环境规制是否影响了货物贸易出口商品结构这一问题出发,文章利用2001-2014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我国货物贸易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1)费用型环境规制与出口商品结构间存在"U"型非线性关系,投资型环境规制与出口商品结构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2)投资型环境规制之于出口商品结构的滞后效应较费用型环境规制更强;(3)在影响途径上,投资型环境规制更偏好促进技术创新,费用型环境规制则主要影响环保成本;(4)两种类型环境规制对于东部和中西部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强度有所不同。加强环境规制对我国货物贸易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应重点从以下着手:考虑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的特点制定恰当的规制水平;根据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优劣势组合使用环境规制工具;加强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间的紧密联系;选择与区域产业分布特征相适宜的环境规制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