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依靠高新技术产业驱动区域经济发展是当今国内外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深化带动西部大开发的内在要求。西部重点经济带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和较好的技术创新基础,已逐步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陕西关中和成—绵—渝两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对推动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发挥了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出应确立依托西部高新带深化带动西部大开发的新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都市农业视角下“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务院关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和实施,西安(咸阳)大都市地区被确立为该经济区的核心,承担着区域增长级的重要作用。在这一背景下,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成为发展重点。西(安)咸(阳)一体化推进不可避免要经历高速城市化过程,其固然带来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但也必然给城市的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社会问题。同时,城乡二元结构、三农问题也是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最大瓶颈。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借鉴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利用"菲德模型"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其中将我国的经济部门按照"菲德模型"的要求划分为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和非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并提出两个假设:①高新技术产业和非高新技术产业的边际要素生产率存在差异;②高新技术产业的边际要素生产率要高于非高新技术产业。然后利用我国两类经济部门1995-2005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主要是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和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是实现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区域经济发展中必须充分重视高新技术产业,深圳特区和北京中关村发展的事实证明,高新技术产业和区域环境建设互动,奇迹般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后,高新技术产业成为被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高新技术对于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作用确实不容忽视:它通过自身的结构改造效应、科技扩散效应、产业带动效应促进工业化的进程,而工业化又带动城市化的进程;同时,城市化又为工业化提供良好的经济依托,促进工业化的持续发展,从而两者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以带动区域的经济增长,提高整个区域的综合实力。本文通过对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发现陕西省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显性比较优势,而且它对促进陕西省乃至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其作为陕西省的一个经济增长极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小窥。  相似文献   

6.
高新技术、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证了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与高新技术的关系;研究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经济特征,以及由此技术经济特征引出的高新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金融特性;进而从金融创新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如何促进金融的创新与发展两个角度,讨论了高新技术与金融的互动关系,提出了我国金融业如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力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战略,湖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典型农业大省,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对于提高湖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多角度地分析了湖北省在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从未来发展的视角,提出了促进湖北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即拓宽农业科技资金来源,实行多元化投资渠道;壮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主体,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统筹规划,建立区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联动的发展机制;构建有利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某一特色产业领域产品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有效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特色产业基地已经发展地方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和区域优势产业的重要载体,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增长点,加快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助推器,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提出了特色产业基地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讨了地方政府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中可能的作为及模式。  相似文献   

9.
冶金产业作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第一大支出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开发区(头屯河区)现阶段钢铁产业发展优势和特点,结合两年全国、全疆钢铁产业发展形势基础上,提出促进钢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措施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区域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能级。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在京津唐、珠江三角洲、沈(阳)哈(尔滨)、湖北以武汉为中心的沿江带、四川盆地、河西走廊6个地区建立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再建6个国家级高新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比较分析了日本在1955-2011年间、中国在1987-2012年间的最终需求和所诱发的产业部门对总产出增长的影响。通过分析日本从高速增长期到中速增长期、再到经济低迷期两次增速换挡过程中的需求动力变化趋势,本文认为中国在向中高速增长期的转型过程中:(1)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力量,将逐渐成为首要贡献因素,但其拉动作用将呈下降趋势,应重点发展流通服务业和工商服务业,同时应做好机械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创新;(2)投资仍然是中高速增长的重要贡献因素,机械制造业对投资的重要性将上升,基础设施业对投资的重要性将下降;(3)出口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将有所回调,但仍具有较大成长空间,应重点提高机械制造业和化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must change its direction from end-investment to multi-investment, such as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recycling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nly it can meet the needs of breaking the bottleneck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for Chine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transition can hero us realize low-ost and highspeedy increasing of economy, 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health, beautiful environ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armonious new society. Material recycling in ecosystem can run well by self-organization and self-regulation by nature with low-cost and even non-cost. So, the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i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should be the profits maximum investment. But it needs country's support in financial policy on ecological or environmental compensation. Recycling economy is a brand-new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which formed gradually in the course of mankind exploring and practic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untainhead prevention, reducing and whole processing control are its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digerent from any former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ystem. Investing 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relevant industry of recycling economy should be the other major field of environment investment in China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3.
运用SPSS软件,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在技术研发阶段和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阶段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高低趋势基本一致。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在两阶段技术创新能力均最高,而办公设备制造业、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航天器制造业在两阶段的技术创新能力均最低。提高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技术研发阶段应加大创新投入,提高产业创新产出,从而保证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研发成果供给。另外,还应加强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经费投入和创新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新城区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是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型,为了探讨新城区产业升级面临的困境及突破方向,以厦门市集美区为案例,研究集美区的经济发展特征及产业升级存在的问题,认为未来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以及国际直接投资等因素对我国新城区产业升级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集美区产业升级面临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下降、技术创新能力弱等发展困境。未来集美区产业升级的重点在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导向转向市场导向以及加强本地产业链的网络联系。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经济增长与自然、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的客观要求。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1990---2012年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长呈粗放型发展;投资拉动和工业化是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三产业带动作用不强,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不明显,技术具有正向作用,但科技资本存量的产出弹性较小.,外资和出口具有拉动作用;东部经济增长受出口拉动最为显著但受外资企业出口影响而削弱,合适的政府规模才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增长。因此,未来我国应在人力资本、新型工业化、转变政府职能、均衡发挥内外生因素等方面转变和加强。  相似文献   

16.
黄晶 《技术经济》2017,36(11):106-112
采用时变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分析了不同投入要素在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以及影响经济在不同区制之间跃迁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在三类经济增速区间内,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最强,在推动经济从中速增长向高速增长转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提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匹配度,使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流动与产业集聚和城市化发展一致、与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配合;渐进式转型有利于平滑增长路径,降低向高收入均衡收敛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17.
欠发达地区实施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革命的推动以及制度的实质性创新,而科技进步必须进行相应的科技投入。在既有的科技投入主体中,财政科技投入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础,是决定地方科技进步的源动力,在落后地区尤其如此。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核心是转变新疆经济发展思路,籍科技水平的提高来提高整体产业竞争力。本文检验了新疆财政科技投入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发现新疆的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的发展对财政科技投入促进作用十分明显,而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没有出现"科技投入→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科技投入→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机制。基于此,在举国科技援疆之际,新疆应该积极改善科技投入机制,实现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重化工业科学发展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化工业的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和阶段的重要引擎。重化工业在实行科学化运营、高新科技投入、循环经济以及精益生产方式下同样可以实现高产出、低耗能、低污染或无污染。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内外部环境改变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中国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以创新驱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越发重要。以经济效率提升与经济动能转换综合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使用2001—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①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均有利于经济效率提升,只有基础研究显著促进经济动能转换;②东中西部地区收入水平存在差距,基础研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阶梯式地区异质性影响,即对东部地区经济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部地区无显著影响,对西部地区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仅对东部地区经济动能转换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应用研究无显著地区异质性影响;③基础研究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只有达到一定收入水平,基础研究才会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④为实现2025年前后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未来中国基础研究投入年均增幅需保持在[24.7%,29.3%]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