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利用2000~2005年的各省数据,通过变异系数衡量省际间的财力差异,对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虽然起到了一定的财力均等化作用,但其自身存在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编报不完整、中央转移支付资金脱离人大监督、税收返还偏离均等化目标、专项转移支付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等问题,应压缩税收增量返还、界定均等化转移支付范围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制度、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加大公共领域服务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分税制改革后1997~2006年31个省级辖区的财政数据,运用Lerman和Yitzhak(i1985)的基尼系数分解方法,测算了转移支付及各具体项目对省际间财力不均等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现行的转移支付不但不能有效发挥平衡地区之间财力差距的作用,反而拉大了省际间的财力差异;税收返还、各种补助以及专项转移支付三种转移支付形式是引致省际间财力不均等的主要因素;旨在调节地区间财力差距的财力性转移支付未能从根本上实现预期的政策意图。  相似文献   

3.
分税制以来财政转移支付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分税制以来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结构和区域分布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分税制以来财政转移支付规模扩张很快,地方财政支出对中央政府转移支付依赖程度增强;财力性转移支付占财政转移支付比重依然偏低,尤其是最具有均等化作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仍严重偏低;虽然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得到了更多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但是占据重要地位的税收返还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这也使得财政转移支付在调节地区财力差距方面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4.
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应在实现财政均等化的同时,不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努力.然而本文采用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财政努力的新测算方法,基于我国2000年-2007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税收返还和均衡性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努力均存在明显的负效应,只有专项性质的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努力存在激励作用.本文认为,抑制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努力的负效应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建立按人口分配的税收返还制度、分离一般性转移支付中非均衡性转移支付为专项转移支付和改进均衡性转移支付公式.  相似文献   

5.
转移支付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1995年开始实行过渡期转移支付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运行,形成了体制性、财力性、专项性三大类转移支付形式,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纵观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现况,凸现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具有较浓重的过渡性色彩。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明显存在着"包干制"的痕迹,如1994年分税制改革时留存的"地方上解"、"两税"增长返还,2002年新增的所得税基数返还,以及2009年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税收返还。这种保地方既得利益基数、保  相似文献   

6.
促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现阶段公共服务的地区差异和转移支付情况,本文认为应对我国现行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规模调整和结构优化,取消结算补助,弱化税收返还,改革专项转移支付,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专项转移支付为辅的转移支付体系和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增强转移支付制度的均等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基尼系数对整体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各项转移支付制度的均等化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一定的均等化效应,但反映地方既得利益的返还性收入和反映部门既得利益的专项转移支付比重超过了均等化效应最强的财力性转移支付,从而限制了转移支付制度均等化效应的实现。就此提出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及控制专项转移支付规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央对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是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解决纵向和横向的财力不平衡,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文章拟从纵向和横向的均衡目标出发,通过均等化指标的构建,分析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均衡能力,并提出要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进一步优化专项转移支付结构,逐步改革税收返还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财政再分配工具,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在中国的不同省份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分析1999到2004年的县级数据,测算了中部五省的省内县际间初始财力差异、最终财力差异及其构成。研究结果表明五省的县际间初始财力差异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转移支付后的县际间最终财力差异分布也处于比较平均的状态。为进一步缩小省内县际间最终财力差异,中部五省应采取三项主要的政策措施:减少保护既得利益的税收返还;降低专项转移支付的配套要求;增加和改进因素法转移支付的分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区间财力差异的度量及分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以人口为权数的加权变异系数对地区间财力差异进行度量可发现:对财力差异起主要作用的是财力的初次分配即财政收入,起次要作用的是财力的再分配即中央转移支付,其中,将营业税划归地方税、税收返还等保持既得利益的转移支付是造成地区间财力差异的主要原因。完善财政体制、缩小地区间财力差异的对策应是:扩大增值税范围,减少营业税对财力不平等的贡献率;重新界定中央转移支付政策的目标,逐步优化转移支付结构。  相似文献   

11.
转移支付作为一种财政再分配工具,其产生的均等化效应在不同的省份有所不同。本文收集了1999~2004年西南三省的县级数据,计算并分析了三省省内县际间初始财力差异、最终财力差异及最终财力基尼系数。结果表明,三省的县际间初始财力差异有扩大趋势,但转移支付后的省内县际间最终财力差异总体上得到了控制。因此,为进一步提高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缩小省内县际间最终财力差异,贵州省应提高因素法转移支付的标准合理性,四川省应在专项转移支付分配中尽量向欠发达县倾斜,’而云南省则应进一步缩小保护既得利益的税收返还。  相似文献   

12.
转移支付与公共品均等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95-2004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税收返回对各地的城乡公共品差距扩大起了强化作用,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对各地城乡公共品差距的缩小作用不大;转移支付规模的公共品因素考虑不合理;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广西地级市为研究样本,考察财政转移支付总体和分项的均等化效果,结果发现财政转移支付总体上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具体项目的均等化效果差异较大。其中,税收返还的均等化效果不显著甚至在某些年份还加剧了地区间财力的差异,一般性转移支付均等化作用最大但比重还较小,专项转移支付作用有限但存在分配不规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县乡政府特别是中西部县乡负有巨额债务已是客观事实,而中央和省级财政财力充沛,这反映以政府间财力差异均衡化为目标的转移支付制度存在问题。以解决县乡财政困局为目标,应该制定《财政转移支付法》,落实责任;明确划分事权,基础教育由各级财政共同承担;弱化税收返还的非均衡化作用;强调纳税人其诉讼和复议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转移支付作为一种财政再分配工具,其产生的均等化效应在不同的省份有所不同。本文收集了1999~2004年西南三省的县级数据,计算并分析了三省省内县际间初始财力差异、最终财力差异及最终财力基尼系数。结果表明,三省的县际间初始财力差异有扩大趋势,但转移支付后的省内县际间最终财力差异总体上得到了控制。因此,为进一步提高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缩小省内县际间最终财力差异,贵州省应提高因素法转移支付的标准合理性,四川省应在专项转移支付分配中尽量向欠发达县倾斜,而云南省则应进一步缩小保护既得利益的税收返还。  相似文献   

16.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我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省以下财政体制的重大变革。文章利用2000年—2009年四川省59个"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县(市)的社会经济数据,就"省直管县"改革及转移支付细分项目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那些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县级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财力性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都显著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增长;研究还发现,"省直管县"改革对试点县(市)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效应。本文的实证结果为我国全面推行"省直管县"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黄克珑 《现代经济》2009,8(2):94-96
本文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的目的及原则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特征,探讨在对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时,税收返还制度的存废问题。结果表明:继续保留财政税收返还制度与我国的国情相符,通过对其税收返还科目设置及返还金额计算方法的改进与完善,继续保留财政税收返还制度,不但有助于促进我国财政分配的纵向与横向均衡,而且有助于充分发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财政自给能力均显不足且依次递减,但中央转移支付总体上并未实现与各地区的财政自给能力的负相关关系。地方上解与区域财政自给能力负相关性较强,但应予以适当调整。税收返还降低了中央转移支付与区域财政自给能力的负相关性,应适时取消。一般性转移支付与区域财政自给能力的负相关性最强,应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专项转移支付有较强的负相关性,应不断缩小规模。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体制补助(或上解);结算补助(或上解);税收返还;专项补助;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目前,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转移支付的目标选择不当,均等化功能不强;第二,财政转移支付的标准不合理;第三,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机制;第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法律基础。根据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现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思路是:(1)明确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2)实行以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纵横交错的财政转移支付模式;(3)归并和规范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形式;(4)以“因素法”取代传统的“基数法”,统一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的标准;(5)建立与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的评价、监督与考核机制;(6)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比较规范的中央对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但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尚处在摸索阶段。近年来,湖北省级财政积极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但由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政府财力和事权不匹配等因素的影响,完善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