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存在”和“拥有自我”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使人类失去了中心位置。伊塞尔在文学人类学的理论构架中试图通过探讨象征性的阐释、文学的虚构及否定性和文学的“上演”等这些属于人类学范畴的经验要素,以期人类在一个可能的世界重新拥有自我。  相似文献   

2.
发轫于80年代初的知青文学,90年代升温何其辉煌。“呼唤人性——反思历史——重塑知青精神”成为知青文学的三部曲,形成当代文学的独有景观。到了1998年后,知青文学陡然降温,跌入低谷,这是在社会转型期与知青这一代人的命运走向密切相关的,值得深思的文化现象。造成近几年知青文学冷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新世纪的知青文学,只有走出虚饰与“自恋”,在中国当代社会大历史的背景下,冷静地反思,还原生活本真,才能有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体裁是研究文学特性的一个重要概念。研究同一体裁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特异表现,即文学交际中的体裁发展史是比较文类学的主要内容。作家的创作个性、时代的文学需求以及读者的阅读能动性等文学交际功能造就了文学的不断发展。文学的整体性来自于体裁不变性于可变性之间的形式渐进。  相似文献   

4.
论《源氏物语》的文学成就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源氏物语》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的一部长篇小说,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其文学成就是体现了柔美、婉约的女性文学的风韵,开拓了日本古典写实主义的新天地.并推动了“物哀”文学现、美学观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病房写作”是新时期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病房写作的主题思路是从病房意识出发,以医院小病房隐喻批判社会大病房。新时期文学出现的病房写作则从社会宏大主题的批判走向了平常百姓病痛的抒泄和呢喃,具有文学治疗的功用。  相似文献   

6.
异质文化语境中考察异国或异国人形象的建构正在成为国内文学研究界的一个新热点。针对美国文学中的中国人形象问题,本文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美国作家笔下的中国人形象,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人形象,和海外华文文学中的中国人形象三方面展开对比分析,借助赛义德的“东方主义”话语理论,引出在西方政治经济的权力话语支配下中国人形象他者化论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学史论述对象的选择,即以什么样作品作为展示文学发展演变的材料,不应以过去的文学观,或现代文学观来界定,然后依此决弃取。文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学观念也是随之变化的。所以,文学史视野中的文学,既不能限于我们现在所谓的文学作品,也不能将古代曾视为“文学”的作品完全纳入进来,而是应当与文学发展变化和文学观念发展变化的过程相适应,尊重历史,尊重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研究,往往存在着脱离其语境的弊病。本文通过运用“文学场结构”的概念和方法,力图找到一种用“先锋文学”和“先锋文学支持网络”的悖论关系来表述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的方法,来克服和避免这一弊端,并用此方法对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研究中被忽视和曲解的一些问题做了概括性的分析,以证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长期被作为社会批判的工具,“政治——文学”或者“文学——政治”始终是文学研究的精神史线。这个时期,文学也背负着沉重的政治话语,而要消解这种重负,首先要进行记忆还原,当前不少名辈作家的后人开始了这一努力,这种还原构成了当前研究的趋势,从中可发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任务仍然艰巨。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文学阅读与青少年个性和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下的文学阅读构建了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新一代青少年的文学阅读具有突出特点: 文学阅读中突出的个性和自我意识;80后正逐渐成为文化消费的主导力量;图像类读物对青少年更具诱惑力和吸引力等.青少年的文学阅读是一个以文学阅读为核心、多种社会、文化力量构成的文学和文化"场域"问题.这既是文学领域的问题,又是教育领域的问题.如何使家长、学校、媒体对青少年文学阅读发挥有益而且有效的作用,是一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文学史、女性社会学和当前女性文学发展趋势等角度对“女性文学”的数种界说进行了理论辨析,指出“女性文学”界说众说纷纭的原因及对女性文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作人在鲁迅的影响下 ,其早期文学观体现了“立国”、“立人”的基本宗旨 ,表现出从社会启蒙到文化启蒙 ,从现状思考到历史探索的特征 ;强调了文学的功利性。第一次较全面地提出了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地下文学"是"文革文学"中很有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次握手>是"地下文学"的代表作品.本文把<第二次握手>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指出其复归传统与追求现代正是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汉末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时期“三曹”“七子”等众多作家积极创作实践,继承并发展汉东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的风格。本文试图对建安文学的各个时期的评述分析,归纳总结建安文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社会现实的感知,对新文学界现状的认识及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成仿吾经历了从科学兴国到文学救国,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进而投身革命教育工作由文学家转向为革命家的历程。其文学观念由“自我”转向“社会”,由“启蒙”转向“革命”,表现出文学“为人生”与“为艺术”,文学“为革命”,文学“为民族解放事业”的转向。成仿吾文学观念在不同阶段的转向具有内在一致性,对严峻的革命现实的忧患意识与关怀意识统一于转向的各个时期。其转向在深层次上体现的是五四知识分子面对现实苦难的本能选择,反映的是一代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学基本路向的认识与思考。以成仿吾为代表的五四知识分子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国家命运相结合,以社会需求为首要,赋予文学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为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在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双重语境下也走向了产业化的道路。“文学新桂军”的崛起及其文学与影视的结盟,成为文学产业化的一种新的运作方式,广西文学的影视化可以说是广西文学实现产业化的典型形态。这既扩大了广西文学的影响,也适应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探究文学影视化的产业价值,既是对文学本身也是对文化产业的有益思索,这个角度来研究广西文学也就既为研究广西文学开启了新的研究思路,又必将为广西文化产业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角度来看文学,90年代的文学大部分要划归为大众文化的范畴。作为90年代文学的一个子集,网络文学因其创作主体的大众文化取向和工业化操作程式,具有显著的大众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文化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认同的重要文化来源,并成为湖南文学新的生态环境,为之带来种种变异;引入文学生态学视角,由过去一元化的意识形态解读转为对文学生态的整体研究,对湖南文学生态系统的五大主体作较为全面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消费时代的湖南文学,为湖南文学审美活动构设一个良性的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胡军利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12(2):112-113,116
明清时期商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的万象更新,打破了“士”与“商”壁垒森严的局面,加大了对文学的渗透力度。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学制度通常是指文学社团的组织机制、报纸杂志的传播机制、文学奖励机制、文学教育体制和作为制度保障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它属于无形的巨手,在指挥着作家应该写什么,不应该写什么;文学的发展方向应往那条道路走,而不应该往别的道路走。台湾的文学体制在1945年后,从日本殖民体系被转换为中国文学的现代传统,到1949年与大陆分离后,逐步形成不同于大陆的文学体制。但再怎么不同,也没有脱离中华文化这一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