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之一的财政政策,其宏观调控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财政政策需要通过作用于市场中微观主体(如企业),才能实现其政策效果和目标。微观主体是宏观财政政策的运行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说,宏观财政政策的效应传导具有微观特征。  相似文献   

2.
《当代经济》2005,(1):7
近日,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宏观研究室主任王小广指出,在经过2004年“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实践后,2005年宏观经济政策宜实行“结构导向的宏观调控政策”。总的要求是“进中求稳”,体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导向,财政和货币政策体现总量适度调整和结构优化并重,更加注意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换。  相似文献   

3.
陈力 《当代经济》2016,(3):30-31
正确理解微观土地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关系是合理制定土地政策和有效服务宏观调控的基础.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分析了土地政策和宏观调控的差异,研究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有其特定时期的特定内涵和目标,而作为微观市场规制的土地政策有着与宏观调控不同的内涵和目标,并从二者的差异提出在宏观调控下制定土地政策应把握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1997年以来出现需求不足的经济失衡问题的解决,在理论界已有许多阐述,在政策实施方面也有许多实践,本文认为经济宏观失衡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我国现在应该分析经济宏观失衡的微观成因,才能低成本、有效地采用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启动需求,保持经济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现阶段宏观间接调控手段有效性问题的争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宋光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需要进行宏观调控,这已基本达成共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应以间接调控方式为主,这也基本没有异议。但是,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现阶段,间...  相似文献   

6.
里白 《经济师》2005,(12):6-7
去年中央工作会议和今年的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都提出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行双稳健的宏观调政策。广大读者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双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的经济学意义及具体内容。在“首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上,就这一问题记者对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进行了采访。现将访谈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吴超林 《新经济》2005,(2):14-17
本文节选自《宏观调控的制度基础与政策边界分析》,该文认为,中国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效应不理想主要不是政策本身的原因,而是政策背后的市场基础与制度条件方面的问题。文章从宏观调控政策是一种典型的政府制度安排的观点出发,通过比较内生安排与外生安排的宏观调控政策的不同绩效,给出了一个解释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政策边界的明晰界定,从理论上揭示了短期的总量稳定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强调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是针对短期的总量稳定,而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结构问题则有赖市场基础和制度条件的完善才能解决。本文是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  相似文献   

8.
孙洁  周荣滋 《经济师》2007,(11):41-42
消费状况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重要、直观的指标之一。文章从研究目前国内消费所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从出台适时的宏观调控政策、收入及社会保障政策、利率政策三个方面构建宏观消费政策组合来缓解内外部经济的不平衡,从而扩大内需,提高消费。  相似文献   

9.
改革的累积效应和一致性稳定政策选择———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学科课题组一、低通胀下的稳定增长自从1993年7月开始采取紧缩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以来,中国的经济运行经过短期波动,逐渐进入了一个稳定增长的轨道。1994年10月...  相似文献   

10.
在货币供求上我们国家每年都会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但仍然在金融运行中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对我国当前宏观金融运行中的问题及原因分别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并给出了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翟文莹 《现代财经》2005,25(2):56-59
我国宏观调控具有显著的特点,而有效的宏观调控应建立在宏观成本科学管理的基础上。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因此宏观调控就有别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我国是主动开放而实行市场经济的。在这个过程中.就应该加强宏观成本管理,以保证宏观调控的科学和有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研究省级中观调控必须突破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权利分割”思路和模式,建立一种在宏观调控大背景下省级中观自主调控的新模式。文章通过对工具型、非工具型两种经济政策的划分及其适用性的分析,论证了新模式建立的现实可能,同时,对这种模式的“非平衡增长”调控目标及其与宏观调控的“平非衔接”;以非工具型政策为主。工具型与非工具型相结合、多层次调控相配合的政策体系;新模式建立所涉及省级调控自身转变和宏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论证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与凯恩斯理论中的"非充分就业均衡"存有偏差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宏观总量的均衡是以通货膨胀为代价的,通货膨胀的治理必须采取结构性增长的政策,以降低宏观调控的成本。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增速减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央行作为宏观调控部门,针对目前国内的宏观形势,频繁地公开发表了多项政策调研报告。本文结合目前的宏观形势及央行的政策报告,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宏观形势,探讨了中国宏观经济下滑的内外部决定因素,对下半年是否会探底进行初判,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经济的确面临过热问题,中央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很有必要,但需要处理好宏观调控与民营企业发展的关系,防止把宏观调控异变为微观调控。  相似文献   

16.
l、实践中的困惑。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管制经济。然而在宏观领域却不那么得心应手,甚至累累失误。如需求膨胀、总量失衡、结构不合理以及增长速度大起大落等均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顽症。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直接的原因是宏观失控。时至今日,我国宏观调控体系仍不健全,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很差。  相似文献   

17.
央行在目前发布的2011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谈到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时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在总量适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调节好货币信贷供给,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随后,央行宣布了今年的首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业内专家分析讪为,审慎政策框架,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结合起来,并根据经济景气变化、金融机构稳健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对有关参数进行的适度调整,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近日,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宏观研究室主任王小广指出,在经过2004年"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实践后,2005年宏观经济政策宜实行"结构导向的宏观调控政策"。总的要求是"进中求稳",体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导向,财政和货币政策体现总量适度调整和结构优化并重,更加注意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换。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中观层次,省级宏观调整和国家宏观调控是一种什么关系?怎样把握其区域特征?省级宏观调控体系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具有什么功能?随着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重大决策的深入,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省各级领导的热切关注。搞清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我省调控操作科学有序,确保调控效果,而且对我省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大有种益。一、中央宏观调控与省级宏观调控的关系宏观调控是政府依据经济规律,利用管理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进行于预和引导的管理方式的总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效应不理想主要不是政策本身的原因,而是政策背后的市场基础与制度条件方面的问题.文章从宏观调控政策出发,解释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理论框架,从理论上揭示了短期的总量稳定与长期的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出正确地把握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