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水流觞     
题记:《曲水流觞》为我刊去年开辟的栏目。我刊2006年第7期62页有一段"开栏的话"如是说:"去过绍兴兰亭吗?那您一定记得风景名胜‘曲水流觞’。说是东晋永和9年,王曦之与众名士聚集兰亭,一觞一咏,这些咏作由王曦之挥毫作序,成为中国书  相似文献   

2.
去过绍兴兰亭吗?那您一定记得风景名胜“曲水流觞”。说是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与众名士聚集于兰亭,一觞一咏,这些咏作由王羲之挥毫作序,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瑰宝……我们渴望以刊物所承办的每一届论坛,汇聚一批锐气元气兼备、学力才力俱佳的政界、学界、银行界、企业界人士,为他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以期用他们的睿智来启示更大的人群,变注意力为影响力,引领经济大潮,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精神的兰亭     
又是一年三月三,兰亭照例要纪念书圣,弘扬书道,书家效晋名士雅集,怀古思幽,曲水流觞,诗书相发.  相似文献   

4.
书法     
张铜彦,1958年10月生,河北高阳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主席。擅长隶书、缝楷和行楷。书法作品先后入展“三晋杯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展”、“第二届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雅集“兰亭书法双年展”、“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情境书法大展”,多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等主办的“全国书法名宋作品邀请展”.多次应邀参加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组织的“送欢乐下基层”和“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41年“不了情”1964年,我走出校门奔赴山区参加农村信用社工作。在人民银行县支行报到的那天,我发现了一本《中国金融》,刊中报道的一位农村信用社主任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了我。在日后41年的工作、生活里,《中国金融》成为我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今年,《中国金融》又举办读者调查活动,我认为这是发扬“与读者共同办刊”的优良传统,为刊社与读者之间搭起定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中国金融》从不安分、不守旧中勃发的活力和一种强烈的敬业、乐业和创业的团队精神。结合自己40余年阅读《中国金融》的思考和感受,…  相似文献   

6.
为便于各界朋友了解我刊文章编发情况,现将我刊常用的一些栏目作一介绍。人才培养“三十条”:主要编发有关中注册会计师协会2005 年发布的《关于行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简称“人才培养三十条”)的贯彻落实以及其他行业培训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边庆祝先生的“亦师亦友情谊长”一文(刊第四期),说出了我心里想说而未说出的话。尤其说到“知恩图报”、“士为知己者死”,更令我深有同感。我比边先生迟两年参与《财会》的评刊、写稿以及关注刊物的发展变化。说到为《财会》耕耘和收获,我差之甚远,谈到编辑部对我这位千里之遥的广西读者的关心和友情,却不比边先生相差丝毫。正如边先生所说,“像《财会》这样诲人不倦,待人以礼,视作者如朋友,尊读者为‘上帝’的报刊社也许只此一家”,我的看法也正好相同。正所谓“有同感则共鸣”,这才借重大名表达我的心声:笔为知己者勤。知己…  相似文献   

8.
我是怎样学刊评刊的张国华提起对《中国工会财会》的评刊,还应从1995年谈起。当时我的“咬文嚼字”之怪癖被我们的林部长发现,她多次鼓励我为《中国工会财会》评刊,我也断断续续地评过几次,由于目的性不明确,缺乏毅力,没有坚持下去。林部长再次鼓励我,希望我能...  相似文献   

9.
《新华文摘》1992年第二期全文转载了我刊1991年第六期发表的《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问题的再认识》(作者:葛延风、岳颂东)。这意味着发展中的我刊取得了“零”的突破!始创于1981年的我刊,伴随着改革的滚滚潮流而生,又伴随着不断深化的改革而长,特  相似文献   

10.
杨柳 《金融论坛》2005,10(3):61
我 是 《金 融 论 坛 》的 一 名 年 轻 的“老 ”读 者 。 在 收 到 2005 年 第 1 期 《金融 论 坛 》时 ,我 眼 前 一 亮 ,发 现 其 中 又添 了 一 个 新 的 栏 目 — 读 者 来 信 。这 — —对 于 有 些 期 刊 而 言 ,是 再 普 通 不 过 的一 个 栏 目 ;但 在 贵 刊  相似文献   

11.
1982年我刊第三期登载了陈耀章同志“在用轧磨损摊销法探讨”一文后,陆续接到读者来信来稿,现择要选登如下:——编者  相似文献   

12.
我是贵刊一名忠实读者,也是贵刊一名热心撰稿人。我在学用贵刊及向贵刊投稿的交往中,深感贵刊的“快三拍”给作者带来了方便,提高了作者撰稿积极性,贵刊的“快三拍”值得称道。一是选稿用稿快。近些年来,我利用休闲之时给贵刊写过多篇稿件。每当稿子邮出,急盼上刊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但从贵刊已登过的稿件来看,选稿用稿快给我留下难忘印象。比如2004年4月我写了一篇《读刊感慨与建议》拙文第1次斗胆寄往贵刊,没想到此稿寄出不久就被贵刊以《一个老会员的感慨与建议》为题发表了,令我很受鼓舞。之后,我写的《一个自费读者的心声》评刊短文,…  相似文献   

13.
郭中华是我刊的特约通讯员,所以有了比较多的交流和沟通,也就多了一层了解。原来知道他文章写得好,多次在不同刊物发表经验和理论文章,连续两届被我刊评为优秀通讯员,还获得我刊创刊25周年“十佳通讯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会财会》能为读者喜爱,除了贴近读者、可读性强、内容丰富、版面新颖活泼等因素外,还因为她始终遵循“两个服务”的办刊宗旨。   几年来,为了改进工作,办好刊物,更好地为广大工会财会人员服务,编辑部广泛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呼声与要求。《读者评刊表》的增设,为实现这一目的找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好办法。这是我接触的不少专业刊物中最具特色的栏目。我与《中国工会财会》结缘就是从接触它开始。   那是 1997年,我在阅读《中国工会财会》时,无意中发现她增设了《读者评刊表》,从此,我更加认真地评刊,积极投身于…  相似文献   

15.
新闻眼     
马年贺岁普通纪念币发行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12月24日发行2014年贺岁普通纪念币一枚。该普通纪念币正面刊”中国人民银行”、”1元“、汉语拼音“YIYUAN”及年号“2014”:背面图案为一个手持寓意”吉庆有余”挂件的小女孩骑在木马上,其右方刊“甲午”字样。该普通纪念币面额1元.发行数量1亿枚,与现行流通人民币职能相同,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  相似文献   

16.
说起《兰亭集序》,先要说说兰亭和该序的背景。古城绍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比比皆是,数不胜数,其中“兰亭”就是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至的难得去处。它是因“勾践种兰于兰诸山”,汉时又曾在此设过驿亭而得名,占地3万多平方米,群山环抱,绿水长流,早在1600年前,这里就成了文人墨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相似文献   

17.
去年我走过一家商店 ,见到墙上搁着一块木板 ,上面写着“出售木线”四个大字 ,由此引发我写了一篇《此“线”非那纟泉》 ,后改为《此“线”非那线》(刊《齐鲁珠坛》1 999年第 6期 )。查《新华字典》( 1 971年版 )第 464页 ,纟泉 :1 姓 2 同线。既然纟泉同线 ,为什么我要用两个不同的“线”和“纟泉”。回想当初用这两个不同的字是因为我对“线”和“纟泉”的认识。我最早认识“纟泉”是从我母亲做女红的针纟泉、棉纟泉等等。八一三抗日战争发生后 ,在新闻报上见到“火线”、“上前线慰问抗日将士”等 ,以后上初中学《几何学》时 ,在课本上…  相似文献   

18.
缘分     
1994年起,我陆续写了几则刊评小文,为杂志采用。我也曾写过《小议摘要》、《“正”“整”正义》、《帐账有别》、《代收≠代征》、《两与二的运用》、《财务与会计》、《闲话会计印章》等短文,也曾在文化长廊写过一些休闲类小品,承蒙编辑老师润色后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19.
2004年4月16日,是我会的读刊、学刊日,这是我会坚持多年的习惯了,贵刊一到,便由我预选逐篇阅读,然后选出重点四篇文章作为我会读刊、学刊日中的学习材料。这四篇中“卷首语”是必读物;另外三篇则是理论或实践指导性强、观点新颖、有棱角的文章一篇;先进模范事迹一篇;经验交流一篇。当我选读《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一宫”》一文时,同志们似乎是在听我讲故事,应该说,这篇作品本身就是一篇好故事:它用对比的手法,讲了一宫曾有过的辉煌,曾历经的败落,曾进行的改革,曾迎来的令人赞叹的业绩。听着听着,大家仿佛看到了新一宫的班子是如何运筹帷幄,如…  相似文献   

20.
光荣榜     
《中国工会财会》2003年的征订发行工作,在各省级工会领导的重视支持,经过财会人员的努力,取得可喜的成绩,涌现出一批优秀征订发行工作者。他们努力完成或超额完成征订指标;按时报送订单、软盘,结算订刊款;协助本刊做好退刊查询及补刊工作等。为了巩固成绩,鼓励先进,更好地推动2004年的征订发行工作,本刊决定授予王隽等14名同志“征订发行工作标兵”称号。对2003年认真阅刊、评刊,认真填写评刊意见,积极提出改进建议,为提高刊物的质量做出贡献的张国华等8名同志,本刊决定授予“优秀评刊员”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名单如下:征订发行标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