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殷劼 《中国证券期货》2013,(6X):231-231
2012年9月21日,商务部颁布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一周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中国的预付卡市场正式进入全面监管时代。本文分别对单用途预付卡和多用途预付卡的监管分别进行了研究,并对监管效果进行了探讨。发现实名购卡制效果显著,而非现金购卡制和限额购卡制则效果不佳,建议监管当局继续深化实名购卡制,对非现金购卡制和限额购卡制则可以适当放松。  相似文献   

2.
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历经10年发展,2006年以来持续保持强劲增长,已成为中国金融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之对应的监管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中的风险已逐步显现,加强第三方支付业务监管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多用途预付卡(以下简称“预付卡”)为例,从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以及《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等制度的出台与实施,对规范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发展、保护持卡人权益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实践中,现行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监管制度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视角,分析当前我国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监管制度主要存在的不足,并在借鉴国外预付卡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监管制度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预付卡简介与市场现状 (一)预付卡简介预付卡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发行的、在发行机构指定范围内购买商品或服务的预付价值,包括采取磁条、芯片等技术以卡片、密码等形式发行的电子支付卡片。其具体表现形式包括:礼品卡、福利卡、商家会员卡、公交卡等。预付卡按发卡人不同可划分为多用途预付卡和单用途预付卡两大类别。多用途预付卡是指由专营机构发行,可跨法人使用的预付卡种类,可在商场、便利店、餐馆等多个签约商户处使用。单用途预付卡是商业企业发行,只能在本企业或同一品牌连锁商业企业购买商品、服务,不得跨法人使用的预付卡种类,只在单个商家或法人机构范围内使用。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中国人民银行已经颁发了两批第三方支付牌照,为中国预付卡企业确立了门槛和标杆。非金融机构只有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且获准开办预付卡发行和受理业务,才能从事多用途商业预付卡的相关业务。这也标志着预付卡行业进入了有法可依的严管时代。  相似文献   

6.
政策动向     
《金融博览》2011,(12):5-5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 5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监察部、财政部、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预防腐败局《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进一步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未经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多用途预付卡;金融机构未经批准,不得发行预付卡。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将发行多用途预付卡纳入审批范畴,但是我国目前关于预付卡管理的规范尚不健全。本文对日本2010年出台的《资金结算法》中关于预付卡的定义、登记、发行、保证金、行业自律等制度进行了阐述,结合日本预付卡法律制度的经验,提出了对我国预付卡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卡工程》2013,(3):26-27
随着单用途及多用途预付卡的政策收紧,商业预付卡行业迎来无序发展多年后的首次行业性变革时机,这也让数十家发卡机构开始探索严苛政策下新的市场方向,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虽然行业仍处于优胜劣汰的关键阶段,但我们发现了预付卡行业内的暗流涌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会财会》2011,(7):63-63
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近年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小额支付服务市场创新的客观需要,商业预付卡市场发展迅速。商业预付卡以预付和非金融主体发行为典型特征,按发卡人不同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专营发卡机构发行,可跨地区、跨行业、跨法人使用的多用途预付卡;另一类是商业企业发行,只在本企业或同一品牌连锁商业企业购买商品、服务的单用途预付卡。  相似文献   

10.
预付卡在方便社会公众结算、减少现金使用、促进社会消费、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预付卡业务管理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风险隐患.本文在分析预付卡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山西省预付卡业务监管工作实践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并有效借鉴国外监管经验,提出预付卡业务规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手段的多元化,商业预付卡已成为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商业活动效率的重要工具之一。由于消费者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发卡机构缺乏诚信、监管体系覆盖面有限等原因,使得商业预付卡消费纠纷屡见不鲜,引起公众对如何保障商业预付卡消费者权益的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小额支付服务市场创新的客观需要,我国预付卡市场发展迅速,预付卡在方便社会公众结算、减少现金使用、促进社会消费、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预付卡业务管理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风险隐患。为防范支付风险,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人民银行等相关监管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本文全面总结了当前预付卡业务监管实践中应关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监管建议,为有关部门制定监管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金卡工程》2011,(8):8-8
9月27日,记者获悉,北京、上海、浙江、陕西、四川等地的多家预付卡企业近日相继收到央行各分行的检查通知。此番检查重点针对多用途预付卡展开,主要涉及是否有外资介入、预付卡业务开展情况、备付金存管制度落实情况、购卡实名制落实情况、非现金购卡制度落实情况、限额发行制度落实情况、持卡人权益保护制度落实情况等。  相似文献   

14.
朱增文 《北方金融》2018,(3):109-111
“单用途预付卡是由商业企业发行,消费者在卡内预存一定金额现金,只在本企业或同一品牌连锁商业企业购买商品或服务使用的一种预付卡,发行以来,发展迅速,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商业效率和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因监管成本较高、监管难度较大及监管滞后等原因,屡遭投诉,消费者权益问题普遍突出。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就单用途预付卡消费者权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单用途预付卡的发展现状单用途预付卡因资金周转快、客源稳定、省贷款利息而被广大商家热衷发行,同时因方便快捷、优惠力度大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使用,而今购物卡、会员卡等各类单用途预付卡正逐渐成为消费者当代生活消费的一种流行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据了解,第四届亚洲智能卡展将于3月27日在香港举办,会议将主要围绕预付卡各类应用及发展趋势展开讨论。亚洲智能卡展是针对亚太地区市场设计,面向卡制造、支付、安全、身份识别及移动性解决方案各领域的大型专业展会。据统计,2011年年底,多用途预付卡的市场  相似文献   

16.
财经要闻     
《中国信用卡》2012,(11):8-9
人民银行发布《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为规范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防范支付风险,人民银行日前发布了《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共分6章52条,明确了预付卡定义和《办法》适用范围,对支付机构预付卡发行、受理、使用、充值和赎回等环节进行了全面规范,提出了严格的业务监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为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小额支付服务创新的市场客观需要,我国商业预付卡市场发展迅速,但其市场监管尤其是在反洗钱监管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和漏洞。美国具有全球最大的商业预付卡市场,其在法律建设、制度完善及机构设置等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文对美国商业预付卡反洗钱监管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8.
孙成伟 《时代金融》2012,(30):335-336
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支付手段的日趋多元化,中国商业预付卡的发行和消费规模增长迅速。商业预付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小额支付工具。当然,随着商业预付卡的使用范围和发卡规模不断扩大,商业预付卡领域也存在着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力、发卡机构风险控制薄弱、行业监管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亟需加以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商业预付卡在便利公众支付、刺激消费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监管不严、违反财经纪律、缺乏风险防范机制、公款消费和收卡受贿等突出问题。随着有关商业预付卡管理制度的出台,应进一步采取措施整治商业预付卡存在的诸多弊端。  相似文献   

20.
商业预付卡在减少现钞使用、便利公众支付、刺激消费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商业预付卡市场存在监管不严、违反财经纪律、缺乏风险防范机制、公款消费和受贿等突出问题,严重扰乱了税收和财务管理秩序,助长了腐败行为,加大了洗钱风险.本文就如何加强对商业预付卡市场的管理、防范洗钱风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