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诸如金融危机等动荡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的经营状况恶化,同时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招聘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方面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原因,并重点阐述了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应该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采取的策略,具体包括:建立健全相应的裁员机制;合理控制降薪比例和规模,优化内部管理;严把招聘关,建立健全人才选拔机制;加强人才培训开发,提高培训投入;进一步完善绩效和薪酬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财保公司的人力资原管理的现状,提出如何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机制.一是以立体多维的综合手段开发人力资源;二是以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为目标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三是从未来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经营人力;四是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注重发掘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有利于人才群体脱颖而出的环境,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改变,企业在运营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的,尤其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行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的形势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在金融危机条件下,企业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效能发挥,并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人为资源管理的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到企业自身规模、资金、信息以及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相当脆弱,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日益突显。为了保障人才这一企业发展所必须的核心资源,应加快中小企业的人才储备机制的建设步伐,科学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人才储备机制的探讨和研究,旨在加强中小企业的人才意识,促使其成为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智力源泉。  相似文献   

5.
由美国次贷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也造成一定影响.金融危机造成人们心理的不安定甚至恐慌,企业纷纷采取裁员或者降薪的行动,直接影响到了市场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及价值重估.金融危机将加速中国人力资源行业新一轮洗牌.对人力资源外包服务行业来说,国内一些中小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由于本身存在着信誉不高、口碑不好和资金壁垒不强等硬伤,将被迫优化升级或无情淘汰,从而提高行业的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留住人才,就留住企业复苏的希望.金融危机是一次灾难,更是一次机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在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考验。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小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影响,针对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金融危机下中小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乐庆峰 《现代商业》2008,(5):234-234
本文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演变分析,应对知识经济下人才开发的趋势,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全球,其影响也在一步步地扩大,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全球性经济衰退日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企业如何管理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将显得特别重要.本文拟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分析了经济危机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宋婷 《商》2013,(7):37-37
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培养智能型人才、注重人才开发策略的制定和人力资源的科学培训、重视人才的选拔与招聘环节,还需要结合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培养健康人格。在当下知识经济的环境下,企业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并以此推动企业稳步向前发展。本文将对当前人力资源规划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索性的提出相应建议。在此,请教于各位专家、同行,希望共同交流、进步。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面临着更大更多的机遇与挑战,而如今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关于人才的竞争。若使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必须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处于时代的最前沿。通过对我国公交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归纳、总结和分析了我国公交集团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并依据结论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为公司的人才开发提供一定的谏言。  相似文献   

11.
郭君 《商场现代化》2022,(23):102-104
随着经济发展的逐步推进,我国各类企业受自身所处市场环境的竞争压力影响,于企业内部人才聘用及人才管理工作方面投以诸多精力,期望从自身人力资源培训及人力资源开发优化角度入手,促使企业各部门持续进行工作规划的完善,逐步提升工作质效,为企业当下及未来发展提供相应保障。为使企业人才能更加贴合多变的行业市场需求,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培训及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应着重秉承“创新”的实行原则。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及开发创新实行价值,其次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创新及开发探索侧重,最后充分结合上述内容,列举了数项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创新及开发的具体策略,以求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开发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的主要途径,随着市场竞争强度越演越烈,人力资源培训在企业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实践证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拥有充足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重要作用及意义,根据实际情况,探讨了目前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有效方法,确保企业在发展中要保持稳定、平衡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也受到波及。低迷的经济形势,使得企业的竞争核心成为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创造效益和获得发展的资本,因此,企业的兴衰成败与人力资本投资密切相关。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最基本表现形式,也是其开发的核心内容。本文在对企业培训管理的基本内容进行描述后,分析企业培训管理的作用与意义,阐述了企业培训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性,希望为在动荡经济形势下我国各大中小企业的培训管理实践提供一些参考,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何进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以应对金融危机成为时下热门的话题。本文以此为契机来探讨金融危机下企业如何开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5.
陈晓华 《中国市场》2022,(7):105-106
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各行各业在人才招聘上都要求人才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或者掌握电脑及相关软件的应用能力。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也不断变化。我国很多企业都认识到在培育人才、人力资源利用方面互联网经济所带来的重要影响。然而,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工作仍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所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以及企业管理人员,都应该结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立足经济发展实际,对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举措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成为现代社会进步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后,人力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我国将把国际化人才管理与开发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来抓.人力资源的管理环境和方法再造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人力资本管理和人才高地建设的重要保障.本文重点就人力资本管理的薪酬制度、激励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响  黄绪华 《商场现代化》2010,(11):124-125
本文介绍了金融危机背景下一些发达国家的科技政策与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经验,指出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存在高端人才缺乏、结构不合理、企业未成为创新人才主体的问题,并结合金融危机对科技创新人才提出的如下新要求:科技领军、集成开发、引进消化吸收能力,指出危机背景下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开发要从科技后勤服务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创新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不仅仅是外部市场的萎缩,也会对企业内部员工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本文基于危机下企业经营环境考虑,提出了几种既不提高成本支出,又能提高员工满意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杜同爱 《商场现代化》2005,(19):116-117
本文阐述了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核心员工管理的六大误区,为企业开发人力资源,科学使用人才提供了怂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张健 《中国电子商务》2013,(10):135-135
目前在电力市场人才稀缺的环境下,公司在企业改革中所面临人力资源管理的诸多问题而使公司面临发展困境的原因,如何通过改革和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能打破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实施“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通过建立积极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