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体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体制混乱,原因在于对农村信用社的阶段性定位及其经营目标认识不足而又强制性制度变迁。从减小制度变迁成本考虑,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与设计,应充分利用当前的“三会”资源,完整法人产权,选好“当家人”,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并取得政府支持。  相似文献   

2.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中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研究发现,西部农村信用社过度强调抵押品与担保,而不是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甄别优质贷款客户,是农民贷款难、民间借贷趋于活跃的一个主要原因;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的"转贷"以及由转贷行为所产生的虚假盈利,掩盖了农村信用社真实的经营业绩.提高西部农村合作金融经营绩效主要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明晰产权关系,继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机构网点由低产数量型向高效质量型转化;构建多元化、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创建农村信用社经理人市场,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3.
信用社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合作金融企业,就应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其基本任务是:建立信用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经营班子三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就是要明确划分信用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主任各自的职责权限、议事规则、办事程序和利益机制,从而形成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对所有主要业务、重要事项、重大决定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并做好记录,凡超越权限或违反程序的行为均要受到处罚,从而实现经营管理行为的合理化。这种制衡关系使得法人…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在法人治理结构上的缺陷,导致官办色彩浓厚,管理混乱,风险增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造步伐,是亟待研究的一大课题。   一、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在按照《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的基础上通过制订《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来形成的。它的运行模式是:设立社员代表大会,作为信用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是其执行机构,信用社主任由理事会提名报上级批准后由理事会聘任。理事长可兼任信用社主任;设立监事会,负责监督信用社的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5.
高旸 《农村经济》2007,(6):64-65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2003年以来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但时至今日,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仍很不完善;股权设置不合理,"三会"制度形同虚设,民主管理流于形式,省级联社和市级联社(办事处)的行政干预使基层信用社缺乏经营自主权,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机制尚未取得根本性转变.反思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构建法人治理结构过程中忽视了治理结构与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因此,必须在充分考虑与农村社会经济环境适应性的基础上重构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大中城市及其近郊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城郊型信用社”),有着独特的经营环境和特点,无论是资产业务还是负债业务,都与设在县城及其以下乡村的农村信用社有着明显的区别。目前,农村信用社尚处于体制转换阶段。决策层、管理层乃至有关研究机构及人员,在政策设计、制度安排等方面,关注和考虑更多的往往是量上占绝对多数的设在县城及其以下乡村的农村信用社,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城郊型信用社的特殊性,从而使得城郊型信用社常常遭遇制度并非为己设计的尴尬局面。对城郊型信用社来说,制度安排的不适应性是它们所无力改变的,而执行制度的刚性约束,又使它们缺少选择的余地,这种“尴尬”长期存在与持续作用的结果,使得城郊型信用社经营运作缺乏弹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城郊型信用社加速发展中的种种障  相似文献   

7.
一、实施不良贷款分帐管理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农村信用社实施不良贷款分帐管理,就是在目前多级法人基础上,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主要是双呆贷款)上划到县级联社,分帐管理,集中清收.不良贷款分帐管理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减轻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的压力,使之御掉包袱,加快发展步伐.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始终把盘活不良贷款工作放在首位,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由于单个农村信用社势单力薄,人员素质较低,盘活效果不佳,不良贷款包袱日渐沉重.同时其它业务工作的开展也深受影响,如果不及时御掉包袱,基层信用社的不良贷款问题会更加积重难返.二是能够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的新增.农村信用社自1999年实施贷款损失责任追究制后,但仍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的问题.其原因在于1999年以前形成的不良贷款,时间长,形成原因复杂,人员变动多,大多无法进行责任追究,从而影响了对新增不良贷款责任追究的实施,形成了县级联社对新增不良贷款额难以控制的被动局面.分帐管理后,信用社双呆贷款上划联社,对新增不良贷款可以及时认定责任,实施责任追究,从而能够有效控制新的不良贷款发生,保证信贷资产的质量.三是可以促进不良资产得到有效盘活.县级联社对上划不良贷款集中管理,从公关能力、人员素质、工作机制等诸多方面都会较信用社更有力地促进不良贷款的盘活.四是可以有效激活基层信用社的业务经营.盘活长期积累的不良贷款已非基层信用社能力所及,大量的不良贷款拖累基层信用社经营业绩长期得不到改善,员工收入长期得不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衰减,业务经营长期僵化.双呆贷款分帐管理后,基层信用社的经营业绩将大有改善,会产生强有力的激励效应,激活经营局面.  相似文献   

8.
农村信用社管理再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主要组成机构 ,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农村信用社在内部管理上存在产权过于弱小和分散、法人治理结构欠缺、民主管理没有得到完全落实、员工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为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管理再造 ,必须加大信用社内部改革力度 ,转换经营管理机制 ,在完善现有合作制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下 ,建立市级统一法人体制 ,逐步引入股份制管理机制的制度模式 ,实现合作制和股份制的良好结合 ,将市 (县 )农村信用联社改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 ,增强竞争力 ,以更好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社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信贷资金营运及管理非常乏力、脆弱,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与手段,突出表现在信贷粗放经营,只注重资产规模的扩张,而忽视经营效益,再加上风险意识淡薄,信贷管理职责不清,权责不明,缺乏应有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由此而导致信用社防范外部风险能力弱化,逾期、呆滞、呆账贷款逐年增加,资产风险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加快构建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机制,提高信用社防范信贷风险的能力已是当务之急。一、构建信贷信息反馈机制为了保证信用社信贷资金的合理投放和高效…  相似文献   

10.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模式与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模式与行为分析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郭建军问题的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把农村信用社办成集体所有制的合作金融组织的改革方向①,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松绑放权、恢复“三性”、理顺农业银行与信用社...  相似文献   

11.
12.
Generally speaking, human beings dislike admitting flaws in their actions. The complexitie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provide ample opportunity for flawed action. As public intervention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on the upswing, serious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evaluations in order to minimize flaws in the programs. This paper examines three constraints to evaluation: friction generated by data collection; absence of precise goals and modus operandi coupled with continuous program modification; and role conflict within the evaluation team. The difficulties with data lie in the definition of regional boundaries and hostility of the people resulting from normlessness and government involvement. Regional survey research centers are suggested to mitigate the problem. The second conistraint exists because of the sensitivity of program administrators to critical evaluation. They react with vague, general, and illusory goals, discounting and negation of results, and the concept of a pilot study from which “lessons learned always justify a program.” Long-run conditioning and public relations may be the only effective policies to relieve this constraint. The third constraint of role conflict has always existed bu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hen changes in programs derive from their evaluations. The solution is for our professions to insist on full public disclosure of results coupled with triyearly turnover of evaluation personnel. De façon générale, les humains détestent avouer leurs fautes. he dévelop-peraent régional étant trés complexe, beaucoup ?actions enterprises pourront s'avérer défectueuses ou néfastes. intervention publique dans le processus de développement économique et social se faisant peu fréqtiente, une attention spéciale et constante doit être apportée aux évaluations visant. à minimiser les erreurs dans les programmes. Cet article eiamine trois contraintes propres à?évaluation: obstacles crées par la cueilette des données; absence de buts prés et de modus operandi joints à une modification continuelle du programme; et conflit de rôle dans ?équipe ?évaluation. Les difficultés avec les données sont liées à la délimitation des régions et à?hostilityé des gens résultant de ?absence compléte de normes et de ?ingérence gouvernementale dans la vie privée. Pour résoudre le probléme, on suggére des centres ?enquétes et de recherches régionaux. La seconde contrainte vient du fait que les administrateurs de programme sont sensibles à une évaluation critique. lis répondent avec des buts vagues, généraux et illusoires; Us ne nient pas les résultats mais n'acceptent pas le concept ?une étude pilote óu “Les resultats obtenus justifient toujours un plan ?amélioration.” Un conditionnement à long terme et des relations extérienres peuvent être les settles politiques efficaces pour parer à cette contrainte. La troisiéme, due au conflit de rôle, a toujours existé mais elle est particu-liérement importante quand les modifications de programme dérivent de leurs évaluations. La solution serait que les associations professionnelles insistent sur une divulgation compléte des réstultats au public ainsi qu'un renouueUement du personnel ?évaluation tous les trois ans.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山水林田湖草—人生命共同体的整体保护和综合治理是提高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明确人在生命共同体中的核心地位,对于保证生命共同体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梳理了山水林田湖草—人生命共同体的内涵与特征,并重点探讨了生命共同体中与人紧密相关的关键问题,包括人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多部门、多区域合作和联动,时空格局与多尺度效应等。[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文献分析与近期研究成果,该研究提出了以人的认知—人的决策为主线的山水林田湖草—人生命共同体功能提升的6个优先导向。[结论]从以往文献中的山水林田湖草拓展为山水林田湖草—人,旨在更好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思想,为我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2035目标"和"2050愿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