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本佛教净土宗尊中国的昙鸾为三祖之一。他把净土思想从寓宗的地位独立出来。开创了净土宗。提出了贤愚易修的易行道。他从小在五台山出家为僧。后因为《大集经》写注解时气疾发病到水县(当时的泰陵故城)寻医。这场病使他得到《仙经》。又使《仙经》付之一炬。这使他认识到:人生的意义不在长寿而在于精神永生。  相似文献   

2.
景区荣誉国家AAAA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中国最佳旅游品牌景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休闲旅游景区。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  相似文献   

3.
吕梁神韵     
吕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吕梁风光相得益彰,享有“三晋第一名山”之誉的北武当山,中国八个鸟类保护区之一的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我国佛教;争土宗的发源和日本佛教净土法门的祖庭玄中寺等一大批景点闻名中外。蔡家崖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晋绥解放烈士陵园、刘胡兰纪念馆等一批革命纪念地和革命遗址,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重要有极高的学习、纪念价值。“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家喻户晓的酒都杏花村也位于吕梁市,让我们嗅着酒香一同欣赏全新的吕梁风光。  相似文献   

4.
吕梁市     
《旅游时代》2013,(8):38-41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境内自然景观与名胜古迹甚多,如享有"三晋第一名山"之誉的北武当山,全国8个鸟类保护区之一的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被尊为为我国佛教净土宗发源和日本佛教净土法门祖庭的交城玄中寺,因群峰环列形同卦象而得名的交城卦山,驰名中外的酒都杏花村,"活着的古镇"——临县碛口,尽情冲浪母亲河的柳林县黄河三峡母亲峰景区,华北地区最大的一块"绿肺"——文水苍儿会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等。一部《吕梁英雄传》。  相似文献   

5.
佛教发源于古代印度,其发展和得到广泛的传播却是在古代中国和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东方国家,像日本、朝鲜、东南亚国家等。但是风靡东南亚的佛教也未见其进行过多的商业化运作,一样是传播佛教的机构,一样是吃斋念经的和尚这差别还真不小。  相似文献   

6.
浮生若茶,不论是中国茶道,还是日本茶道,在形成和发展中都与佛教,尤其与禅寺、禅师结下不解之缘。"茶禅一味",为茶人所共识。"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茶与禅,早已浑然一体。源远流长的茶禅文化中国茶道从一开始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初,茶为僧人提供不可替代的原料,而僧人和寺院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创立中国茶道的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就有不少对佛教的颂扬和对僧人嗜茶的记载。在茶事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旅游规划整合--对"大旅游"内涵的再认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旅游活动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发展,旅游规划实践在我国各地蓬勃兴起,旅游规划的思想、内容与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完善。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旅游规划的发展,并对系统科学理论、可持续发展思想等对旅游规划的影响进行了评析,认为在我国很多地区都亟待发展的情况下,旅游规划必须重视旅游地的社会经济要素.让旅游规划可以在当地发挥实际作用,通过“大旅游”开发切实增强旅游开发地的自我发展能力。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大旅游”的内涵进行了更为明确的阐述,将其概括为大资源、大产业带、大产业链、大市场、大系统等几个方面,并就其中的产业整合和空间整合进行了重点阐述,分析了深入研究与发展“大旅游”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灵石资寿寺彩塑与壁画堪称国中之宝,最初吸引我的是在北京工艺美术总厂,看到资寿寺的彩塑像被编人八十年代出版的《中国佛教塑像》画册上,后又编人大陆与台湾合编的画册中。其中尤以资寿寺的十八罗汉彩塑,独树一帜雕塑之精美绝伦。以至在1993年12月25日晚,资寿寺的十八罗汉头像被盗海外。  相似文献   

9.
樊华 《北方旅游》2002,(14):46-47
据说.笑佛即弥勒佛是未来世界的佛祖.在佛门中备受尊崇,影响广泛。溯本追源,弥勒佛本为印度佛教中的一尊佛.但经过了中国化的过程.他那喜眉乐目、笑口常开的形象已深置国人心中.成为一尊地地道道的中国佛。  相似文献   

10.
五台山是殊道场,位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早在唐代时就成了与印度灵鹫山齐名的世界佛教圣地。因此,它早就受到海内外信众乃至我国历代皇帝的优遇。历史上,有九位皇帝亲临其境,实属罕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旅游规划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本文回顾了二十余年来我国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将中国旅游发展规划分成事业型、事业向产业过渡型、产业型三个阶段,以及创汇导向型、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和产品导向型规划四个类型,分析了影响区域与景区旅游规划发展的几个方面,文中阐述了中国旅游规划研究的三个阶段和主要成果;总结了中国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和阶段特征,归纳了中国旅游规划发展过程中主要的思想方法,并指出中国未来旅游规划将朝着市场化、小区化、专题化、精致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山西省五台山,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旅游局、林业局向世界推出的35张旅游。王牌”之一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同时,也是国冢首批AAAA级旅游区和全国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相似文献   

13.
山西之春     
中国佛教四大圣地之一 在中国提起五台山都知道它是与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齐名佛教四大圣地之一。  相似文献   

14.
贾瑛 《山西旅游》2001,(1):29-29
傅山,字青主,明清之际思想家.博通经史诸子和佛教之学,兼工诗、书画、金石,又精医学。有关他的传说掌故颇多。妙笔画客厅便是其一。  相似文献   

15.
凝翠铺绿──记庐山植物园汪国权庐山之巅,有一座凝翠铺绿的伊甸园,她便是我国植物学家自己创建的庐山植物园。60多年来,由于着重引种驯化松柏类植物,园内青松翠柏遍布,处处是铺天盖地的绿,在这块令人心醉的净土上,满眼的绿是那样的宁静,就连林间美丽的绥带鸟也...  相似文献   

16.
名播天下的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公元858年,日本高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尊观音菩萨像乘船回国,途经普陀山莲花洋面时,突然海面上出现了层层铁莲花,船不能行,慧锷心悟观音不肯东渡去日本,遂上岛在潮音洞附近一张姓渔民住宅内供奉,以后又扩建为一座寺院,称"不肯去观音院"。从此,普陀山就成为供奉观音菩萨的道场,千百年来香火不绝。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  相似文献   

17.
资讯窗     
佛教四大名山联手,共同打造“朝圣之旅” 为了充分展示四大佛教名山的魅力,佛教四大名山将以联合举办“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朝圣之旅系列文化节”为主要形式,通过对主题广告、形象标识、宣传片、宣传资料及线路等方面实施统一整体的营销方  相似文献   

18.
柳新 《旅游时代》2013,(1):61-67
"晋善晋美"是山西旅游主题宣传口号,"善"和"美"是人类在旅游体验中所追求的两种体验。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山西多名山,是全国惟一一个拥有五岳、五镇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地处山西中部、汾河之阴的绵山是一幅矗立在天地之间的山水画卷,是大自然神工鬼斧造就的神奇世界。绵山景区面积75平方公里,现有14大游览区,360余个景点,可组成寒食清明文化游、佛教文化游、道教文化游、军事养  相似文献   

19.
实现滇西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民 《旅游学刊》2000,15(3):76-77
一、清西北旅游业开发对资顿、生态的影响及原因分析滇西北得天独厚的原始风貌。使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首选之地,为滇西北发展旅游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与此同时,资源和生态环境也随之出现新的问题。——借生态旅游之名,实施各种资源掠夺式的“建设性”破坏,在贬低资源整体价值的同时构成对生态环境的恶劣隐患。中甸至碧塔海旅游景点为开辟从山脚到山顶的人行栈道,不惜砍伐数万棵成材之木铺垫道路,使近百年来才形成的森林植被在人为的粗野行为中“叹息”。迪庆藏区内佛教寺院的恢复和重建,大兴土木,耗费了大量资源,寺内酥油灯的使…  相似文献   

20.
老挝是东南亚唯一一个内陆国家,它民族众多,山地高原遍布,受小乘佛教影响颇大。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了老挝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本篇文章旨在浅析老挝当地最地道的风土人情和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