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肖肖 《魅力中国》2014,(7):259-259
独立审判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宪法原则,实行独立审判的关键在于法官独立,保障法官独立审判的关键在于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同时,司法民主要求司法应当适度反映民意。强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并不表示不考虑民意,司法要独立于民意但是又不能远离民意。法官行使司法权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向社会宣示正义准则的过程。法官在做出裁判时,只有关注裁判的社会价值取向,司法的社会功能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司法的权威源自于民众对司法公正性的信仰。  相似文献   

2.
潘培伟 《黑河学刊》2012,(12):74-75
法官被誉为法律的守护神,其专业知识、道德素质、社会阅历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审判工作的质量及法律的成长。而法官选任制度是选出合格法官的第一步。在我国,法官选任被纳入公务员招考的渠道,相对条件比较宽松,法官选任制度的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很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论法官的司法良知——兼论对法官自由裁量权滥用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理论观察》2008,(5):92-94
司法自由裁量权给法官的审判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如果这种裁量权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会直接导致司法腐败,损害司法权威。法官作为法律的适用者,其品质决定了裁判的品质。要实现“司法公正,一心为民”的目标,必须加强法官队伍的良心建设,是法官真正成为社会正义的守护神。  相似文献   

4.
司法权独立于行政权和立法权是法官独立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司法独立的制度平台上才能实现法官独立.而法官独立又是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法官独立作为现代社会一项基本法制原则在西方国家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然而,在我国,法官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作为职业群体都缺乏应有的独立性,显得软弱无力、权威不够.其后果直接表现为:司法不公正和司法腐败.法官缺乏独立性既是体制上的问题,又是观念上的问题.认识法官独立的重要意义、转变旧观念、革新司法体制中的弊端、确保法官真正依法独立享有司法审判权,无疑是有利于推进和加快当前的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5.
法官制度改革是当前司法改革的重中之重,有其重要的时代价值。但法官制度改革不仅仅是一项司法制度的改革,它牵涉到一个法治国家上层建筑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与司法体制密切相关。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法院的司法体制改革已是迫在眉睫,因此,必须在紧密结合我国现有国情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逐步分阶段地稳定进行。对我国法官制度进行改革,应着重分析我国法官制度的现实情况及适应国际潮流而慎重进行。  相似文献   

6.
胡滨 《新西部(上)》2007,1(10):105-106
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必然要求.但在我国,法官独立的实现还有相当的距离.只有从整体上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才能最终实现法官独立.  相似文献   

7.
胡滨 《新西部(上)》2007,(10X):105-106
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必然要求。但在我国,法官独立的实现还有相当的距离。只有从整体上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才能最终实现法官独立。  相似文献   

8.
借鉴法国司法体制的经验,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路径是在司法权力的监督制衡、审判体制改革、法官独立制度建设、法官培养和司法行政体制等诸多方面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9.
刘阳 《西部大开发》2010,(1):73-73,107
司法能力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但集中表现为法官运用法律解决和处理各种案件的能力。加强法官的职业化建设,是提高我国司法能力的必经之途,因为法官直接承担着实现法治国家的使命。本文试对提高司法能力与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关系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法官职业化是在西方的司法逻辑之下展开的,因而在本土法律文化背景中凸现了一系列包括法官的现代化与乡土逻辑、法官的同质化与地方性知识、法官的专精化与司法民主化、法官的保守性与社会的开放性等悖论。揭示这些悖论及其消解的根源,可以使中国的法官能认清自己的角色,并更好地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1.
岳树平 《魅力中国》2014,(11):11-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的核心是审判,法官代表国家并依靠国家强制力居中裁判,对各方当事人所争执的是非曲直给予一个最后的裁决,目的就是通过一个能够说服诉讼当事人并能够对社会产生公信力的裁判,平息社会矛盾和纠纷,  相似文献   

12.
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建设法制社会的保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而司法不廉是导致司法不公的主要原因。司法不廉不仅仅是法官素质的问题,它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因素。改革司法体制,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是解决司法不廉、促进司法公正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少明 《魅力中国》2011,(11):145-146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衡量和保障其他形式公正的有效救济途径,法官作为司法公正最后的审判人员,直接影响到涉案人员的切身利益及社会公众对法律的认知和信仰,并对最终的判决起到了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法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关乎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直接影响到司法改革的进程,对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社会、和谐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郭人菡 《魅力中国》2014,(17):307-308
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正逐渐切入司法体制机削领域,中央提出并部署主审法官责任制相关改革,表明我国改革已从经济层面步入司法等上层建筑层面。主审法官责任制的实现,有赖于厘清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中备主体的界定及其关系重构、主审法官责任制权责内涵与外延的重构、主审法官责任制的外围体制机制重构。主审法官责任削的试点与全面铺开,必将对法治中国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法律方法是法官能动司法的媒介,反映了立法本位向司法本位的转型。它包括法律思维方式、法律解释、法律论证、法律推理等内容。法律方法的媒介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为法官能动司法提供了理论支撑;二是为法官能动司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的审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现代审判模式的改革方向,但仍然有着许多不足:如法官独立、法院独立、审委会独立之间的关系无法协调一致;对法官在开庭审理之前对案件的预断和偏见无法作出合理的规范和防治等弊端.在刑事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完善审判模式应当做到保障被告人的诉权;正确定位法官角色,打造"灵活法官"和建构中国特色的交叉询问制度.  相似文献   

17.
<正> 8月11日,《南方周末》大篇幅报道了湖南浏阳推行"法官助理制度改革"、实行"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案件审理模式的试点情况,同时报道了最高人民法院在山东高密法院开展与联合国合作的"预审法官制"改革的情况。两项改革虽然内容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让有为者敲响法槌",通过实行司法人员的职业分工,增强法官的独立性。笔者以为,这样的试点触及到了司法体制弊端的要害,为整个司法改革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法律必须借助活的法官而降临尘世。马克思说过:"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  相似文献   

18.
建设法官道德实现司法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的社会,要求进一步加强法官道德建设,实现司法公正。提高法官职业道德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法官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监督,法官的职业道德是通过具体的司法活动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任重远  罗洁琪 《发展》2014,(8):8-10
正新一轮司法改革以大范围的试点安排启幕。以司法人员分类管理为基础,如何让法官的独立审判和职业尊荣成为可能?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七个月后,本轮司法改革的一只靴子终于落了下来。2014年6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下称《改革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6月15日,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  相似文献   

20.
王碧云 《发展》2016,(8):62-63
一、问题背景 我国法院体系之间讲求审判独立,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也仅仅是指导和监督的关系,并非像诸如人民检察院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自然决定了上级法院不得随意干涉下级法院的审判活动,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发展下进行如火如荼的司法改革,司法独立中的审判独立就显得愈发重要(司法独立要求法院独立、法官个人独立).最高院监督指导的方式主要通过审理案件、制定司法解释或者规范性文件、发布指导性案例、召开审判业务会议、组织法官培训等形式来开展.那么在这种司法改革大背景之下,具体指导性案例在我国的效力和发展就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