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近年来货币供给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趋势,然后选取近20年的统计数据,建立一元回归模型,就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货币供应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以及实体经济的关联度愈发紧密,探究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市场的溢出效应对于未来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有着现实意义。通过构建包含房地产中间厂商的DSGE模型,探求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机制与影响程度,为此在模型中引入货币冲击的外生冲击变量,以更好地模拟现实经济运行机制。仿真分析结果发现,货币供应量不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主要通过利率水平下降与物价水平上升等传导路径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正向冲击,并且这一间接影响期限短、程度深。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以研究结论为现实指导,从控制货币供应量、开发多样化金融产品和加强境外资金流入管理三方面提出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3.
货币供应量与通过膨胀的关系是明显的,但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和经济环境下,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分别选择年度数据和季度数据分析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相关性,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林肖 《中外企业家》2009,(2X):106-107
本文通过一些理论与实证分析来简单说明股票价格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并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应该注重培育"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股票价格"的能力,并密切关注股票价格波动。同时,我国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合理运用证券市场信用控制,完善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运用窗口指导,将股票价格作为辅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分析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选取1992-2015年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M1、M2、M3)、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长率(CPI),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运用Eviews软件建立OLS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物价水平会随着货币供给量的增长而增长,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规模庞大、增长态势稳健,政府可以通过控制货币量来调控物价水平.  相似文献   

6.
作为货币政策重要指标的货币供应量是否影响股票市场,对该问题的回答涉及到中央银行是否有能力以及如何干预股票市场。通过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如下结论:(1)狭义货币供应量是股指的Granger原因;(2)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影响股票市场。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改革的前沿阵地,广东省在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实力、市场环境得到了大幅提升和改善。目前广东省的GDP总额已经占到全国的1/8,多年排名全国第一。因而有必要对货币政策与广东GDP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这对于国内经济领头羊的广东而言更为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使用协整分析与因果检验的方法,研究货币供应量(M2)对我国股票价格指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价格指数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但其不存在对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短期内向长期均衡调整作用机制;货币供应量并不是股票价格指数变化的Granger因,但中央银行在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货币供应量调整对股票市场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现代计量技术协整检验方法,分析了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否会影响我国进出口这一问题,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货币供应量对进出口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商品价格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迅速增加,2015年12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39.23万亿元,M2与GDP之比达到200%,经济的货币化现象严重.虽然,货币量巨额增加,但是我国的物价水平并不高,CPI一直在低位徘徊,纵观我国十年来的房价,2003以来,房价一路上扬.本文从伴随着我国货币供给的高速增长但是物价水平却在低位徘徊,而房价却一路高歌猛进的现象出发,考察了货币供应量对房价的影响,为我国房地产调控提供可行性建议具有显著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考察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得出广义货币供应量、 国内生产总值、 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对房价的影响方向、 影响程度以及作用效果;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其次对我国的货币供应情况进行了分析,回顾了房地产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等.然后,在现状和理论的基础上,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指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实证论证了货币量与房价之间关系.最后,研究了广义货币供给量、 国内生产总值、 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三个变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通过研究房价和货币量的关系,最后得出货币供给增加会引起房价的上升,货币量和房价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作用于基础货币投放和存款货币创造两个阶段。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因其垄断性地位使得信贷投放过于集中、流动性管理水平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受风险约束的盲目扩张倾向,都可能造成我国货币供给和调控政策实施效果偏离预期。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建议,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应加强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条件确定发展方向,有序竞争。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经济增长—环境污染传导效应的研究框架,将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劳动力转移等经济活动纳入其中,检验了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在我国经济增长—环境污染的传导效应中,对外贸易最强,外商直接投资次之,劳动力转移最弱。  相似文献   

13.
根据北京市的1308个新建住宅项目数据,建立了Hedonic模型,着重分析了时间、距离、环线以及行政区等变量对住房价格的影响,构建了北京市住房Hedonic价格指数和住房价格的梯度曲线.  相似文献   

14.
水权与城市供水价格形成机制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权制度通过水资源管理体制决定水价形成机制.城市水问题是由不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造成的.不涉及水权制度的改革和不正确的水权观念都不可能真正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水权理论的真谛在于水权的分散化和可交易化,由此设计的以最终用户水权为基础的城市供水价格形成机制才能真正解决城市水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政府规模、政府支出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非线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PSTR),在非线性的框架下对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渐进演变展开深入研究,并对可能引发两者关系结构性转变的警戒政府规模进行有效估算。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即随着政府规模的逐步增大,由于税负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政府支出增加所产生的负效应影响逐步凸显,而政府规模进一步扩大并超过警戒水平时,过度拥挤的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将由促进作用转变为阻碍作用。研究还发现,尽管我国政府支出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参数值有所下降,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供给仍然相对不足,政府支出的增加仍有助于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货币供应量对我国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旭  张则辉 《价值工程》2010,29(19):22-25
本文将货币供应量与沪深股指作为代表变量纳入货币金融系统内进行分析,旨在借鉴较为成熟的金融计量方法实证分析货币供应量对于股票价格指数的互动情况,建立适当的VAR模型以及利用VAR模型进行分析,同时对数据进行乔纳森检验(Johansen检验)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工具作用于股票市场的可控性和可测性,从而研究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货币供应量对于股票市场的一般影响机制,指出我国货币政策的缺陷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诸多因素导致了北京城市的快速扩张,其中土地价格是重要因素之一.力图通过研究阐明土地价格对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基本作用规律,并结合北京市城市土地扩张特点,分析土地价格在城市扩张中助推等作用的表象和原因,提出完善土地价格及其调控机制的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煤矿企业生产环节多,过程复杂,电能消耗巨大,是我国重点耗能行业之一,其电能成本占到了煤矿生产总成本的2/3甚至更多,矿井节能已成为煤炭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实施矿井节能管理和节能改造势在必行,文章结合作者自身实践,对矿井供电系统的节能和优化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公共住宅供应体系及其完善的框架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袁蕾 《城市问题》2006,(2):59-63
从总量、结构、保障范围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公共住宅供应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完善公共住宅供应体系的框架思路.  相似文献   

20.
In research on philanthropy,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impact of the actual economic costs of giving.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perceived psychological costs of giving should als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seeking to understand donations to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 It is already known that people differ in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money, and that money attitudes are mostly independent from income, but these findings have been largely overlooked in the study of philanthropy and altruism. This paper seeks to rectify that omission by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itable giving and money perceptions. The analyses show that, regardless of the actual financial resources held by a donor, the size of their donations is negatively affected by feelings of retention (a careful approach to money) and inadequacy (people who worry about their financial situation). We conclude that an understanding of money perceptions is an additional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charitable behaviour. Fundraising professionals should not only select potential donors based on their absolute financial capacities but also take the potential donor's own financial perceptions into account when asking for donations.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