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碳排放增加的特殊时期,低碳城市和低碳城市规划在规划界得到了普遍关注。本文在总结国内外专家关于低碳城市规划编制思路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低碳产业布局、低碳公共交通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碳汇系统布局、低碳城市空间结构、低碳空间管制等六个方面对厦门市低碳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并介绍了厦门市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已取得的成绩;旨在从总体规划层面建立低碳城市规划模式,为低碳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城市规模:基于经济学与地理学的交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和地理学分别从各自学科特色出发,研究了最优城市规模、城市规模分布,以及城市规模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尽管二者存在一定的交叉和对话,但连接和整合的程度有限,也存在理论和经验研究的脱节。尝试以城市规模为研究焦点,建立经济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连接,并以"人地关系"为结合点,理解与特定地方相联系、作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城市,也重塑了基于人地关系协调的包含总量与结构的城市规模;最后,又基于地方、空间与尺度的相互建构,认为寻求人地关系协调的城市发展,应该是立足于地域差异性、城市关系和城市异质性,表现为微观的生产要素、中观的组织结构与宏观的制度环境等各个层级与空间的协调与耦合。  相似文献   

3.
低碳发展导向的德国城市规划调控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重要的碳排放源,与之相应,低碳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城市.世界上的城市开发调控,均无一例外地将城市空间物质环境作为开发调控的实施对象.德国城市详细规划——建造规划是德国建设许可的主要技术依据.论文基于德国规划法律法规,首先梳理了德国低碳发展相关的开发调控目标,进而分析了低碳发展导向的德国建造规划控制因子,并应用调控力评价模型,对建造规划控制因子实现低碳发展调控目标的调控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德国建造规划拥有很强的低碳发展调控能力,其调控空间重点从主到从依次为建设许可范围、建筑地块和公共空间,调控理念是以控制排放的主动调控为主、以治理污染的被动调控为辅.  相似文献   

4.
正低碳城市建设倡导的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其核心问题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等。自2012年被列入国家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以来,宁波市低碳城市建设的步伐逐步加快。市委市政府从氛围营造、空间拓展、机制创新等多方面入手,有序控制高能耗产业发展,积极优化能源结构,大力推进低碳试点示范,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5.
武汉都市圈城镇体系空间分形与组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与组织具有系统性、复杂性与自组织性.分形理论可以很好揭示城市系统的复杂性空间演化规律,已成为当前城市地理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以武汉都市圈为例,运用经济隶属度模型界定其空间范围,并对其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空间分布进行分形研究,得出: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强度与空间范围变动互相耦合;城镇体系首位度较大,规模结构失衡;城市密度较大,空间分布不均,轴向分布明显.针对城镇体系等级结构与空间分布特征,提出等级规模多极化、轴向扩展多元化、地域推进圈层化的空间组织战略,为实现"中部崛起"提供理论与实证借鉴.  相似文献   

6.
城市新区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涉及区位、产业、社会、交通等诸多因素,合理的功能定位是城市新区科学规划和健康发展的基础与保证,旨在探讨城市新区功能定位的一般方法体系,为其开发建设提供参考。采用实证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从多角度对城市新区功能定位的方法体系进行研究。在对城市新区地域空间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准确把握区域、城市以及自身的发展特点,提出"区域—城市—场地"三位一体的城市新区功能定位方法体系和技术路线。认为城市新区的功能定位必须重视其所在区域的宏观形势和政策要求,重点研究其所依托城市的发展态势,科学分析场地的立地条件,从而把握城市新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域结构理论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域结构理论回顾马玫城市地域结构或称空间结构是城市发展程度、阶段与过程的空间反映。城市发展必然伴随着地域结构的变化,并带来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在正确认识城市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通过人为干预,建立城市地域的优化结构,将减少、甚至避免城市问题,促进城市...  相似文献   

8.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未来20年,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快速推进将成为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事件。发展低碳生态城市应该研究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低碳生态城市发展任务,遵循城市功能和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要求,合理发展城市工业;科学规划、合理引导低碳生态城市发展,完善规划指标体系,推行规划环评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同时以全方位的可持续交通系统引导城市高效节能运转,构建可持续城市交通系统;研究推广节能技术,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为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推进体制创新,改革财税体制和考核体系,为发展低碳生态城市营造制度环境,改革城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转变和优化城市政府职能,促进低碳生态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9.
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是现代化交通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验证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政策碳治理效果。研究发现: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政策存在环境政策红利,降低了城市人均碳排放,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试点政策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对属地和邻近城市人均碳排放量均具约束力,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政策降碳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北方地区、小规模城市、高铁未开通城市、交通运输劳动力低投入城市和交通运输规模小的城市更明显。为此,要建立健全低碳交通运输制度体系,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政策扩容,推广应用交通领域节能减排技术,加强市际交通领域碳治理协作。  相似文献   

10.
低碳交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低碳交通能提高交通的能源效率,改善交通的用能结构,优化交通的发展方式,最终能够实现交通领域的低碳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低碳转型。本文通过对低碳交通内涵的研究,在分析宁波低碳交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宁波市在城市、公路、水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不同交通方式下的低碳策略,并对如何构建"四系统合一"的低碳综合交通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低碳城市发展的视角出发,以城市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归纳了低碳理念与城市绿地系统的相关性,总结了基于低碳城市理念的绿地系统的基本特征,并以沈阳市为例,从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城市绿地空间布局以及绿地生态功能等角度探讨构建低碳型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在运用DPS软件、arcGIS软件绘制基于采集的地价样本数据与2004年太原市公布的基准地价的地价空间分布图基础上,对影响地价空间分布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经济发展形势、城市规划、区域定位是影响太原市城市地价空间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在运用DPS软件、arcGIS软件绘制基于采集的地价样本数据与2004年太原市公布的基准地价的地价空间分布图基础上,对影响地价空间分布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经济发展形势、城市规划、区域定位是影响太原市城市地价空间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区域的增长极。随着区域与城市空间联系的不断加强,城市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城市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协调、城市体系不健全以及中心城市向心力不足等城市空间结构问题是制约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是推动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嘉兴市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风扇型"的空间结构,并规划了三片巨大的楔形绿地楔入城市,该楔形绿地对嘉兴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快速扩张,楔形绿地被不断吞噬,面临着巨大的威胁.通过嘉兴现有发展阶段下不同空间结构模式对楔形绿地保护的影响研究,提出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模式,以及在多个中心之间建设具有高强度联系特征的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廊道是保护嘉兴楔形绿地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侯波  焦琛 《价值工程》2010,29(4):185-185
我国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为实现温室气候排放目标,建立低碳城市规划体系将成为这一新理念的标志,也将是发展低碳城市,实现减排目标的必由之路。低碳城市规划是发展低碳城市的基本战略、有效策略和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是紧密相关、相互促进的,城市化和城市的发展会造成我国耕地大量流失和粮食紧缺是极其错误的观点。我国城市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城市用地就总体而言处于低标准水平。城市与区域规划是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的重要手段,应切实重视和加强城市与区域规划对空间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合理调控、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祖琦 《城市问题》2007,6(10):86-90
从美国郊区化与城市蔓延的典型特征入手,简要回顾了理性增长产生的背景.在此基础上,从内城贫困、居住隔离、空间失衡和公正健康四个层面分析了城市蔓延引发的社会及经济后果.随后就若干论点介绍了城市蔓延与理性增长之间的理论之争.最后借鉴美国经验教训,对我国城市化道路和土地利用模式展开思考,认为要转变方式,树立科学的区域发展观;借鉴西方城市健康的分析框架,努力探索"健康城市规划";充分发挥规划政策在应对城市土地利用问题的综合调控作用;公平公正,追求社会稳定和谐,发挥政府力量对市场扭曲的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湖北省82个县(市、区)的常住人口变化率和人口净流量进行交互分析,引入城乡建设用地脱钩模型和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指数,分析了人口收缩区域建设用地结构和城镇化协调类型。结果显示,湖北省存在37个人口持续流出、规模减少的区域,这些区域不仅在总量上表现为人口收缩与建设用地扩张的悖论关系,而且在城镇化方面也多表现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不协调的状态,而从城乡建设用地结构的角度表现为不同的脱钩类型,其中仅有少数收缩区域是强脱钩的合理利用状态。从不同表现特征可将收缩城市类型分为空间无序扩张型、工业衰退型、资源枯竭型以及中心袭夺型四个类别,并概括为人口资源与土地资源、经济发展等在时空上的不匹配。最后,结合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变化等特征对人口收缩区域类别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城市规划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主要城市低碳化发展指数的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旺  赵先超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4):11-16,71
处于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和机动化过程中的中国城市,向低碳化发展是其必由之路。基于DPSIR模型,从低碳化基础、能源低碳化、产业低碳化、建筑低碳化、交通低碳化、环境低碳化、碳汇能力和社会低碳化8个方面构建城市低碳化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线性加权法对我国36个城市进行了测度。结果分析表明:城市总体低碳化发展水平不高,还没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将之划分为3个准低碳城市、22个中碳城市、11个高碳城市;低碳化发展指数整体上呈现出由东向西、由南到北逐渐减小的分异态势;低碳化发展指数与城市财富和城市规模都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低碳化发展在各个方面还不平衡,薄弱之处需要提高。该研究试图为各市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地实现低碳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