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化的矛盾还得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这才顺乎规律。然而市场化的体制与机制的安排与建立不可能呼之即成,所以过渡方法也是需要的。问题是不能让过渡方法因短视而步入恶意竞争,阻碍长远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5月1日起,煤电价格联动方案正式实施,全国销售电价水平相应提高。根据2004年6月至2005年3月车板煤价预计上涨等情况。国家发改委核定江西的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3.97分钱。其中农业生产、农业排灌、中小化肥用电价格不调整;其他用电电价调整的标准为居民生活用电上调3分钱,非居民照明用电上调8分钱,其余各类用电上调5分钱。  相似文献   

3.
又是春暖花开时,冰雪灾害已然远去,而发电企业仍在焦急的期待之中。 刚刚过去的灾害之中,发电企业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计代价,千方百计保证发电,甚至不惜以每吨1100元抢煤到手;但即使如此,也往往买不到煤。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不管电煤涨到多高,缺电到何种程度,上网电价不能变,销售电价不能变。  相似文献   

4.
2007年底结束的煤炭产运需衔接会给各发电企业留下了一层厚重的阴影。从此次衔接会的情况看,原来每年都要上演的煤电价格之争几乎未起硝烟,发电企业从保量的角度出发,按照煤炭企业的价格要求签了合同。发电企业把煤炭订货合同背了回去,同时也背回去了难以承受的经营压力和负担。虽然签了合同拿到了煤量,但煤炭价格的大幅上涨致使大幅攀升的发电成本如何消化?发电企业心中无底。[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在1月1日至4月25日的116天中,据湖北省统调燃煤电厂燃料进耗存日报表显示,只有1月19日至26日这8天的储煤量超过省政府主管部门规定的47.8万吨的“警戒线”(可用8天),其余108天的储煤量全部在“警戒线”以下,其中共有68天突破了34万吨储煤的“底线”。  相似文献   

6.
目前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过渡期。过渡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起一个全新的电力市场价格体系。在新的价格管理制度尚未确立而旧的管理制度正逐步退出之际,各地的电力企业都自行调整了一些收费项目,各级政府部门也不断推出一些临时政策以调整各方面的关系。同时,中央也在会同各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希望尽早制订出理想的电价政策。  相似文献   

7.
酝酿已久的煤电价格联动方案即将出台。这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又一重大举措。然而,这一旨在缓解煤炭价格压力,解决煤电价格之争的方案却没有得到两大行业以及社会的普遍认同。近期又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已将《关于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联动意见》)暂时搁置,该意见最早也要2005年年初才能出台。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始于2003年的煤电全面紧张形势至今未得到根本缓解,煤电供需矛盾依旧十分突出.随着冬季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煤电之争”还有不断升级的迹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煤炭价格的“双轨制”(于立、刘劲松,2004).煤电之争的焦点就是价格之争.这与我国电煤供应体制有关.由于电价没有放开,我国电煤价格和供应也仍然由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这使得目前电煤存在两种价格--计划价和市场价(其中计划煤占1/3,市场煤占2/3).每年国家发改委都要主持一次煤炭订货会,煤电双方在会上商定来年的电煤合同价,并约定发电企业全年用煤中一定比例由煤炭企业按合同价供应,其余部分则由发电企业到市场上去购买.前者叫“计划”,后者则是“市场”.今年的情况是,电煤的市场价远高于计划价.按不同统计口径,每吨差价在40~100元不等.  相似文献   

9.
崔毅 《中国电业》2004,(8):32-34
今年5月,《中国电业》推出专题报道——《电煤恩怨》,对电煤供应失衡问题进行了详细报道,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影响。在充分肯定这组报道的同时,有读者认为在电煤问题上应该听取更广泛的声音,特别是听取电力业外人士的看法,以避免《中国电业》作为电力媒体在立场上的偏颇。随着夏季电力供应矛盾的加剧,作为联结电力、煤炭两大行业的重要环节,电煤的产供问题日益凸现,吸引着更多的“眼球”。为此,本刊特别邀请资深撰稿遍访电力、煤炭、铁路等相关业界人士,特别是煤炭专家,以电力“局外人”的身份,对电煤问题继本刊《电煤恩怨》专题报道之后进行纵深分析,再度解读“煤电之争”。  相似文献   

10.
郑坚 《广西电业》2012,(1):10-11
2012年度重点煤合同汇总会日前在昆明结束。截至今年1月4日,2012年合同煤网络汇总已告完成。据初步统计,2012年重点合同汇总量约12亿吨,比国家发改委8.346亿吨的框架量超订约44%。在7.75亿吨的合同电煤的定价上,煤电双方目前未写进最终签订的合同,来自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相关人士的说法是,预计框架范围内的合同煤量价格不会超过发改委此前限定的5%的涨价幅度。值得注意的是,在煤电双方价格博弈之外,煤电双方今年更关心的是铁路运力能否及时配置到位。  相似文献   

11.
继“煤电之争”后,最近又出现了关于发电企业是否亏损的争论。一方面,电力企业及相关机构纷纷提出发电企业亏损严重,要求政府上调电价:并列举了诸多原因,如煤炭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上网电价却没有上调。另一方面,也有专家认为发电企业并没有亏损,认为发电企业是在忽悠电力紧张,人为地制造缺电恐慌,实际上是以此来要挟政府上调电价;甚至有媒体报道,说“电荒”其实是“人祸”.发电企业并不亏,只是嫌赚得太少。  相似文献   

12.
建设节电型社会,实现跨越式节电,必须大力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DSM),结合我国实际,DSM要有计划地开展,预先做好调研设计工作,当前首先要解决电价合理化和DSM资金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业》2004,(12):12-12
11月10目的《21世纪经济报道》刊登了题为《煤炭订货会延期煤电价格联动规则待定》的文章。文章指出,2005年全国煤炭订货会被迫延期,引发了对延期原因——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争论。  相似文献   

14.
一年之末的盘点,业绩和功劳最能提供满足感。  相似文献   

15.
煤电价格联动机制需要完善和改革独立的输配电价机制需要尽快建立电网建设设计标准提高问题需慎重决策冰雪灾害的影响今年元月中旬以来,我国华中、华东、南方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袭击。此次冰雪灾害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程度大,  相似文献   

16.
2002~2005年上半年间电力供需偏紧从2002年起,我国电力需求快速上升,供需形势发生较大变化,由九五末期全国电力供应略有剩余,转变为总体平衡、局部地区供应紧张。  相似文献   

17.
一、关注煤电产业竞争的五大因素在各省(区)特别是地处煤炭基地的电力工业的产业环境中,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分别是潜在的进入者、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及现有对手之间的抗衡。它们影响并制约着煤电产业发展与竞争力的提升。现有竞争对手———指某省电力市场内的其他省(区)煤电产业竞争者。电源侧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民营化,构筑起竞争性电力市场。电力供需的大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力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当电力生产能力过剩时,不同省区的对手之间竞争激烈;反之则较为缓和。即使在电力需求旺盛…  相似文献   

18.
一、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简述 2004年12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对煤电联动汁算方法、首次联动的计算基准、电价调整周期、销售电价与上网电阶联动等重要问题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9.
尹岩 《中国电业》2002,(5):60-60
先前,东欧国家的电力行业是完全由国内企业经营。而且是由国有企业经营的。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国家开始向外国企业开放其电力市场一主要是通过向外国企业出售其国有电力企业或其中的部分股份。或将其电力企业交由国外企业承包经营等方式进行。尽管。它在一开始受到了西方企业的普遍欢迎。国家对其也寄予厚望。但进行得并不顺利。  相似文献   

20.
张渝 《中国电业》2004,(7):28-30
我们没有能力改变季节轮回,但我们有能力在同样轮回的季节里做不一样的事情。这个夏天,我们要做的事情或许比往年更多。更难,更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