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通过提出“产业适应性”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简要界定,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适应性选择的内在机理,构建产业适应性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Weaver-Thomas模型,以湖南省工业战略产业选择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专用设备制造业等15个产业部门可以作为湖南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支持产业,因此,应加强产业适应性选择研究、重视区域产业耦合机制构建、精心培育城镇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2.
通过提出"产业适应性"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简要界定,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适应性选择的内在机理,构建产业适应性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Weaver-Thomas模型,以湖南省工业战略产业选择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专用设备制造业等15个产业部门可以作为湖南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支持产业,因此,应加强产业适应性选择研究、重视区域产业耦合机制构建、精心培育城镇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战略性产业概括为体现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意图,具有范围经济、规模经济、集聚经济等特征,是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的产业。在此基础上,界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依赖于技术创新,具体表现为活动要素、企业组织、生产者服务和公共资源的"四化",对可能存在的市场失灵进行了剖析,比较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种定位方式,得出各地选择"专业化—一体化"是最合理的定位方式。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产业发展规律,抢抓产业升级的历史机遇,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等七个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本文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大市场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周期和产业链两个角度,对新兴产业融资模式的选择进行了分类研究。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从多个角度就商业银行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薇 《青海金融》2016,(4):28-32
观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创造性的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目的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分解为产业导向水平指标、产业带动水平指标、产业市场水平指标、产业创新水平指标、产业效益水平指标五个一级指标,同时将一级指标细分为十七项二级指标。并试探性的给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评价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投入产出角度建立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苏浙沪105家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运用DEA方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要提高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效率,必须同时提高该产业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公司的上市行为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出发,科学地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机会和随之带来的风险,可促使相关企业提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价值链制高点,并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利用资本的放大效应快速做大做强的同时可以及时防范与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8.
焦点     
《中国信用卡》2010,(19):4-4
国务院确定七大战略新兴产业 在9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9.
李焱  栾玲 《投资北京》2010,(10):81-82
新移动通讯产业、新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中关村电子城科技园把上述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概括为"三新"产业,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我国28个省域1997~2010年间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运用Moran’s Ⅰ指数测度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与其影响因素作用关系的空间效应为一种趋同效应,省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存在正的空间相关关系。根据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估计结果,对外开放度、劳动投入、企业投入、当地经济水平和交通完善度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政府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高度关联性,根据空间计量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运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全球气候变化为研究背景,对建设低碳的必要性、低碳经济需要的产业转型进行论述。新兴战略性产业具备新时期下的低碳经济属性,发展低碳经济应当与新兴战略性产业选择相结合,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也需要在新形势下发展低碳产业。因此,新兴战略性产业选择的依据和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需要进行系统分析、充分论证并通过政策引导实现。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九个市州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活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不快;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问题依然存在。提高各地区经济发展实力,在认清本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发展潜力和发展环境的前提下,各地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把提升工业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把加大投资力度、扩大招商引资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主线;把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作为带动本地第三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不断增强中心城市产业辐射功能,促进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阐述毛纺织加工业集聚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分析区域资源禀赋、区域转移成本、区域经济水平和政府政策导向等影响毛纺织加工业集聚的引致性因素,从政策环境,龙头企业培育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加快中国毛纺织加工业集聚的对策建议,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选择,政府支持和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旅游演出对于旅游景区及地区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内蒙古要以呼包鄂为代表的旅游区要打造以精品小型常规表演为主的旅游演出,而在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阿拉善等旅游区应打造大、中型品牌演艺项目,进行常态化演出,提高内蒙古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推进旅游产业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测算与规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情景分析法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及债务规模进行测算,结果显示: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总体上处于可控状态,债务规模处于地方承受范围以内,其风险形成和影响因素涉及到宏观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区域经济环境、地方财政状况和平台运行状况四个层面。因此,融资平台的规范发展需要实现城投公司向特定目的公司转变、政府信用向公司信用转变、隐性负债向显性负债转变、事后补救向事前预警转变、传统融资向多元化融资转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金融业爆炸式发展的不断深化 ,如果再沿袭传统的产业划分标准──把金融业归于第三产业之中 ,已显得不合时宜 ,不能准确地概括金融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 ,有必要从产业划分的角度对当前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加以重新确定 ,使“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之地位凸显出来。本文拟结合金融产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对其形成、发展及中国金融业现状进行分析 ,最终得出金融业应从第三产业中脱离出来 ,成为独立的“第四产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边缘地区主导产业研究依托于区域主导产业研究,目前重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影响因素;二是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三是主导产业形成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培育途径方面。缺乏深入研究的是:对边缘地区的产业链问题未给予充分关注,对微观层面企业组织对边缘地区主导产业的形成以及作用机制未深入研究。在理论实践上,边缘地区主导产业政策在制定时往往忽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导致产业政策制定缺乏灵活性、时效性、契合性。这些将会是下一步边缘地区主导产业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养老保险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具有重要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养老金公平分配既是收入再分配的出发点,也是再分配调节能力的基础.只有深入透彻的分析基础养老金自市级统筹提升到省级统筹层次带来的收入分配变动,才能更好检验基础养老金统筹层次提升所带来的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实现全国统筹铺平道路.本文立足于分析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依据养老金计发办法,分析统筹层次提升对养老金给付影响及基础养老金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得到如下结论:省级统筹的实施对养老金给付水平的调整不存在影响;省级统筹的实施对新增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给付存在影响;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提升缩小地区间的新增退休人员初次分配差异;对于新增退休人员来说,实际基础养老金地区差异要小于名义上的基础养老金地区差异.但当前的省级统筹层次提升分配方案损害了高收入地区高物价水平地区新增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福利,未能真正体现出保证劳动者在职贡献与养老金福利给付的相对公平.因此,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升方案中,应充分考虑地区间物价水平差异,确保高收入地区养老金合理的流向低收入地区,保证基础养老金分配的公平与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全国统筹的尽快实现.  相似文献   

19.
于洪 《税务与经济》2007,2(3):74-78
税收政策在缩小地区贫富差距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针对现有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应当及时纠正向东部地区过度倾斜的累退性导向,以实现地区范畴上的公平对待,并避免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出现各地争设各类开发区、园区的风潮。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结构差异,应积极推动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实现产业优化和升级,以自动调整区域税负分布状况。此外,消费行为及其结构也会在微观层面对税负分布及归宿产生影响。对区域性因素的扰动进行计量分析,可以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促进区域税负分布格局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总结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重要转型期。在新时期,国家区域性税收政策的调整应与区域发展战略转型和国家区域政策导向相适应,更加强调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更加注重公平目标,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性税收政策,建立完善区域性特别税收优惠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