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篇文章以中国的上市公司间的并购为样本,收集了近8年的收购公司的经验证据,研究了收购公司并购后三年内的长期股票绩效,研究发现收购公司的长期股票绩效总体并不明显。而进行横向合并的收购公司却取得了明显的绩效。  相似文献   

2.
贺镜帆 《时代经贸》2013,(12):58-59
该篇文章以中国的上市公司间的并购为样本,收集了近8年的收购公司的经验证据,研究了收购公司并购后三年内的长期股票绩效,研究发现收购公司的长期股票绩效总体并不明显。而进行横向合并的收购公司却取得了明显的绩效。  相似文献   

3.
2008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新年伊始,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便开始轰轰烈烈收购与兼并,你方唱罢我登场。2月1日,微软向雅虎董事会提交收购报价,计划以每股31美元收购后者全部已发行普通股,交易总价值约为446亿美元。同日,中国铝业公司联手世界第一大铝业公司美国铝业公司,闪电收购了全球第三大铁矿石企业力拓股份有限公司12%的股权。2月20日,世界最大的制药商辉瑞(PFE)宣布以1.95亿美元的现金收购德州的生物科技公司。2月21日,浪潮国际斥资人民币3600万元现金收购集团收款机业务剩余的60%股权,等等。  相似文献   

4.
管理者动机与并购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1999~2002年发生于沪、深A股市场的56起并购事件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对管理者代理动机与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些实证检验。实证结论表明.并购给收购公司股东带来显著的财富损失.而对目标公司股东的财富影响不显著;并购前管理者能力好的收购公司或现金流量充足的收购公司,其并购绩效更差,研究结果支持自大假说和自由现金流量假说;也为收购高成长的目标公司使得收购公司股东受损的假设提供了弱的证据;但实证研究没有发现多元化导致较差的并购绩效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数字新闻     
<正>世通华纳再获霸菱投资5000万美元交通数字媒体集团世通华纳日前宣布再次获得霸菱亚洲投资5000万美元的注资。早在2006年3月和12月,该公司就曾获得国泰财富基金和鼎晖创投、华登国际、成为基金两轮共计4500万美元的投资。至此,该公司已在两年内三次融资,共募集9500万美元,融资金额在中国交通数字新媒体和户外视频新媒体两个领域均位居第一。世通华纳高层曾表示,募资除用于设备购置和安装、与广电和公  相似文献   

6.
金鑫 《经济研究导刊》2014,(21):151-152
公司治理是当前国内外理论和实务界研究的一个世界性课题,它是随着企业制度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的。由于安然事件和世通事件之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受到广大投资者的质疑。国内外掀起了公司治理和社会审计的研究高潮。基于此,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法在理论上确定公司治理、社会审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配对组合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本文以 1 998— 2 0 0 2年上半年发生于沪、深股市上市公司之间的 40起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 ,选取了 48个财务指标 ,对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绩效改善的配对组合特征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并试图寻找并购后公司绩效改善可能的来源。实证研究表明 :收购公司绩效逐年下降 ,目标公司绩效则有所上升 ,整体而言上市公司并购绩效显著下降 ;绩效改善的收购公司在并购前相对于所并购的目标公司在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而绩效改善的目标公司在并购前却仅在税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绩效改善的配对组合方式呈现明显的“强 弱”搭配特征 ;收购公司绩效改善可能主要来源于分享目标公司所享有的优惠政策 ,而目标公司绩效改善则可能来源于管理能力的提高、市场势力的增强和经营协同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在美国发生的安然、世通公司等上市公司财务丑闻案,令人意识到了会计信息对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秩序和效率,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严重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性分析,并解释产生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主要原因,来提出其相应的改善措施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动向     
《商周刊》2011,(23):13-13
苹果收购C3 据悉,苹果已收购3D地图技术公司C3 Technologies,这是自2009年以来苹果收购的第三家地图软件公司,也是自去年收购Poly9以来苹果收购的第2家3D地图技术公司。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收购可以分为协议收购与敌意收购,面临敌意收购,目标公司管理层自然采取一系列的反收购抵御措施保护自身及公司的相关利益,这就导致了反收购战争,也引起了学界与实务界关于反收购到底合法与否,如何合理规制的争议. 我国证券市场自1993年的宝延风波拉开反收购的序幕后,反收购事件几乎每年都有,从我国目标公司反收购的实际来看,大多公司的反收购能力还有待加强,而法律规制的不完善也是目标公司反收购措施不规范与单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大股东与公司收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公司的收购或接管是一种公共产品,因此当公司股权十分分散的情况下,小股东往往没有积极性对公司进行接管或帮助外部人成功收购公司。但是,当公司有大股东的存在,情形会发生改变。本文建立的模型表明,大股东是公司成功收购或接管的必要条件,同时收购溢价与大股东持股比例成负相关关系。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收购的经验数据也证明了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12.
姜玉梅  邱泽龙 《财经科学》2003,6(6):110-113
公司收购过程是一个多方力量博弈的过程,围绕着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展开一场激烈的争夺战。在这场错综复杂的争夺战中,往往存在诸多的不公平,使众多利益主体的利益受到损害,如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公司雇员及其他利益相关。因此,为保护公司收购中有关利益主体的利益,有必要规定目标公司控股股东在公司收购过程中负有信义义务。本在界定目标公司控股股东的基础上,分析控股股东在公司中所负义务的法律基础,进而分析出控股股东在公司收购过程中所负义务的具体内容,并分析了违反该种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3.
公司收购活动是证券市场运行中的永恒话题。根据国家《证券法》中的定义.所谓公司收购是指通过公开收购一家公司的股份而获得的对该公司控制权的行为.收购标的物被定义为股份公司股东持有的股份,就收购的实质而言.它属于股权交易的范畴。从形式上看.收购行为完成后。仍然存在着两个法律主体。根据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在公司收购中,  相似文献   

14.
财经速递     
《新经济》2005,(2):24-27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开幕//空中客车A380面世//美国旧房销售连续第四年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涉嫌110亿美元假账,世通公司前CEO伯尼埃伯斯受审//日本山一证券宣告破产手续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15.
在2001年11月至2002年4月安然和世通公司财务丑闻暴露之后,人们有一个深深的忧虑:资本市场几十年来持续不断的生命力真的终结了吗?我们能否在这个制度框架内找到一个杜绝上市公司造假的机制?就在人们的忧虑和怀疑声中,我们仍在资本市场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孜孜以求,以期找到一种能使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制度基础和技术措施,同时希望探寻到能保证公司如实披露信息、使市场保持足够透明度的公司治理结构,以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理论前沿综述   总被引:82,自引:0,他引:82  
1 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 ,美国股市又相继爆出了安然、世通等一系列丑闻 ,公司治理问题一直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政府将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视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 ,而加入WTO的承诺使得全面系统地处理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紧迫。本文试图在契约 (激励 )理论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公司治理的最新进展作一回顾和评述 ,以期为所有关注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的人士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是美国企业的传统。可是在步入新世纪后,安然、世通等一连串大公司会计丑闻的曝光,美国股市的急剧下跌,公众信任度的持续滑坡,都让人们把谴责的对象瞄准了“股东价值最大化”这个公司治理原则。的确,疯狂追求股东价值带来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公司管理者和投资者过于关注当前业绩,而不投资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有时甚至为了短期利益而不择手段,比如做假账。  相似文献   

18.
马欢 《新经济》2014,(3):44-45
2013年,随着施坦威乐器公司被对冲基金巨头保尔森公司收购的消息一传开,数以百计的音乐和文化爱好者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惋惜,在他们看来,被对冲基金公司收购之后,这个百年品牌将遭遇史无前例的“危急时刻”.  相似文献   

19.
数字     
《经济导刊》2006,(10):9-9
2006年8月31日,分众传媒宣布,已完成对美国Appreciate Capital Limited公司(下称“A—CL”)的收购交易,将收购ACL公司70%的资产。根据收购协议,分众传媒将首先向ACL公司股东支付280万美元资金,剩余款项将根据ACL随后三年的业绩情况进行支付。  相似文献   

20.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后的治理及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被一些人认为能够改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并能提高其绩效。理论分析表明,管理层收购不仅不能够改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而且在外部市场监控没有真正形成的情况下,将会使公司治理退步。实证分析发现,管理层收购并没有带来公司绩效的提高,相反,大多数管理层收购后的公司出现了资金短缺现象,公司持续发展的能力下降。总的来看,管理层收购不能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