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新时代高校团组织的工作重点是结合基层实际,激发青年弘扬时代精神的责任感,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应用型、创业型人才,服务大学生的创业活动。高校基层团委从引导创业意识、配备创业导师、搭建服务学生创业平台、开辟实践活动基地等方面入手,来探寻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及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团组织在引导服务大学生实现就业创业的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高校团组织应加快融入创业思想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承载创业设计的实践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就业创业的工作体系,为大学生实施创业活动提供场地、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高校团组织在引导服务大学生实现就业创业的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高校团组织应加快融入创业思想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承载创业设计的实践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就业创业的工作体系,为大学生实施创业活动提供场地、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教育理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不完善、重理论传授轻实践训练等一系列问题,提出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5.
6.
就业乃民生之本,使毕业生充分就业是各类高校培养人才,实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体现。随着经济社会产业结构升级,社会分工,工作岗位和人力资源市场不断变化,实现充分就业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以自主择业、聘用、岗位就业的就业模式不再是毕业生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以自我聘用为主导的就业方向的就业模式,成为了毕业生实现就业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8.
9.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21世纪,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要求我们培养出具有创新思想、创业精神人才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探讨高校如何在新形势下搞好创新创业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构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诉求不断增强,社会中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相关专业只是内容,还需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实践性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优化融合的方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为此,本文将对高校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优化进行更好的融合进行讨论,希望为广大高校教学工作者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为了探讨如何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支撑西安市制造业高级化进程,文章首先从制造业结构优度和价值链高度两个维度对西安市制造业高级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西安市制造业结构已经由以劳动主导的产业转向技术主导的产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但产业结构依旧停留在传统的组装制造环节,具有高附加值的研发和营销环节仍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鉴于西安市制造业高级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文章构建了西安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金字塔结构:基础教育、事件教育和创业孵化教育,并对每个阶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高校的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未来社会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是各类高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就业的角度,阐述了高校的创新教育是培养自信心的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教育,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是创业教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创业作为目前解决就业困难和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个途径,值得加以肯定和鼓励。而加强创业教育,更是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伴随着知识经济的降临而萌发的创业教育,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而且已经延伸到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本文通过对杭州高校大学生创业状况和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的调研,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以期能对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一大重点,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定位不明确、落实不到位、成效不显著等亟需改进的问题.本文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难题,并针对这些难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能够给高校的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启示与指导.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创业教育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而日益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也将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和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