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锦瑟》是李商隐的名作之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的蝴蝶与杜鹃意象的运用更是给人以无限猜测。会飞的意象在李商隐诗中多次出现,它体现了诗人特定的心态。会飞的意象是诗人现实世界中政治理想的象征,也是诗人在黑暗的政治世界中一个美丽的“飞天梦”。  相似文献   

2.
闫宏燕 《魅力中国》2010,(10):58-58
晚唐诗人李商隐是中国古代诗人中刻意追求意象的杰出代表。李商隐的爱情诗执著深沉、缠绵缱绻,其爱情诗的创作是同诗歌的朦胧意境和悲剧气氛相适应的,旨意隐秘、绮丽精工。李商隐创作的意象类型多种多样,在其爱情诗中主要运用朦胧意象、动物意象、景物意象和典故意象,在艺术上呈现出一种凄婉艳丽、纷繁复杂、超越时空的独特风格,对后世的情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雪”这一自然现象蕴涵了人类的文化情感,因此“雪”具有了一定的原型意义,并成为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我国诗词中“雪”意象的营构方法主要是赋、比、兴,而在外国诗歌中,主要是比喻还有借代。在各个不同的时代,“雪”意象又有不同的含义,作者寄予不同的情感,表达了真实的感情。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诗中的鸟的意象是诗人人生经历和现实生活的写照。鸟的意象标志着陶渊明人生转折的前后两个阶段。陶渊明诗中的飞鸟(自由之鸟)意象,寄寓诗人早期对功名理想的追求,以及归隐后重获自由的闲适自然。羁鸟(笼中之鸟)寄寓诗人对官场的清醒认识和自己精神家园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5.
龚敦 《魅力中国》2011,(14):285-285,263
在艾青和海子的诗中,“土地”意象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形成了“土地”意象系列。艾青和海子在诗歌里对“土地”意象的选择、运用和表达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童年的经历、社会的背景、诗人的气质以及诗歌创作的理念影响了他们诗歌王国中“土地”意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古诗词中月亮的常见意象,阐释了历代文人墨客反复咏月的情怀,解析了咏月蕴含的意象。诗人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其中,使月这一意象有了丰富的内涵,具有寄托诗人思乡怀人、悠闲超脱、孤独落寞情怀和启迪哲理的功效,历代诗人借月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唐李佩 《新西部(上)》2009,(9):156-156,151
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往往运用多种意象,以此蕴含作者的感情及审美情趣,创造出特定的艺术境界.在众多意象中,鹤意象在诗歌的多种鸟意象中,具有特殊稳定的文化内涵.诗人笔下的鹤舞动着诗人们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姚桂琴 《魅力中国》2014,(22):217-217
现代诗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诗篇都是以丰富的意象营造出深邃的意境,借助凝练语言的表达,展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走近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诗歌的美,笔者将从以下方面进行粗浅探究。  相似文献   

9.
徐士博 《理论观察》2008,(1):134-136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独具艺术美,徐志摩善于诗歌意境的创造。在意象深化和升华的基础上,徐志摩诗歌的意境渗透着复叠美,轻柔美,动态美,朦胧美。诗人在创造意境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情感与性灵的抒发,并借此来展现自身的内心世界。徐志摩用充满旋律性节奏感的形式与文字符号来展现他的精神世界。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就在于他将意境、意象、性灵、韵律共同组成的诗歌整体之中,这使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罗惊环 《魅力中国》2010,(23):289-289
海子极其诗歌生涯被视为20世纪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传奇。作为一个年轻的用生命歌唱的诗人,他的作品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和静心倾听。其抒情短诗中经常出现的“土地、村庄、麦子、麦地”等意象营造出诗人独特鲜明的精神世界和诗歌王国:本文通过对海子抒情短诗意象的解读,从家园诗歌意象解读海子抒情短诗的精神内核,去倾听诗人对生命的歌唱。  相似文献   

11.
诗词的不可译与长期以来形成的对诗人的非客观认识有关,这也反映了诗词实际上的难译。由于诗词中隐含着浓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意念形象,这使诗词的翻译几乎成为不可能,如何把诗词中的文化意象移植到译语中便成为诗词翻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姚桂琴 《魅力中国》2014,(22):185-185
现代诗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诗篇都是以丰富的意象营造出深邃的意境,借助凝练语言的表达,展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走近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诗歌的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品味语言、感受韵律、感悟形象、分析意象、知人论世等方面引导学生去体会新诗的审美特征,使学生乐于走近新诗,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3.
王田田 《魅力中国》2014,(7):133-133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派在中国新诗坛上崛起,顾城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试以《我是一个任性的被子》一诗为切入点,分析顾城诗作的创作精神,品味他独特的意象构建.探讨诗人复杂的诗歌风格及其成因,窥探童话诗人内心深处的童话王国。  相似文献   

14.
徐媛媛 《魅力中国》2014,(20):86-87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1809-1892)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著名诗人。其131首的组诗《悼念》被视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哀歌之一,因而继华兹华斯之后荣获桂冠诗人的称号。创作于1851年的《鹰》是一首怀念亡友哈拉姆的抒情诗。此诗因其动静结合的音韵美、贴切的诗歌表现手法、丰富的意象成为经典之作。本文以诗歌独特的意象创造、和谐的音乐美作为切入点,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情感的郁结.中国文学是经过千百年来文化的积淀形成的.在植物意象中,其中的一个十分醒目的文学意象就是草意象.“草”无论在古代的诗歌中,还是在现在的诗词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意象,是不能忽视的存在,这种现象尤其以在宋词中最为突出.对于宋词中草意象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诗人,增强我们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6.
无根的诗人诞生自流浪的国土你带手绢了吗?这是赫塔·米勒在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的开场白。看似平常的一句言语,却蕴含了作为诗人的赫塔·米勒独特的美学选择,以寻常事物为意象,以平常语言为材料,这在部分评论者眼中看似铤而走险的做法,却让她诗歌文本语言的构建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生活况味,仿佛诗歌还存留在我们须臾的呼吸间,如山阴田埂间农夫村妇唇齿碰撞流溢出的诗三百。  相似文献   

17.
"桃花源"意象的正典即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诗并序》。文章在论述这一经典意象时,必然要联系当时的历史环境,即诗人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战乱下的动荡现实,营造出士人普遍的情感苦闷,继而引发诗人对现实的强烈批判;而道教故事与仙乡传说的文化氛围,更是"桃花源"原型的土壤和养料。  相似文献   

18.
唐诗中西域马意象颇多,这反映了一种政治的策略和动向,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唐诗中西域马在不同场合抒发着诗人不同的心态,而这种特殊的物资又与唐人的建功立业之志有密切的联系,从而成为唐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之一。  相似文献   

19.
聂美琪 《魅力中国》2014,(16):95-95
芒克是一位率性自然的诗人,他忠于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在一九七三年,正值文革的时期,他创作了《路上的月亮》、《天空》和《太阳落了》等诗歌,表迭了自身在特殊时期的哀伤、悲愤和反抗。而在《路上的月亮》中,“月亮”意象被诗人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不仅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更是表迭着诗人忠于直觉来保持诗歌自然风格的理念,以及人与自然相联结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0.
李光明 《发展》2016,(4):80-81
杏花自古人们喜爱,成为文学题材有悠久传统.到唐代时与文坛结缘,宋代诗人竞相吟咏,佳作迭出;元明清代咏杏诗词时有创新.摭拾发现文人红杏情结有四:借杏抒怀,赞其品格,咏花自况,创造美好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