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读书与写书     
韩进彬 《审计月刊》2007,(10):62-63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读书。那时候,不像现在书多得恐怖多得令人眼花瞭乱。书店很少又很小,书架上我印象最深的书就是《向雷锋学习》、《雷锋日记》,再就是连环画《三国演义》、《杨家将》、《说岳全传》、《水浒传》之类。我爱读书的原因也恐怕就是读书的机会太少了。读到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才上一个多月,我妹妹出世了,无人照看,只好回家当保姆。  相似文献   

2.
读书二三事     
我最早读书是在10岁时。读的第一本小说是《林海雪原》。书是借来的,尽管残破得没有封页,后半部分也脱了线,但我被书里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那时,作为姊妹当中的老大,放学回家是要做全家六口人的饭菜的。于是,我搬个小凳子,就坐在红彤彤的煤火前,一边熬玉米糊一边看书。结果,书看得出神。浑然不觉饭已烧焦,气得母亲一把将书夺过去,一下子塞进了煤火里。  相似文献   

3.
郭凡生 《英才》2009,(8):117-118
一本书,吸引我入迷,我就读,不能吸引我,就扔掉。对我而言,读书的第一要义是读着过瘾。因为,只有这样读书,我才能记得住、才能消化吸收。我最早接触的书是《野火春风斗古城》和《红岩》——那个年代,大家都读这些书。“文革”时期,我则想方设法去找一些世界名著来读。大学毕业,尤其是做企业之后,我确实读了很多书。  相似文献   

4.
书问书答     
枕戈 《审计月刊》2004,(12):58-58
关于读书,汉代学者刘向有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诚为至理。但说的不够通透。书药如何医愚?我以为,一为书问,即读书首先能够引人思索,使人脑瓜子里多了些“为什么”。一为书答。即读书又能使人对诸多“为什么”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5.
马云在一次演讲中说:读书像汽车加油一样,加满油你得知道去哪里。装了太多的油就变成油罐车,我看太多的人读了好多的书,两种人不太会成功,一个是不读书的人不太会成功,第二个是读书太多的人也不会成功,所以我们今天主要是吹吹牛,我来就是想告诉大家,别读太多书。  相似文献   

6.
纪贡梓 《上海房地》2014,(10):64-64
在今年上海书展举办期间,针对如今书越出越多而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的现象和在这个崇尚快阅读、浅阅读的时代,读那些看似无用的书到底有什么用的问题,《解放日报》集纳了五位知名作家、学者有关读书的演讲。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说: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重",有时在于"轻"。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说:只有在读书的时候,才最平等。《人民日报》副总编梁衡说:读书,是为了追回另一半的生命。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生周国平教授说:阅读让眼中的世界变美好。  相似文献   

7.
永远的风景     
"如果在十年里有这样的选择:一种有用不完的钱物,但没有书读;另一种去坐牢,但天天有书读.我宁愿放弃荣华富贵选择坐牢,做个清贫快乐的书生.很多时候是书教我为人处世走出愚昧."香港武侠小说名家金庸对读书的超凡领悟令我艳慕.……  相似文献   

8.
凿一条心径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很少。--伏尔泰  相似文献   

9.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晚我总习惯于坐在床上,背靠靠垫,捧书而读;继而钻入被子,侧身再读,最后竟不知不觉以读书的姿态进入梦乡。当然,第二天爸爸总是少不了唠叨一句——你昨夜又没关灯。后来,老爸便不知是赞美,还是讥讽地冒出了一句话:“女儿最美的时候是拥书而眠。” 不过,我却很喜欢这句话。要拥书,得先买书。休闲时,我总是喜欢在书店超市或书摊流连,凡看中的书籍杂志必买。每月虽花去几十元钱,但我觉得这是一种超值消费。  相似文献   

10.
世间有些读书人,他们读书似乎于他们的精神无补,反而读成呆子,读成迂腐可笑之人。曹聚仁先生说他曾听说过浙江金华有个姓郭的,书读到能将《资治通鉴》背诵一番的程度,但写一个借伞的便条,却写得让人不堪卒读。读书多,  相似文献   

11.
延伸阅读     
思郁 《中国企业家》2008,(12):124-124
这个时候读书分明是一种绝望的讽喻。贾雷德·戴蒙德著的《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封面上两个大大的"崩溃"击中了我的心理防线。人类一切美好的价值和信念,当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的时候,仍然脆弱得不堪一击。  相似文献   

12.
王蒙 《秘书工作》2013,(8):57-58
关于读书,我随便说一点。第一,我读书不是读得最好的,有很多书别人读过,我都没读。还有别人非常热爱读的,我老读不完。比方说《战争与和平》,写得好,我也多次看,但是读不完。还有《百年孤独》,我也读过,有一次我都读到五分之三以上,快到五分之四了,我死活不读了,因为我觉得这位大师的路子已经被我给掌握住了,就不想再看了。当然还有《追忆  相似文献   

13.
品味读书     
雨夜读书,别有情趣。静夜中,小窗外,雨声细密;明灯下,好书在手,人与影成双,别成意境陶醉中,天地古今,仿佛是从书中走来,恬淡而悠远。  相似文献   

14.
枕戈 《审计月刊》2010,(3):55-55
我和韩玲、肖霞、阿华是挚友,我们有个共同爱好,那便是读书。我们四个喜欢书,自然喜欢买书、读书、品书,书成了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是我们爱好不同,各读各的书,很少读同样的书。韩玲是在报社工作,她业余时间读  相似文献   

15.
品味读书     
丰云 《审计月刊》2005,(8):52-52
书籍,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赋形,心灵的钟声,宇宙的精神。读书,尤其是读优秀的书,我们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生存自信,做人必备的才智和勇气。读书是一种精神沐浴。读书带来的丰富的想象,舒畅的感受,源自心灵与心灵的会意。  相似文献   

16.
读书占据了属于我私有的全部时间,包括在国内出差的火车上和出国访问的飞机上。如果哪一天没读成书,睡不踏实,就像丢失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有时我给自己定下"课程",什么时候要把什么书读完,可惜计划有时落空,但事后一定要补上。说起读书,令人汗颜。"书到用时方恨少",确然。此话原指个人所"藏"之书永无"足够"之时,而我则是时时觉得所"读"之书太少,年纪越大这种感觉就越强烈。在这种自觉愧赧的情况下要  相似文献   

17.
读书乐     
读书乐,乐无穷。书带宽,内容丰。天地远,日月宏。搜神记。山海经,文史哲,风雅颂。海千类,山万重。月月竞,天天增。凭志趣,任感应。读出瘾,各不同。你爱外,我爱中。你经典,我流行。你文史,我理工。你杂耍,我专攻。枝头绿,花朵红。读史纪,明替兴。汉唐宋,元明清。读哲学,晓辩证。入思维,汇千综。读经济,熟金融。图发展,贯流通。读社会,鉴天公。先小康,再大同。读军事,悉战争。读棋谱,谋机锋。  相似文献   

18.
霍达 《秘书工作》2012,(8):51-51
小时候,家里常挂一副对联:“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几十年来,深感其是。中国人讲究“经世致用”,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然而,读了半辈子的书,却仍然不够用,写文章遇到捉摸不定的事,还要查书,不敢贸然下笔。比如,我在写《穆斯林的葬礼》时遇到的一个问题:北京改名叫北平是哪一年?  相似文献   

19.
迟到的爱     
我是学经济的,读书、看报每日必不可少。前段时间非典袭来,我躲在家里养尊处优无所事事,心绪如麻,只好打电话与朋友聊天诉苦,朋友闻后,半开玩笑地说:“你这书虫,整日与书为伍,却也有读不进去的时候,这样吧,我订阅了一种杂志,肯定合你的胃口,不妨一读。”次日,朋友送来几册《内蒙古财会》,一再嘱咐我要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20.
焦晶 《英才》2004,(2):84-84
既然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那么,商务书中自然任何一个企业家们无法割舍的标的物。读书,读好书,于是才能成长、成熟、成功、成就。所以,看书的魅力无法抵档。为了补脑,办公室里必须有一个巨大的书柜;书可以一页不翻,但是摆在那里的不可以不流行,不可以不知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