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怡 《今日重庆》2009,(5):60-60
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天然漆产量最大、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因此,重庆漆艺历史悠久,起源于商、周,发展于秦、汉,顶盛于隋、唐,绵延至两宋、明、清,是一种绵延千年,特色浓郁的传统手工技艺。2008年,重庆漆器髹饰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
徐娟 《魅力中国》2013,(23):110-110
本文首先是对历代漆艺髹饰风格发展的流程进行概述。从宋代漆器的造型及漆艺的髹饰风格和手法的角度,阐述宋代漆器的时代特征。以及宋代漆器工艺在宋代文人审美风尚影响下的风格转变和素雅优美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张志友 《魅力中国》2010,(7X):252-252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不断传承、创新和积淀的成果,它既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更是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当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然是以行政性的保护为主,以知识产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并未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中尚欠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需予以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弥补现有保护方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鄂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传统的保护方式不足以满足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求,本文结合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及特点,分析了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重点探讨了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构建,论述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框架下如何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5.
很多学者都明确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产权性,但是各类知识产权本质上都不能完全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不能全面覆盖非物质文化遗产利害关系各方的利益,现行知识产权规则运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存在着不可逾越的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6.
于楠楠 《魅力中国》2011,(10):365-365
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我国已经出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知识产权的,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知识产权在反对非法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如何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应该发挥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采 《魅力中国》2014,(3):349-349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对民族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归属者的保护,政府对其的保护,鼓励广大群体自觉投入到保护工作中等方面提高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维护。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现阶段的维护展开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与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着不相容,知识产权制度不宜直接接纳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客体。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商品化过程中的利益均衡,促进发源地经济的发展,应在现有的知识产权框架内,在不破坏知识产权权制度的完整性,不伤害其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增加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并构建相关的配套制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间接保护。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应是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的重要内容。泛珠三角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独具特色、价值珍贵的特点,有很高的经济开发价值。在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的背景下开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协调统一区域立法,引入商标权保护模式综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建设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三是实行区域商标战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构建;四是建立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监督机制,防止破坏型开发、利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在川渝菜系中,豆豉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可以说无豉不成席。永川因豆豉闻名于世。这一粒粒美味可口的豆子,色泽黑亮,其味纯香,甘成调和。2008年,国务院公布“永川豆豉酿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1.
12.
李晶晶  孙阳 《发展》2015,(2):92-93
本文旨在对永靖白塔寺川古建筑营造技艺的历史、发展、种类、价值以及传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提高对白塔寺川古建筑营造技艺的认识,促进其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壮族织绵技艺的历史沿革着手,梳理了壮锦技艺的现代发展困境,并围绕目前存在的设备与技术、技艺传承人、产品研发、政府保护扶持力度等多方面问题,提出应从加强国家政策支持、搭建政企合作桥梁、构建壮锦文化多元化教育体系3个方面不断完善政府职能和社会运行机制,突显壮锦文化传承保护的制度优势,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效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付尧 《中国经贸》2011,(6):123-12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世代相承的,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形成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及利益,具有主体不确定性及无形性等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虽存在一些差异,但两者也具备一定程度的兼容性,通过就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予以适当变革可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中亚信息》2012,(Z3):89
Выращиваниеуйгурамихлопкаимееточеньдлиннуюисторию, поэтомупрястьиткатьматериюизхлопка–этотакжетрадиционнаяпрофессияуйгуров. Висторическихзаписях ЗападныйрегиондинастииТан записано, чтовстранеХотан ( по-китайскиЮтан ) оченьразвитопрядениеитекстильноепроизводство. Надневнике 4 мая1845 годаЛинЗеШуй ( сосланныйимператоромЦиньнаИли) записано: …местныемусульмане -мастерапряденияиткачества, казеннаятканьпривозитсяизюжныхрайоновЗападногорегиона.Уйгурыоченьлюбяткрасивыеткани, изкоторыхшьетсяодежда, покрывала,скатертиинастенныезанавески, поэтомуситцепечатаниенеобходимовжизни. Спроснанабойщиковикрасильщиковбылоченьбольшой, отсюдамастерствоимастера.Висторииситцепечатанияуйгуровбылиразныеметодынабиванияикрашения  相似文献   

16.
杨艳 《重庆与世界》2017,(10):78-85
在2016年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的休息区,一批精美的重庆工艺品让远道而来的外国宾客大开眼界,其中流光溢彩的漆器,以其髹饰技艺的精美吸引了不少外宾的目光,大家纷纷对这门“老手艺”赞不绝口,而这些漆器正出产于重庆市城口县。城口漆器采用当地天然生漆和天然木材为材料雕琢成工艺品,制作工艺经过不断革新,如今,重庆漆器髹饰技艺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城口漆器频频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宾,其知名度已远播海外。  相似文献   

17.
熊怡 《今日重庆》2009,(5):61-62
与欧洲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齐名,中国涪陵榨菜被誉为世界三大名腌莱之一。始于1898年的涪陵榨菜,得益于祖辈艺人的传承;榨菜制作工艺,是传统手工腌莱的代表。创造并带动了涪陵榨菜文化的诞生和发展。2008年,重庆涪陵榨菜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有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南藏戏属于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民族特色,同时承载着人类漫长的历史,但是近些年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情况不容乐观.本文以黄南藏戏为例,分析其现状、主要问题以及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情况,并对完善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以期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在中华大地上闪烁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9.
《重庆与世界》2011,(9):64-65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边疆 《魅力中国》2014,(12):65-65
平定砂器是砂器制作艺人采用山西平定特有的优质粘土,经调泥、成型、上釉、晾干、窑烧、熏制等多道工序烧制而成的器皿。采用这种技艺制作的砂器素有“烧饭不变色、煎药不变性、炖肉不变味、煮水无水垢”四大特点,平定砂器耐酸、耐碱、透气性好,实用美观,千百年来,一直以山西地方特产闻名遐迩。2008年平定砂器制作技艺入选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