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关系的基本矛盾问题,学术界讨论非常激烈,也存在较大分歧。针对一些学者提出国际关系基本矛盾中的东西南北问题等观点笔者提出了质疑。假设国际关系行为体能力与利益分配结构的矛盾是国际关系基本矛盾,这一观点尝试对某些学者持有的国际关系基本矛盾观“主权国家和世界市场矛盾”予以思考和评判,最后经过史料证实,这一假说可以成立。  相似文献   

2.
中国风     
50年前,新中国与非洲国家正式开启外交关系。50年后,中非友谊和团结的盛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胜利召开,中国领导人和48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相聚北京,共叙中非友谊,共商合作大计,共谋未来发展,共同谱写新的友好篇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一个友谊的峰会,也是合作的峰会,将对未来国际关系产生积极影响。北京峰会促进了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建设;开创了南南合作的新思路;坚定了中非世代友好的决心;开辟了中非合作的新前景;树立了中非友好合作的新里程碑。北京峰会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中国的魅力向世人传达。一时间,全球又一次…  相似文献   

3.
英国学派的发展、贡献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学派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既具包容性又具独特视角的一个学派。它以反思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和革命主义3个传统为研究基点,取格劳秀斯的理性主义为思想本源,确立了以“国际社会”为中心概念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把阐述国际体系的霍布斯现实主义与强调国际秩序的格劳秀斯主义结合了起来,为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对话提供了可能性。它所阐述的国际社会的构成特征,事实上与建构主义也有共鸣。英国学派的多元化思想、传统主义研究方法以及注重民族话语的研究思路,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创建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司思 《中国经贸》2007,(3):52-53
2006年中非经贸合作稳步发展 2006年是中非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年初,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提出建立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4月和6月,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相继访问非洲10国,极大地推动了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发展;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召开,成为中非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强东妮 《魅力中国》2011,(17):284-284
中国现今的许多对于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以及中国外交的“表达”,可以用更加宽广的眼光和胸怀予以看待和接纳,例如和谐世界观的提出,在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和谐”、“和合”思想后,又在外交实践时充分体现着“中庸”的思想,应该超越以往国际关系理论或者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看待“和谐世界观”和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从“思想”到“理论”的迈进。  相似文献   

6.
董杭波 《魅力中国》2010,(36):18-18
本文将整个设计过程分为产品成型前和产品成型后两个阶段,分别分析设计对使用者需求和物理环境的包容性,明确了包容性是设计问题的本质,并分析得出设计中的包容关系具有一致性与差异性、虚拟性与客观性、可变性和局限性四类特点,进而提出包容关系对设计带来的一些启示。研究设计对外界的包容性可以引导设计师从设计问题的本质来整体思考解决方式,对设计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董旭  秦倩倩  曲洪亮 《中国经贸》2012,(10):132-134
当前中国经济体制与社会体制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本文从公共福利的角度,揭露出我国经济社会制度存在种种不包容。通过对制度包容与制度排斥的分析,论证了公共福利领域存在哪些不包容和包容性的公共福利制度应该是如何的,并具体提出了包容性制度构建的思路和措施,为中国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8.
国际关系的退化机制分析:一项研究议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关系在行为体之间的有意识互动中形成并发生变化,变化的方向既可能是正向演化也可能是逆向演化。作者提出了一个国际关系退化机制的研究议程,聚焦国际关系中无处不在的逆向演化问题。现有的国际关系演化成果带有明显的进化偏见,对国际关系的逆向演化问题视而不见,凸显了国际关系退化机制研究的学理意义。国际关系的退化机制分析具有多条研究路径和丰富的研究内容,作者把进化与退化的道德含义抽象掉,以合作和冲突之间的转化趋势界定进化和退化,进而在借鉴一些间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它的四个主要研究问题,分别是进化和退化的含义、机制的类型及相互关系、国际关系变化的动因以及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在新的时代提出了和谐发展和绿色转型的要求,共生效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追求的目标.共生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功运用,开创了共生理论由生物学领域向社会学,以至于经济学领域的拓展和延伸.共生效应的实现为包容性增长范式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包容性增长与其生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领域的结合为区域经济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目标和模式.文章正是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共生理论与包容性增长的关系、包容性增长的研究现状和动态、共生理论与包容性增长在区域经济发展领域交集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通过分析,可以为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观念的提出提供理论支撑和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0.
"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提出 在"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包容性增长"的原始意义在于"有效的包容性增长战略需集中于能创造出生产性就业岗位的高增长、能确保机遇平等的社会包容性以及能减少风险,并能给最弱势群体带来缓冲的社会安全网."  相似文献   

11.
实现包容性增长是目前增长战略转型的核心目标,但是在我们沿着包容性增长这一模式行进时,必须要注意经济安全问题。实现经济安全是为包容性增长保驾护航,只有经济增长安全、人们得到安全的保障,包容性增长的实现才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李静 《改革与战略》2012,28(4):194-196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呈现的问题直接影响了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建设的步伐。而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使得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公共政策手段。因此,构建一个均等化的社会保障体制势在必行。针对我国目前的状况,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容性"的社会保障体制,并提出了具体实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包容性增长     
《天津经济》2010,(11):83-83
一、包容性增长的提出"包容性增长"概念最早由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首次提出。2009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发表题为《合力应对挑战推动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强调"统筹兼顾,倡导包容性增长"。2010年9月16日,  相似文献   

14.
傅悦 《中国经贸》2007,(7):42-44
通过分析中非贸易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运用国家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理论,探求非洲具有贸易竞争优势的产业与产品类型,为新时期中非贸易的发展,提出理论思考与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体论是我们对研究对象的根本性假定。西方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的学者一般视本体论为国际关系研究对象在根本上究竟是何种存在而进行探讨。根据社会学家关于社会事实互动性的定义,国际关系事实可归类为社会事实,而社会事实的根本特性是主体间性,所以国际关系事实可视为在根本上是一种主体间事实。作者由此得出结论认为,国际关系本体论是一种主体间本体论。国际关系主体间本体论的提出有助于建构更加清楚的国际关系理论,并为国际关系诸概念的统一分析创造了条件,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曾铮 《中国经贸》2011,(13):58-59
2010年,胡锦涛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时提出,要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之后,这一词汇立刻成为我国经济学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今年4月14~16EI召开的“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更是将主题设定为“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张艳芳 《改革与战略》2011,27(11):38-40
“包容性增长”理念作为我国未来的执政理念,其利益共享与权利平等的核心要义正契合了经济法的价值追求。面对我国农民利益产生与权益维护的双重窘境,“包容性增长”理念为农民权益保护提供了全新视角,而在“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指导下,经济法通过完善的制度设计与科学的立法,必然为农民权益保护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不断创新国际关系理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际关系的新思想、新理念。深入学习和领会其国际关系思想,为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打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并且为世界提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9.
“包容性增长”最早由亚洲开发银行2007年提出。普惠金融体系的基本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文章在分析包容性发展和建立普惠金融体系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郑兰祥  崔韵 《特区经济》2011,(12):240-242
建立包容性金融体系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与社会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体系。随着社会经济、金融发展,金融机构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说,建立一个公平、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金融制度就非常重要。本文从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的难点,最后提出了几点对策。对就如何建立包容性金融体系以促进社会金融平等、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