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孝道是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新时期弘扬孝道文化,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积极的意义。本人主要论述两方面内容:一是论述孝是培养当代人道德素质的起点。二是论述孝是形成和谐社会的精神措施之一。供大家一起商榷。  相似文献   

2.
孝道是中国传统道德之一,以孝道为核心的孝文化在保障家庭养老、促进社会稳定、规范社会道德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城镇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文化教育的忽视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都促使孝文化弱化,导致其养老保障功能的缺失。因此,为解决养老问题,必须回归孝文化,重塑家庭养老。主要通过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孝道教育;建立完善养老法律制度;集结各方力量共担养老等方式来完善家庭养老。  相似文献   

3.
吴倩 《走向世界》2011,(31):34-36
善事父母是为孝。孝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儒家孝道政治的最高原则是"孝治"即以孝治国安民。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尤其是在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研究和弘扬传统的孝道文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近年来,山东各地以弘扬孝文化为主题,纷纷推出了符合自己地域特色的孝文化节,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翁灵芝 《魅力中国》2014,(4):116-116
浙江省上虞市被称为中国孝德文化之乡,有一帝三娥(舜帝、曹娥、朱娥、诸娥)的良好楷模。与孝女曹娥有关的称谓更是包含了孝德文化之乡”的丰厚意蕴。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的文化,行孝不仅是传统社会男性的责任,女子也是实践中国孝文化的重要性别主题,传统文化中关于女子之孝的义务规范和伦理要求以及女性的孝道实践,是中国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流传着许多感天动地的孝女故事。上虞的曹娥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本文试从曹娥投江觅父的故事来探讨传统中国女孝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吴莎 《改革与开放》2014,(23):82-83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非常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第一次将孝道文化提升到人文关怀的理论层次.他认为“孝”是美德之首,立身之本,更是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社会的和谐须植根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孝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是解决中国人道德建设的精神给养.近代社会转型时期,孝文化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之后,虽有新儒派对孝文化的合理分析,但孝文化在整个20世纪的转型仍然没有成功.对于孝文化的重建,我们必须本着辩证的观点,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重构孝道传统,赋予孝文化以新的内容,才能使之焕发出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一个人如果常存仁孝之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中国的传统孝道文化博大精深,主要包括孝文化、尊老敬老文化和家庭养老文化。基于传统理念的养老文化以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为主要目的,把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和现代的养老服务机构相结合,表现出社会主义社会人文关怀下的新型养老文化。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目前养老存在的现状及问题,共同探讨社会主义新型养老文化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走向世界》2011,(31):38-41
"传统是活着的从前,好的传统文化都与时代相吻合,都是有生命力的。作为传统文化核心的孝文化,也要注重在现代生活中的适应性传承。我们在传承、传播和传达中,必须真正认识和践行孝道,使之传承的现代化、生活化、社会化、年轻化。"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大千对于当代孝道做了如上简要的诠释。近年来,王大千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孝文化的深入解读和理解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王大千的文化意识里,不仅要做好对传统孝文化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孝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9.
孝行天下     
《走向世界》2011,(31):12-13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便是"孝"。"孝"的本意是指对祖先的崇拜和孝敬,以祈求祖先对子孙的庇佑。从有了稳固的家庭制度,便有了维持家庭存续的孝道。孝文化强调的母慈子孝、长幼有序,包含着养老、敬老等发自内心的人伦情感,给了家庭和社会增添了温情。几千年来,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的孝文  相似文献   

10.
孝道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能够唤醒人性的回归,在传承传统美德的同时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对社会新的"孝"风气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探索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方式,剖析德育教育中的孝道文化,显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孝道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台湾地区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发扬儒家与孝道思想,已经深入民间家庭生活,成为家庭与社会的稳定的重要力量,本文透过对台湾社会孝道体现的观察,以及孝道思维的探讨,进行归纳整理,期望能作为研究儒学传播、发扬孝道思想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孝伦理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发掘先秦孝伦理的当代价值,诠释其深刻内涵和巨大力量,弘扬孝顺美德,重塑文明新风,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孝观念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西周时"孝"开始被确立为宗法道德规范的核心。随着儒家的阐发与倡导,孝道的内涵不断丰富,对其后二千余年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孝道具有某种永恒的价值,也有其消极落后的一面。除去孝道传统中的糟粕,更好地继承其中的精华进而重塑当代的新孝道,对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靳秀芬 《魅力中国》2010,(8X):292-292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认为孝不仅是指从物质上赡养父母,而且包括从精神上尊敬父母。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巨大变迁,传统儒家文化的约束力显然正在弱化,作为儒家伦理文化的核心与典型代表之一的孝道文化也是如此。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在当前把握并弘扬先秦儒家孝道,对于维护家庭与社会稳定,建构符合时代精神的伦理道德体系,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小娟 《改革与开放》2014,(7):76-77,20
中华民族是一个推崇孝的民族,孝的思想在中华大地上流传千古。作为儒家创始人之一的"亚圣"孟子,对于孝道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发挥了重大作用。《孟子》作为四书之一的经典典籍记录了孟子关于孝的重要思想,在该部著作中记录了何为孝,何为不孝,何为孝子。在"空巢老人"问题甚嚣尘上之时,十分必要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在现代化的中国如何让老人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16.
房栋 《改革与开放》2011,(4):149-150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合理精髓包括养、敬、顺、恒方面,当前中国社会养老环境的变化要求孝文化以社会化的形式实现和延续,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传承孝文化的重要形式。中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应当认可和利用孝文化的软约束力,同时以不断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推动孝文化的合理传承,发展孝的现代价值,实现文化和制度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悠悠华夏,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孝道是被人们推崇与奉行的事亲奉上的传统美德。孝文化是千年来的立国精神,是健全家庭组织的基本要素,更是完善人格的奠基石。在人口老龄化日益显现的中国,我们重视孝道,唤醒世人之本性,对家庭幸福、社会安宁和谐,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孟璐 《魅力中国》2010,(29):284-284
道教的产生主要以道家作为理论依据绝非偶然,两汉期间,有神论泛滥,以黄老神话或仙化为契机,道家与祠神活动发生密切联系,进而道家又以其特有的文化传统,即追求精神上的忘我专一,对民间祠神活动进行改革,使其得到文化和精神上的提升,从而最终形成道教,从深层次上讲,这正体现了道教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所蕴含的中国古代礼乐文明之内在精神要旨:追俗为制。  相似文献   

19.
儒家传统"孝"文化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年赡养老人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中赡养老人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传统孝文化,弘扬孝道中的进步因素,在青年一代中形成赡养老人、尊重老人、热爱老人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20.
杨蒙 《魅力中国》2010,(29):300-300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作为儒家仁学思想的内在的动力,孔子第一次将孝道文化提高到人文关怀的理论高度,使其成为一种永恒的人文精神和普遍的伦理道德。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我们要构建新时期的孝道文化的新内容,以兼容并蓄的态度来审视孝道文化,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