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文节选: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  相似文献   

2.
徐匡 《秘书工作》2014,(2):57-57
正原文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相似文献   

3.
吕蒙,东汉末年人,孙权部下一大将。吴国攻打荆州,孙权拜他为大都督,统领江东诸军马。一天夜晚,他率部3万分几路人马渡江袭荆州。为严军纪,便传令军中"如有妄杀一人,妄取民间一物者定按军法处置。"一日大雨,吕蒙查看四门,忽见一卒取民笠以盖铠甲。于是令随从人员拿下问之,乃蒙之乡人。蒙告之同乡,汝故犯军令,当按军法论处。其人求蒙念及乡里之情,但也无用,终被斩首示众,自是全军震肃。吕蒙从制定军纪到执纪,治军从严的做法是可取的。试想,倘没严明军纪,秉公执法,3万大军怎样  相似文献   

4.
原文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滑滑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庄子·天地》)  相似文献   

5.
◎原文昔者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退而有喜色。吴起进曰:"今者有以楚庄王之语闻者乎?"武侯曰:"未也。庄王之语奈何?"吴起曰:"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退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朝有忧色,何也?’庄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是以有忧色也。’庄王之所以忧,而君独有喜色,何也?"  相似文献   

6.
《战国策》里有一则故事:门客冯谖初到孟尝君门下时,时常受冷遇,于是,冯谖弹铗作歌曰:"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孟准以食之。冯又弹铗作歌曰:"长铗归来兮,出无车。"孟遂答曰:"为之驾。"冯谖继尔三弹其铗曰:"长铗归来兮,无以为家。"孟又恩准供养其母。在后来的齐国权力之争中,冯谖竭诚为孟尝君效力,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卓越的胆识。冯谖弹铗作歌是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在今天看来大有"伸手要待遇"之嫌,仿佛"不够君子"。然而,稍一琢磨,冯谖虽为有才之士,可毕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倘若连肚皮都填不饱,哪里还有更多的心思过问政事?令人欣喜的是,冯谖三弹其铗,提出的三点要求,孟尝君都一一圆满解决,既没有唯唯诺诺,"研究研究",也没有"光打雷不下雨",可谓明智。假如他置  相似文献   

7.
《秘书》2008,(7)
李德裕镇浙西,有刘三复者,少贫,苦学有才思。时中人赍御书至,以赐德裕。德裕试其所为,谓曰:"子可为我草表,能立就,或归以创之。"三复曰:"文理贵中,不贵其速。"德裕以为当言。三复又请曰:"渔歌樵唱,皆传公述作,愿以文集见示。"德裕出数轴与之。三复乃体而为表,德裕嘉之。——《北梦琐言》卷一(中华书局2002年6月第1版第27页)  相似文献   

8.
秋茫 《人力资源》2017,(6):79-81
误入藕花深处 爱看误导的笑话. 《笑赞》中有个笑话:一儒生以"太行山"作"代形山",一儒生乃曰:"乃'泰航'耳."其人曰:"我亲到山下见碑也."相争不决,曰:"我二人赌一东道.某学究识字多,试往问之."及见学究问之,学究曰:"是'代形'也."输"一东道"者怨之,学究曰:"你虽输一东道,却教他念一生别字."  相似文献   

9.
莫三人而迷     
◎原文晏子聘鲁。哀公问曰:"语曰:‘莫三人而迷。’今寡人与一国虑之,鲁不免于乱,何也?"晏子曰:"古之所谓‘莫三人而迷’者,一人失之,二人得之,三人足以为众矣,故曰莫三人而迷。今鲁国之群臣以千百数,一言于季氏之私,人数非不众,所言者一人也,安得三哉?"(《韩非子·内储说上》)◎译文晏子到鲁国访问,鲁哀公问道:"俗话说:‘遇事不与众人商议就会迷惑。’现在我和全国的人一起谋虑,鲁国还是不能避免混乱,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眭达明 《秘书》2012,(12):19-20
钦若宴见,帝问曰:"卿何故不之中书?"对曰:"臣不为宰相,安敢之中书!"帝顾都知,送钦若诣中书视事。谓令设馔以待之,曰:"上命中书设馔耳。"钦若既出,使都知入奏,以无白麻,不敢奉诏,因归私第;有诏,学士院降麻,谓乃除钦若使相,为西京留守。帝但闻宣制,亦不之悟也。——《续资治通鉴》卷三十五,中华书局1957年8月第1版第789页王钦若与丁谓同为宋真宗  相似文献   

11.
虢君不醒     
黎想 《秘书工作》2013,(3):12-12
原文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诘逐,政治踳乱,国人不服。晋师伐之,虢人不守。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其御乃进清酒。曰:"吾饥而欲食。"御进腶脯粱糗。虢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曰:"何故储之?"对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君曰:"知寡人亡邪?"对曰:"知之。"曰:"知之,何以不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言,臣愿谏,恐先虢亡。"虢君作色而怒,御  相似文献   

12.
魏新 《秘书工作》2015,(4):77-79
海南澄迈县有一名为石石矍村的古村,村里有一“大树堂”,敬奉的是东汉开国时期刘秀麾下著名的“大树将军”冯异.《后汉书·冯异传》中记载:“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这便是冯异“大树将军”这个雅号的由来.  相似文献   

13.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道德经> 这段话的意思是:最好的领导者,部下并不感觉他的存在;其次的领导者,部下亲近并称赞他;再次的领导者,部下畏惧他;更次的领导者,部下轻蔑他.领导者的诚信不足,部下不信任他,最好的领导者是多么悠闲,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众人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晓理 《秘书工作》2013,(7):30-30
◎原文上还,至宋州,宴从官于楼上,刺史寇预焉。酒酣上谓张说曰:"向者屡遣使臣分巡诸道,察吏善恶,今因封禅历诸州,乃知使臣负我多矣。怀州刺史王丘,饩牵之外,一无他献。魏州刺史崔沔,供张无锦绣,示我以俭济州刺史裴耀卿,表数百言,莫非规谏,且曰‘:人或重扰则不足以告成。’朕常置之坐隅,且以戒左右。如三人者不劳人以市恩,真良吏矣!"顾谓寇曰:"比亦屡有以酒馔不丰诉于朕者,知卿不借誉于左右也。"自举酒赐之宰臣帅群臣起贺,楼上皆称万岁。由是以丘为尚书左丞沔为散骑侍郎,耀卿为定州刺史。耀卿,叔业之七世孙也(摘自《资治通鉴·唐纪》)  相似文献   

15.
李广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作战勇敢,行事果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都是赞扬他的名句。司马迁曾由衷地赞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相似文献   

16.
徐长顺 《秘书工作》2007,(12):15-16
近日,翻看二战回忆史料,有一个人物引人注目:他就是打败德国法西斯军队的百战将星之一,一位平易近人、穿着酷似老兵,素有"平民将军"之称的美国将军布莱德雷.一位前纳粹高级军官在战后回忆录中曾经这样写道:"不仔细看,你很容易将他混同为一名普通士兵,但他的确是一名令对手敬畏的将军,一位懂得如何将士兵团结在自己周围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7.
相照 《秘书工作》2013,(5):44-44
原文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  相似文献   

18.
正原文谯州刺史湛僧智围魏东豫州刺史元庆和于广陵,魏将军元显伯救之,司州刺史夏侯夔自武阳引兵助僧智。冬十月,夔至城下,庆和举城降。夔以让僧智,僧智曰:"庆和欲降公,不欲降僧智,今往,必乖其意。且僧智所将应募乌合之人,不可御以法;公持军素严,必无侵暴,受降纳附,  相似文献   

19.
《大唐新语》载:明崇俨为正谏大夫,以奇术承恩。夜遇刺客,敕三司推鞠,其妄承引,连坐者众。高宗怒,促法司行刑。刑部郎中赵仁恭奏曰:"此辈必死之囚,愿假数日之命"。高宗曰:"卿以为枉也?"仁恭曰:"臣识虑浅短,非的以为枉,恐万一非实,则怨气生焉。"缓之旬余,果获贼。高宗善之,迁刑部侍郎。读罢此文,掩卷沉思,感慨良多。一是赵翁不唯上、只唯实的高贵品质难能可贵。在龙颜大怒,"促法司行刑"之时,他想的不是违圣命可能掉乌纱以至掉脑袋的个人得失,而是"恐万一非实"草营人命的后果。这种抱定护法不惜牺牲一切的情  相似文献   

20.
明·浮白斋主人撰《雅谑》中曰:“汉武帝时,有贡不死之酒者。东方朔窃饮焉。帝怒,欲杀之。朔曰:“臣所饮,不死酒也,杀臣,臣必不死;臣若死,亦不验”。帝笑而赦之。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东方朔用巧妙的方式,有力地讽刺了那些投领导者所好、阿谀奉承的小人。联想之一:五十年代后期,在我国刮的那阵“浮夸风”值得引以为戒。那时的报纸上常可见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