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省管县"财政离我们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管县”曾是地方财政分配的一种主要形式.新中国成立后,地方分配模式主要实行这种财政体制.20世纪90年代,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确立,“市管县”逐渐成为地方财政分配的又一模式.近年来,全国部分省市从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增强省级宏观调控能力、强县扩权、发展县域经济出发,在历经“市管县”之后,又重新回归“省管县”财政体制,“省管县”再次成为财政改革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的意义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为浙江经济起飞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改革开放之初,浙江率先放手发展乡镇企业,原本耕地不足的浙江农民,在致富冲动驱使下纷纷“泥腿子上岸”、创业办厂.但受限于城乡壁垒,只能走“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村工业化道路,呈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分散布局,由此构成了浙江县域经济的初始形态.随后浙江省政府因势利导,对县级政府大胆放权,实施“省管县”财政体制和四轮“强县扩权”,使得浙江县域经济迅速壮大.  相似文献   

3.
一、"扩权强县"十分必要、条件已经具备 (一)实施"扩权强县"是提高县域发展效率的客观需要 "扩权强县"是发挥县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基础性作用的需要.通过扩大旗(县、市)的经济管理权限,可以为经济实力较强和发展潜力较大的旗(县、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改革财政体制,可以增强经济弱旗(县、市)的财政实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资金保障,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4.
“扩权强县”是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应时之举,有助于县级政府摆脱“市管县”体制的束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自1992年浙江省进行权力下放的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后,2007年,四川省为达到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目的,也开展了“扩权强县”改革.多年来,四川“扩权强县”改革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点,也取得了一些制度效应.  相似文献   

5.
“市管县”体制是中国地方政府层级结构的突出特点.从目前来看,“市管县”体制不仅不能够带动农村地区的发展,还严重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行政管理效率的降低和行政成本的增加.因此,改革“市管县”体制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点.“强县扩权”改革通过赋予扩权县财政、人事以及社会经济管理权限,克服了“市管县”体制的缺陷,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把发展县域经济放在突出的位置.与其相联系,要增强县域经济的活力和实力,就必须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扩权强镇的改革试点,扩大县域、镇域发展自主权.有条件的省份要率先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标志着我国即将逐步告别市(地级市)管县的时代,迎来省管县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扩权强县"是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应时之举,有助于县级政府摆脱"市管县"体制的束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自1992年浙江省进行权力下放的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后,2007年,四川省为达到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目的,也开展了"扩权强县"改革。多年来,四川"扩权强县"改革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点,也取得了一些制度效应。  相似文献   

8.
酝酿已久的"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终于撩开"面纱". 2007年1月19日,袁纯清在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省今年将"积极推进扩权强县试点,对15个经济强县赋予市级经济管理权,对15个县进行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调动县级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扩权强县”与经济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微观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施行了以财政省直管县和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到县的扩权强县试点改革。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利用浙江、福建两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对扩权强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扩权强县对浙江省县辖企业的发展有显著地促进作用,但是无论是回归系数还是显著程度,对县辖区内的非国有企业的影响都要高于国有企业。这说明,扩权强县不但促进了县域经济增长,同时对市场化改革有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0.
突破“县域经济”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云:"郡县治,天下安;郡县丰,天下富."县域,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和行政体系中最基础的单元,其治理和发展,决定着最终的国富与民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能从当初的一个"资源小省"成长为"经济大省",也正是得益于蓬勃兴盛的县域经济. 受限于当初的城乡壁垒,浙江走上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村工业化道路,形成浙江县域经济的雏形.随着市场经济纵深发展,专业市场、块状产业和小城镇建设相随而生、互促共长,浙江县域经济迅速壮大.管理体制上,浙江省更是对县域大胆放权,"省管县"财政体制,四轮"强县扩权",进一步激发着县域经济的活力.浙江进入全国"百强县"的数量逐年增加,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县域经济总量也是逐年攀升.  相似文献   

11.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现行的“市管县”体制已不适合市场经济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扩权强县”、“省管县”应当是发展的趋势。而“省管县”只是扁平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12.
华新 《当代陕西》2017,(10):10-15
“陕西发展上台阶、上水平,难点在县域,潜力在县域,突破口也在县域.”这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对县域发展的论断.报告从推动“五新”战略的高度强调,把产业作为强县兴县的重要支撑,把扩权赋能作为强县兴县的重要抓手,把城镇建设作为强县兴县的重要基础,有效提升县域活力.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新趋势。山东省近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施县域协调发展战略,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突出特色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改善县域金融环境;创新“省管县”体制等建议,希望对山东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马斌 《发展》2008,(8):40-41
“强县扩权”是指在暂时不涉及行政区划层级调整的情况下,将一部分归属于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直接赋予经济强县(市),以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强县扩权”政策的实施,是基于满足经济强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对权力的内在需求,这种要求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经济强县自身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市场权力逐渐强大,  相似文献   

15.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现行的“市管县”体制已不适合市场经济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扩权强县”、“省管县”应当是发展的趋势。而“省管县”只是扁平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紧随其后的应该是“县管乡”和“扩省扩县”改革的跟进,这更是一场涉及我国行政体制深处的重大改革,应当谨慎渐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一、充分利用“三个有利因素”。谋求更快、更好发展。一是抢抓扩权强县带来的战略性机遇,加快实施电厂二期、钢制易拉罐、镀铜焊丝、金阳汽配等立市项目,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充分利用扩权强县提供的宽松环境,进一步细化各项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外力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坤 《山东经济》2007,23(5):77-79
从宏观背景分析,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应是:一、理顺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推动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建设;二、从制度上破解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围绕着这一目标定位,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要以减少财政层级为突破口,合理划分地方各级政府的收支范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理顺上下级财政关系,建立起规范的地方二级财政体制,以此来带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虚化市级政府,从制度上保障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是政府经济管理方式的创新之举,其目标是壮大县域经济。在加快推进这种财政管理方式时.要以有利于区域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基本点,要着眼于管理效能的提高,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创新,并且要因地制宜,而不是简单的变化管理形式,更不能搞“一刀切”。  相似文献   

19.
正一、绵阳市对"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的情况一年多的改革试点,使江油、三台试点市县对"扩权强县"的改革有了较深入地认识。试点市县的干部和群众认为:扩权强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早在  相似文献   

20.
郡县治,天下安。广东省管县所引发的财政体制甚至行政体制改革在各省市全面展开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未解的难题——"民为邦本,县为国基"。在中央提出扩权强县改革的号召下,县官这一干部群体的建设正在被日益提升到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