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企业日前对“不知”干部动了真格,特别对企业管理中常说“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不是我的”“不归我管”的“五不”干部说“不”,一经发现兜底子、曝光。笔者认为,这种“不知”也是过的做法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2.
何谓“诚信”,既诚实,守信用。“‘诚’者从言,‘信’者亦从言。”诚者即诚实、坦诚、诚笃、诚恳也。‘信’者即信用、信任、信誉、信实、信义、信望也。国家拥有了“诚信”,即拥有了民心,拥有了既高尚又平凡的大众文化,拥有了国际地位和经济环境;企业拥有了“诚信”,即拥有了客户,拥有了企业文化形成的基本氛围和条件,拥有了后劲和生命力;一个人拥有了“诚信”,即拥有了正常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和道德水准,拥有了信赖和朋友,拥有了广阔的活动领域。“诚信”对于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都是同等重要的。企业“诚信”的形成是…  相似文献   

3.
市场环境的变化,“两改”工作的顺利推进,为农电企业稳步发展提供了可能,但“可能”要变为“现实”,农电企业首先要要从管理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崔凯 《董事会》2011,(1):58-60
太多人都在“用短跑的心态跑长跑”,幻想着自己能够导演“井喷式增长”甚至是“蛇吞象”那样的奇迹。试想,如果“奇迹”能够成为常态,人类真地要做好“哈雷彗星撞地球”的预案了  相似文献   

5.
昊华西南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走”群众路线“,完全依靠企业员工完成了企业核心理念、价值观、司歌、司徽以及员工行为规范等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节约了“建设经费”、缩短了“建设周期”,而且增强了“建设效果”,探索出了企业文化”新路”。  相似文献   

6.
《广西电业》2002,(1):49-51
广西送变电建设公司是国家一级资质的电力建设骨干企业。长期以来,公司注重充分发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职工文艺”的作用,并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送变电”特色的职工文艺工作,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发展。1992年以来,先后获“中国建筑施工企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自治区文明单位”、“广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全国用户满意施工企业”、“自治区模范职工之家”等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达20余项。大力发展职工文艺带来的无形效益,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眼前这位身经百战、饱经沧桑的老人,说起当年事情,不住地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呀!”经过记者“全面攻击”、“旁敲侧击”,终于打开了老人的“话匣”……  相似文献   

8.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两个要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8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就一直强调“要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整个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但是在正式确认市场经济目标之前,这项改革的实质性进展并不很大,一般没有超出“两权分离”、“工效挂钩”、“承包经营”的范围。1992年以后,中国在两个紧密衔接的要害问题上开始“动真的”了,一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二是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由于找到了这两个启动点,国有企业改革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也更加明朗化了。特别是进一步提出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后,上述两个要害问题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就看…  相似文献   

9.
“企业成长上限”及其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3年英荷壳牌石油公司(shell)的一项调查发现,1970年名列《财富》(“Fortune”)杂志“世界500大企业”排行榜的公司,到80年代已有三分之一消声匿迹。该公司的研究人员经过大量调查后估计:大型企业平均寿命一般不及40年。无独有偶,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所涌现出来的一些“明星企业”、“大型企业”,到了90年代中期也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开始陷入了危机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举步维艰。而这些中国“明星企业”从发迹到出现危机,只不过短短的十多年。但是,世界上也有许多大企业虽历经百年风雨,如可口可乐、P&G、童涵春…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中策”现象,是指以著名印尼籍华裔企业家黄鸿年先生为董事长的香港“中国策略投资公司”(简称“中策”公司)收购大陆大批国有企业,并在短期内使大多数企业获得转变机制、扭亏为盈效果的现象。这是当前引进、利用外资中出现的令人瞩目的一个“现象”。黄鸿年先生于1992年4月以“中策”公司的名义在山西“收购”了第一家企业,5月在泉州收购了该市全部41家国有企业,9月与大连部分企业实行“嫁接”,继之又连续在杭州、宁波、无锡创办了数十3家控股型合资企业……至1993年,“中策”在大陆的控股合资企业已近ZOO家,涉及汽车配件…  相似文献   

11.
拯救国企目前需要一批“特殊材料”构成的企业家。这就是那些对症下药,敢抓敢管、敢捅“马蜂窝”、勇于创新、自身廉洁的“症治型”企业家。国企管理上的乱,急需症治型企业家的治。目前不少国企的亏损源于乱。山西临汾一家电控厂新厂长接任时发现近千万元发票在会计手里捏着,不久账。扬子集团2000多万美元的设备扔到马路旁,无人管。太原一家机械企业的老工人形容说:“俺厂乱得像黄河决了口”,还有说法是厂长“玩”支票,中层“玩”发票,工人“玩”材料。对这些国企的乱,症治措施之一是呼唤““严’大圣”,即症治型企业家,他们敢向…  相似文献   

12.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些企业在奖励“好士兵”时,往往将其晋升到领导岗位上,鼓励其当“元帅”。殊不知,好士兵未必能成为好元帅,如此的激励没准“捧杀”了无数的“好士兵”。  相似文献   

13.
企业的命运决定于企业的“战略”还是企业的“执行力”,近年来先后成为国内管理界的热门话题,似乎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辩论题。如果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或许能够为我们在企业管理中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先进的企业文化,基本解决了企业管理由“制度中心”向“人本中心”转变的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目前,这种“人本为主”的企业文化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以美国企业为代表的“自上而下式”,着重抓企业领导者,重视领导者在企业中的作用发挥;二是以日本企业为代表的“全员式”,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全员,更加注重整体的作用。联系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发展情况,笔者认为就借鉴作用而言,美式企业文化易于同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相融合,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国有企业中,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企业领导的地位非常突出,作用尤…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档案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具有特殊作用,重点工程是企业生产建设的核心工程。重点工程特点决定了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与工程建设同步,与工程建设过程同步,与工程竣工验收同步。为切实保证重点工程的建成投产,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做到一个“明确”,两个“强调”、两个“必须”,三个“参加”,四个“把关”。  相似文献   

16.
四维 《中国包装工业》2006,148(10):41-42
此篇值得一读。“四维在大陆高歌猛进”,让人佩服台湾商家的市场眼力,这正是我们国内一些企业缺乏的“内功”。“标签市场爆发性增长”,给国内商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有志者切莫错失良机。文中论断“标签正在从中低档向中高档转换”,更应该引起商家们的注意。“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我们不能起步就落后,那是没出息也没出路的。“利润集中在印刷企业”,这是经验之谈,后来者切莫追风,应该去拓展新的利润空间。“企业发展惟有创新”,这是绝对真理和永恒的主题。国人多有“廿年一贯制”的毛病,这是计划经济体制培育出的“孬种”,必须舍弃,切勿重蹈覆辙。包装是创新的产业,标签是包装物上的养眼饰品,更要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惟有亮丽、实用、新颖,才是“新娘最好的嫁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是我国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要走的一步,同时标志着我们即将由“市场开放阶段”向“规则开放阶段”过渡。作为电建企业,在这个更为深刻的变革中如何发展,如何定位,笔者就此谈些看法: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曾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要敢“与狼共舞”,就首先要把自己变成“狼”,如果把自己当成“羊”,最后肯定被狼吃掉。那么电建企业是羊还是狼?前几天,有机会与一位电建企业老总接触,谈到企业发展,在他的思维中,根本看不到一点狼的影子,连羊的影响都找不见,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  相似文献   

18.
周志刚 《中国电业》2010,(11):26-28
2009年,无锡供电公司主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实践”两大实践,得到国家电网公司支持,当年7月,在无锡公司正式启动了地市级供电企业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工作。2010年6月,无锡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工作获得了“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客户至上奖。近两年来的工作与实践,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通过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实践,无论是角色定位还是管理建构,  相似文献   

19.
对构建“三个一”格局实行“三条线”管理的认识江西煤管局胡会诗李松煤炭工业部把朱副总理的指示与煤炭行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与近几年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改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相结合,提出了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体制方面,构建煤炭生产、多种经营、后勤服务“三个一”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集团化”与“产业链”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是一个“集团化”了的企业,在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之后,却可以推进企业的管理和产品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却是有目共睹的一个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