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找志同道合的团队合伙人就像找老婆。你今天要搞开发,找一个搞开发的,明天要做市场,找个做市场的,将来公司成规模了,难道要再找一个做运营的?核心的创业伙伴必须是相互了解、相互有许诺,尤其在困难时刻能置个人利益于脑后,能和你同甘苦共命运的人。这样的人很难从招聘广告上找,得看你自己有没有魅力、有  相似文献   

2.
2015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不到两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13次提到创业,强调要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全民创新创业的另一个动力则来自市场。当下,只要你有创新的激情、创业的想法,就可以投身创业大潮。没有资金和人才,互联网平台可以帮你找钱找人;没有场地,车库咖啡、创客空间等近年来大量诞生的新型孵化器能给你提供低成本优质办公场地;不用出门,创业者就可以通过相关互联网平台完成工商注册、记账报税以及一系列个性化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3.
从一千万做到一个亿以上,经销商老板要做四件事:第一个,企业要有愿景,要有使命,要有文化,老板要编故事,文化建设是老板要做的事情,这个文化就是你的价值观,你的主张,你的愿景,要灌输给员工。第二个,组织建设,以前你像村长一样,分配大家干什么,现在不是了,你是一个组织体系,所以,你要搭班子,建队伍。第三个,老板要活化机制,只有老板可以调整机制,哪些人可以入股,哪些人可以分红,哪些人可以有什么权利,这些事实都是老板定。老板做的第四件事就是带队伍,带核心员工,对专业人员要保驾护航,对新起来的员工和干部要关注,一个企业能否做大,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你的企业内部有没有生生不息的人才梯队,看来看去就是几杆枪,你做大头了,再做却没有人可派了。  相似文献   

4.
技术也生猛     
前段时间一个做IT的朋友问我:“你到底是做营销的还是搞科技的7很少听你讲营销.倒是天天跑来找我讨论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IBM跟一些零售业在国外做了一些调查,调查显示找一个新的顾客最难的是:新顾客看到你的店,来购买你的东西并能持续在你这里购物。他们已经知道你的店,来花钱,为什么不花一点时间,多一些服务来保留这个客户呢?想要找一个新客户,你要花很多钱去做广告,去邮寄,需要做很多很多促销行动来吸引客户。现在很多行业(零售业,银行业,保险业......)的一个趋势就是客户关系管理。在全球客户关系管理做的最好的一个行业就是保险业,当一个人买了保险之后,他就知道你的年龄、职业、薪酬是多少、住在哪里?不管你卖的是人寿保险、医疗保险…  相似文献   

6.
《商界》2010,(1):73-73
我们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就是要直击基础面。我们的金融基础面建设非常差。举个例子,你要做金融创新,那你后面有没有足够的债券让你做金融创新?债券的基础是什么?是要让利率、汇率这两个价格都能反映出市场的需求.现在咱们的汇率根本没有反映出市场真正的变化。现在我们的利率基本就是存、贷款利率.这是国家直接管的.另外一个比较市场化的利率就是银行同业之间的拆借利率,除此之外就是国债价格所隐含的利率。  相似文献   

7.
在我的朋友圈中,有很多是从事资产经营,也就是做实业的老总,也有一些是国内资本运作的项尖高手,我发现常常有这么一种现象:做实业的朋友往往有点看不起搞资本运作的朋友,他们认为资本运作比较虚,既不生产产品,又不能给社会带来真正的贡献,纯粹是投机取巧。而搞资本运作的又瞧不起做实业的,认为做实业的人思想僵化,眼光狭隘。做资本运作的还举了一个看似很有说服力的例证,你看看香港李嘉诚忙了半辈子还不如他儿子李泽楷在资本市场忙半年。  相似文献   

8.
在马连道茶叶一条街,说起“三香”,一般人都知道是指满堂香、更香和品品香。这三家企业,不仅名字里都带一个“香”字,而且都是马连道上举足轻重的企业。如果你想知道得再多一点,也简单——在马连道上随便找个茶商,他也能掰着指头给你说出个一二三来:满堂香来得最早,他们的茶叶主打商场和超市,他们一家人办市场挣得盆溢钵满;更香是马连道的明星企业,两口子做茶包装挣了钱,做有机茶抢了先,搞连锁店出了名,品牌做得最成功;品品香相对低调,多年来埋头做质量,实力也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9.
“做广告?不就是找个广告公司,来拍拍我们的产品,再拿到电视台一放不就完了嘛。”——这么说也不能说不对。其实广告就是这样,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总体来说,一个完整的广告过程需要以下九个环节: (一)市场调查 要做广告,首先你得弄明白一些问题,如:你的产品准备卖给哪些人,这些人都有什么需求,他们在想些什么、喜欢什么,等等。寻找这些问题答案的方法,就是市场调查。市场调查是做广告的起始点。没有市场调查,你就无从知道广告的目的应该是什么,或者怎样做才能达到广告的目的。如果没有市场调查,  相似文献   

10.
《商》2004,(8):67-67
我刚刚从可口可乐公司总裁位置上退下来,也没有了工作,正在找工作。我猜想,你们当中有不少人也在做着同样的事。因此,你瞧,我们大伙儿都一样。  相似文献   

11.
我搞了《创业家》,又搞了黑马大赛、黑马营。复制自己曾经的辉煌没什么了不起!你为什么要出来搞创业?牛文文:创业就是去搞你自己心中很想搞,但却不知道它的未来是什么的事情,未来不确定,但你必须想去做的事,搞这样的事。你认为"搞"是什么精神?牛文文:"搞"有两层意思,第一个,它是一个行动派,它充满动感。第二,它有很强的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朋友原来做粮油生意,后来被一个食品企业游说做了它们的产品,结果做得非常好,所以他放弃了原来的粮油产品,专心做该产品。但是两年后,这个企业自己成立了商贸公司运作该市场,这个朋友一下子就慌了。其实他半年前就听到了这个风声,但是没有想到厂家会动真格的,说取消就取消了。结果他手里一个产品都没有,但是车辆、人员、仓库都需要费用啊。就在这个时候,台湾著某名品牌的业务员来找他,可以让他代理一个产品。他刚好缺产品,碰到这么一个‘著名”品牌正中下怀,没有多加考虑就接下来了。结果做了3个月就大呼上当。原来他代理的这个产品在当地已经不下五家经销商接过手了,市场非常混乱,费用申请也屡次被拒绝,并且他还了解到那个业务员的职责就是到处开户。我说这个故事的目的就是想劝经销商朋友们如果急于找产品。千万不能胡乱抓一个了事,一定要谨慎。  相似文献   

13.
谭洪 《创业家》2012,(9):112-114
很多人都有伟大创意,却只有极少数能转化成伟大产品。有了好主意,Just do it! 2007年年初一个周末的雨夜,我和一位老同学在上海中山公园附近一家咖啡馆聊天。四下非常安静,我在百般无聊中突发奇想:能不能做一个智能手机软件,在地图设定范围内查找出拥有同样软件的人,并且通过这个软件即时聊天。当时,iPhone还没有出来,我还用着黑莓。我们之后又讨论了好多次这个主意,都觉得有很大市场。但我们两人忙各自的公司,始终没有行动。最后,我们给自己找了个台阶:这款应用肯定会被人用来当“拉皮条”的工具,到时候公安局找上门,我们可不想吃不了兜着走。若干年后的今天,似乎每个用智能手机的中国人都下载了微信。  相似文献   

14.
《销售与管理》2005,(2):66-66
自谋生路.不论干那一行,都要具备一定的商业知识和经营之道。你一旦选择了自谋生路.就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没有丰富的商业知识和经营之道.就难以把握商机,甚至开展不了业务。试想一个人不懂食品卫生知识.怎么能办起小饭店;不懂交通法规和营运知识,怎么能开好出租车.搞个体运输;不懂商品成本、利润、批发、零售等基本知识,怎么能干好经营销售业务;不懂工商税务知识,  相似文献   

15.
“你可以一辈子都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刘墉《攀上心中的巅峰》2001年底一个周末的中午,崇文门饭店大堂。电梯门打开,一个拉着行李箱的人行色匆匆,等候在这里多时的赵总和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迎面上去做自我介绍,从崇文门到机场的路上没有太多的寒喧,抓紧分秒介绍团队并沟通关于三精葡萄糖酸钙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6.
周航 《创业家》2013,(9):17-18
我搞了天创数码,又搞易到用车。所谓的失败也欣然!你搞了天创数码,又搞了易到用车,你为什么那么爱搞创业?周航: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创业更有意思的事情了。我觉得创业的前提是创新,你一定要搞一个新东西。因为我搞了一个新东西,所以我对世界上的一切变得更有兴趣,抱有乐此不疲的态度,很有成就感。  相似文献   

17.
人生就是一张资产负债表,你的每一项有意义的付出,形成你的资产。你应该做而没有做和错误是你的负债,两轧差就是你的权益。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每个人的一生,都能通过一张资产负债表描绘出来。有的人是身价过亿的富翁,有的人是负债累累的“负翁”,虽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8.
市场有了,需求旺了,你还怕自己的东西没有人要吗?  相似文献   

19.
李涛 《中国工商》2002,(4):122-125
都说旧经济用旧办法、新经济用新办法,仅有高中学历的王跃胜却能将两者结合——他在中国知识分子最密集的地方——北京中关村成功扎根。他总是能看准别人未曾注意或不屑于注意的市场机会。他的观点是,一边吸引消费者,一边培育市场,然后再做产品。你没有市场,没有消费者,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没有人要。”  相似文献   

20.
潘文富 《糖烟酒周刊》2005,(36):B0008-B0009
目前,市场环境比起几年前更严峻了。单品利润普遍下滑,于是,经销商不断地引进新产品,但新品的成活率越来越低。许多经销商认为,这个没有多大关系,反正新品不断出现,做不活就再找。于是,许多经销商陷入一个“找了丢、丢了找”的新产品开发模式,浪费了经销商许多资金、人力等重要资源。如何才能有效提升新品的成活率呢?下面是笔者就新产品引进前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的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