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创办经济特区,给我国农业经济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它涉及到特区要不要搞农业以及特区农业的地位和作用。探讨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特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发挥特区的优势,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玮 《山西农经》2021,(5):58-61
结合2002—2018年珠海、厦门、深圳3个经济特区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总出口和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对特区经济的促进作用。对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对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对出口和实际外商投资利用额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进行分析,从中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3.
我国试办经济特区以来,已经过去了五年,特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经济特区通过外贸对农业的导向,促使特区农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从自给半自给的农业经济向开放式商品经济,直至向外贸农业经济转变。  相似文献   

4.
一、管理体制上,特区是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域;开发区则是在所属市人民政府直接领导和具体管辖下的一块实行某些特殊政策的开放区域; 二、经济结构上,特区是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金融业与旅游等第三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合理、科技先进的外向型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5.
苏联对外经济委员会副主席伊万诺夫不久前在会见日本经济新闻社代表时表示,苏准备在其远东地区开辟两个经济特区,一个为农业特区,另一个为工业特区。特区具体地点将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通过贸工农型生产结构与外贸体制的关系;分析其特征,联系几年来在特区、开放区农业进出口业务实践中的情况,探讨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等各类先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外贸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研究特区农业是一个新课题。本文拟就如何利用开放和改革的有利条件,发展特区农业谈一些看法。 一、贸、工、农生产体系中特区农业的地位 特区农业是经济特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特区要办农业,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是,从深圳特区的情况看,发展特区农业的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重视了。随着特区城  相似文献   

8.
农业在海南特区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关系到海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只有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特区经济才有牢靠的基础。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打基础、用政策、抓落实、求效益”的方针,把发展农业生产摆在特区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一举打破了粮食生产徘徊局面,获得连续三年丰收。从1989年到1991年,粮食总产连续三年累计增产12亿斤。糖蔗、热带作物生产、畜牧、水产品总产量都有不同程度发展。1991年农业总产值达到64.8亿元。农村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一批贫困乡村摆脱了贫困状态。  相似文献   

9.
深圳现有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其中经济特区面积327.5平方公里。市辖六个区,包括特区内四区(罗湖、福田、南山、盐田)、特区外两区(宝安、龙岗)。2001年底深圳市有户籍人口132万,暂住证人口512万。深圳自成立经济特区以来,经过23年的发展有了巨大的变化。2002年深圳市GDP达到了2239亿元,三次产业的比重为0.8:45.2:54。深圳的经济发展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  相似文献   

10.
一、深圳市农业十年改革的成就 深圳市兴办经济特区10年,充分利用毗邻香港和经济上执行特殊政策的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工、商、金融、房地产、旅游、服务各业兴旺。而深圳的农业,在耕地减少、劳力转移的情况下,生产不但没有萎缩,反而有长足的发展。1989年与1979年相比,深圳市(包括特区和宅安县)的耕地从53万亩减少到28万亩,农业劳动力从7.3万人减到5万人,而农业总产值(按不变价格计算)从1.04亿元增至2.39亿元,增长了1.3倍;乡镇企业收入从  相似文献   

11.
中国名优柑桔在东南亚市场俏销不衰,需求量不断增加,价格呈攀升之势,出口前景看好。 目前,我国柑桔以一般贸易和边境贸易形式出口,主要销往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俄罗斯等国及香港特区。去年  相似文献   

12.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综观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从政策导向上看,东部沿海约10个省、市、自治区执行包括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国家旅游度假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3.
<正>1988年4月,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诞生了。25年前,海南省分行成立,从此与特区发展携手并进。海南省分行作为海南经济腾飞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自成立以来,全力服务国家战略和"三农"发展,特别是近5年来,坚持党建统领,坚持深化改革,累放贷款676亿元大力支持海南乡村振兴和自贸区(港)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动实践范例,为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积极作为作服务国家战略的表率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东南部,与香港新界接壤。1979年原宝安县改为深圳市,1980年兴办经济特区,并于1982年恢复宝安县建制,现深圳市辖经济特区和宝安县。全市土地总面积2020.5平方公里,其中特区327.5平方公里,境内地势东南高而西北低,向南倾斜,依山临海,土地结构为六分丘陵、三分田地,一分滩涂水域。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2.0℃,适宜亚热带鲜活农产品生产。交通便利,水路已建成蛇口、赤湾、葵冲等码头,陆路有广九铁路、广深铁路、深惠公路和深汕公路等主要干线,正在兴建的有深珠高速公路,有18条公路贯通农村各乡镇,七成以上的村有水泥道相通;与香港已开通的有罗湖、文锦渡、沙头角、蛇口等口岸和正在建设中的皇岗口岸;国内外商贾游客进出方便,是全国主要进出口岸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外开放8种新态势国务院特区办主任胡平日前把九十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趋势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外开放的目标从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目标向进口平衡的"中性"目标转变,在对外开放的目标设计上,宜于创造一个既不特别鼓励出口,也不特别鼓励进口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特区经济的迅猛发展,深圳农业经受了土地锐减、人口激增的双重压力,通过调整内部结构,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等途径,走出了一条基本适应特区发展、具有特区特色的“三高”农业路子。1994年农业总产值22.48亿元,鲜活产品出口创汇9.22亿港元,宝安、龙岗农村三级经济总收入70.9亿元,农业在农用土地比建特区前减少一倍的情况下,可比产值反而增长近三倍。农业伴随着特区建设的步伐向现代化迈进。  相似文献   

17.
发达地区要不要有发达的农业?厦门的农业工作者作出了响亮的回答。创建特区15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业作为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牢固树立"特区可以没有农村,但不可以没有农业"的指导思想,始终把农业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为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农业体制,解放和发展特区的农业生产力,带领全市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大胆进行改革,实施科教兴农,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台交流合作,努力把特区农业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们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及其对处于世纪之交特区农业战略的新探索,对广大中西部地区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胡平谈我国对外开放八种新态势日前国务院特区办主任胡平把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趋势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对外开放的目标从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目标,向进口平衡的“中性”目标转变。在对外开放的目标设计上,宜于创造一个既不特别鼓励出口,也不特别鼓励进口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9.
经济特区如何加快农业生产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不久前,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加上原来的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共十八个沿海城市将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中央要求特区要办成既有发达的物质生产,又有高尚文明的社会风貌,真正成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经济特区的农业如何贯彻这一精神,值得探讨。深圳经济特区几年来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张长才同志撰写的《深圳特区农业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一文予以刊载,供新放开的沿海城市及内地一些地区发展农业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提出我国应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组织、提高企业竞争力、开拓新兴市场等建议,为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出口总量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