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土空间系统认知理论与规划改革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提出国土空间系统认知理论以及完善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创新空间规划协调机制,重构空间规划编制框架的构想,探索统一编制、部门落实、层次清晰、功能明确、上下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研究方法:创新空间系统认知理论,借鉴国际空间规划经验与理念,结合中国空间规划改革试点实践,梳理已有空间规划研究成果,系统提出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协调机制、编制体系创新路径。研究结果:(1)设立空间规划委员会,搭建统一的规划组织和协调平台,建设完善空间规划信息云平台、规划专家数据库、规划法律体系和执法系统等功能性平台,探索建立“空间规划统一编制,分部门落实”的规划管理新模式;(2)创新空间规划职能协调机制,跨部门、跨区域、跨行政层级协调机制和空间规划与公民权利协调机制,提出协调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和行政层级以及不同规划主体之间空间利用冲突的新思路;(3)按照国家“一级政府、一个规划,一张蓝图”的总体要求,提出国家、区域、县域三级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分别突出其空间保护、空间协调和空间管制功能,搭建“全国规划重保护,区域规划谋发展,县域规划促落实”的国土空间管护新制度。研究结论: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核心在于全面提升空间系统认知能力,创新规划思维和体制机制,建议群策群力、协同攻关,立足试点实践,借鉴国际经验,强化自主创新与集成,加快完善空间规划理论、技术、制度、法律体系,为构建“美丽、和谐、繁荣”的国土空间大格局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国土空间系统认知与规划改革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提出国土空间系统认知理论以及完善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创新空间规划协调机制、重构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的战略构想,探索统一编制、部门落实、层次清晰、功能明确、上下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研究方法:创新空间系统认知理论,借鉴国际空间规划经验与理念,结合空间规划改革试点实践,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系统提出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协调机制、编制体系创新路径。研究结果:(1)设立空间规划委员会,搭建统一的规划组织和协调平台,建设完善空间规划信息云平台、规划专家数据库、规划法律体系和执法系统等功能性平台,探索"空间规划统一编制,分部门落实"的规划管理新模式;(2)创新空间规划职能协调机制,跨部门、跨区域、跨行政层级协调机制和空间规划与公民权利协调机制,提出协调不同规划主体之间空间利用冲突的新思路;(3)按照国家"一级政府、一个规划"的总体要求,提出国家、区域、县域三级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分别突出空间保护、空间协调和空间管制功能,搭建"全国规划重保护,区域规划谋发展,县域规划促落实"的国土空间管护新制度。研究结论: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核心在于全面提升国土空间的系统认知能力,创新规划思维和体制机制,需要群策群力、协同攻关,立足试点实践,借鉴国际经验,强化自主创新与集成,加快完善空间规划理论、技术、制度、法律体系,为构建"美丽、和谐、繁荣"的国土空间大格局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建立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落实国家战略、体现国家意志,实现空间治理的首要任务。在系统梳理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构逻辑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健全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仍需处理好"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的体系博弈、"空间规划"与"非空间规划"的地位博弈、"长期规划"与"短期发展"的错位衔接、"发展弹性"与"空间刚性"的双向博弈、"三维管理"与"二维控制"的管控思维博弈等五个问题。进而提出对策建议:(1)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理清各类规划定位与分工;(2)强化法规支撑,尽快出台法律法规依据;(3)统一时序安排,强化规划技术和工作方法创新;(4)创新管控方式,强化开发建设管理方式转变;(5)创建"三会一机构"协调议事机制,促进规划方式多维参与。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解析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行使的“域权”及规制的“地权”,从省级、城市两个空间尺度解析广东基于“地权”“域权”考量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探索,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1)对土地实施用途管制本质上是对土地承载的各种权益即“地权”的规制。(2)基于对土地权利的界定和管理,空间规划成为不同层级政府代表国家行使配置和管理“地权”的公共政策,不同层级的空间规划单元享有特定的“域权”。(3)广东从省级、城市两个空间尺度,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探索统筹不同空间尺度的“域权”,以通过提高政府在配置资源中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性来协调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结论:(1)国土空间规划对“地权”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涵盖政府与政府、政府与土地权利人、土地权利人之间的空间发展权益配置。(2)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基于对“地权”的界定和保护的原则下,凝聚不同空间尺度“域权”的力量,以实现保障国家安全、满足国家发展需求、促进资源资产增值“三大目标”。(3)基于广东实践,省级“域权”重点是贯彻落实国家意志,构建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协调空间资源总量与布局;城市“域权”重点是优化调整城市功能空间组织,协调好政府、社会、市场利益及土地使用权人的空间价值权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国土空间规划是推进"多规合一",加强自然资源管理的战略保障,也是新时代发展亟需破解的关键性问题,对完善我国空间治理体系、协调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绿色发展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现状和学术研究前沿,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方法探讨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历程、治理结构、现实问题及其管制策略。[结果]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正处于"发展完善阶段",具有规划种类多、内容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等特征,表现为"五级三类"规划管理体系下"自上而下"的多部门规划并行治理结构,其现实问题集中于"规划体系与管理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规划编制实施规范不一,规划协调衔接度不高""规划执行理念相对较弱,规划统筹调控力度不强"等方面。[结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在于建立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厘清各项规划内容、作用、地位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编制上位国土空间规划满足顶层管制所需,综合推进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运行机制、实施路径及其配套政策体系,确保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成效,促进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协调。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提出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战略的几点思考,为保障区域土地资源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实证调研法。研究结果:(1)经济发达地区面临着世界范围的产业转型与转移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发展用地紧缺的挑战,应从产业选择着手,尽可能降低土地资源的高成本投入。同时,强化优化发展,寻求新的发展模式;(2)经济发达地区优质耕地剧减,加强对现有优质耕地的保护成为土地利用战略抉择的重要方向;(3)为保障土地生态安全,建议利用生态指标进行土地资源宏观调控,以此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控制区域建设用地总量;(4)改革土地管理的体制、机制以及财税制度,构建地方政府保护耕地、高效利用建设用地的长效机制。研究结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优质耕地保护力度、促进土地生态建设、加快土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是未来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基于开发与保护的平衡问题,分析2009年和2018年江苏省县域单元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的耦合特征,并提出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的策略。研究方法:指标体系评价法、耦合度与协调度模型。研究结果:(1)江苏省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呈现出随时间推进式的同步增加和空间集聚效应,高强度国土空间开发具有明显的"一圈一带"特征;(2)资源环境承载伴随经济发展而压力增加,且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均有所提高,但以拮抗耦合、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为主;苏南地区耦合协调水平高于苏北地区,但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之间的整体协调性不高。研究结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需要把握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刚性和弹性,统筹耦合协调的时效性和关联性,优化区域发展模式,实现国土空间的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8.
国土空间整体配置和治理优化是促进和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为研究对象,探讨新时期国土空间整体优化发展战略,针对西乡塘区目前存在的缺乏城乡统筹和空间统一配置、区域差异化、规划和执行之间的落差、生态环境易破坏等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关策略与措施:(1)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优化策略;(2)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先策略;(3)城市和区域联动发展策略;(4)产业升级与城市发展策略;(5)构建协调、可持续的城乡空间发展模式;(6)构建全域一体的国土空间优化配置技术方法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新发展阶段对统筹协调维护生态安全和保障战略性资源安全提出了新要求,亟待探寻矿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高水平保护的互促共赢之路。文章分析了自然保护地与矿业权空间重叠、保护区内矿业权退出面临补偿资金难落实和补偿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阐述了发达经济体和国际组织主要矿业大国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政策演变和管理经验。基于我国矿业活动与自然保护地管理的现实矛盾,借鉴国际相关经验提出相关建议:(1)加快出台自然保护地内矿业权分类处置的指导意见;(2)有序推进自然保护地内矿业权分类退出;(3)允许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有条件开展战略性矿产勘查开发;(4)以完善绿色勘探标准和绿色矿山建设规范为引领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健全完善自然资源治理体系,既是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的制度保障。文章在分析我国传统自然资源治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健全自然资源治理体系的几点思考:(1)准确界定资源管理监督职责与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2)合理分配各类自然资源使用权;(3)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不同层级政府之间权责;(4)依法保护资源使用权权益,完善资源流转制度;(5)协调自然资源部与其它自然资源治理主体的权责。  相似文献   

11.
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综合性战略部署,是协调资源、环境、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促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重要规划,在资源利用、生态建设、国土开发和宏观调控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我国规划起步较晚,发展滞缓,规划的性质和定位仍存在分歧,规划编制的思路和方法仍处于探索之中。笔者拟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分析探索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新思路。以区域的发展定位决定规划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高度依赖生物遗传资源的植物制剂行业为例,研究分析了我国《名古屋议定书》履约工作与生物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当前,我国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方面存在生物遗传资源引出规模大但专利保护少,被引出遗传资源信息不透明,企业未落实“获取与惠益分享”相关管理要求等问题。要加强对国内企业的监管,发挥行业协会帮扶作用,促进我国《名古屋议定书》履约工作和产业发展协同增效。其中,对国家监管措施建议:(1)完善“获取与惠益分享”(A B S)法律框架;(2)成立国家级的主管机构,推动构建ABS国家管理体系;(3)明确ABS国家管理体系承担的具体职责。对行业协会帮扶措施建议:(1)为企业提供信息、知识、工具,加强能力建设,帮助企业了解相关国际性公约及法律政策;(2)在《行业指引》等规划文件中纳入A B S要求和指标;(3)研究外国获取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的隐蔽性,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监管办法提供建议;(4)增加基础研究投资,促进国内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天津是我国最早开展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城市之一,在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化学资源利用及海水利用科技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天津海水利用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海水利用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完善;(2)海水利用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加强;(3)海水淡化浓海水处理问题亟需有效应对;(4)缺乏鼓励促进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应准确把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出台实施配套政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发展海水循环经济、全面加强行业监管、推进宣传交流工作,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天津海水利用产业持续稳健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面向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探索面向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案,辅助于省级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决策。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需要满足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必用性"、"管用性"和"好用性"要求;(2)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总体框架,可从资源环境禀赋、资源环境承载状态和动态预警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案设计,需要选择适宜尺度,针对不同区域的主导功能如建设开发、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等设定差别化指标权重。研究结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立足点是高效集聚开发和分类分级保护,基础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需要识别资源环境本底的"短板"要素、明确当前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压力等级、实现对未来资源环境承载潜力的动态预警。  相似文献   

15.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探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内涵,揭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式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问题。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由自然系统的承载力、来自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压力以及由于管理及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润滑力3个力构成;(2)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可以解构为资源的承载功能、环境要素的容纳功能以及生态要素的服务功能3个层次;(3)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核心需求是摸清资源环境本底条件、科学评判当前承载压力的大小等;(4)面向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存在4个方面的逻辑问题: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能力与潜力之间的逻辑不清,生态要素承载力判断的逻辑缺乏,"木桶原理"复合思路与适宜性评价的逻辑矛盾,面向过去原则与面向未来预警之间的逻辑问题。研究结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只有明确评价对象,厘清评价中的逻辑问题,同时满足评价方案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才能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铁矿资源安全供给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资源制约作用日益加大,迫切需要利用全球化的资源配置条件,调整我国铁矿资源安全供给战略.目前铁矿石安全供给战略的选择应把握以下几点:(1)关注高峰时的安全供给:(2)坚持"走出去"战略;(3)确保国家经济安全;(4)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两只手"并重.文章在分析影响铁矿资源安全供给的关键因素基础上,设计了我国铁矿资源安全供给战略的核心架构,提出完善国家铁矿安全供给战略的总体思路:一是持续加大地质投入:二是整合国内钢铁行业,提高国际市场控制能力;三是从战略高度出发完善我国资源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创新矿产区划工作机制 加快找矿战略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矿产区划工作功能、内涵和领域不断扩大,地位更加重要。为加快实现找矿突破和资源可持续利用,须总结经验、深化认识;按照"统一部署、分级管理、常态工作、内外协调,突出找矿、多元服务"的思路,积极探索机制创新。为此建议:(1)健全法律法规,将矿产区划工作纳入政府管理职责;(2)建立经常性预算和专项预算结合的工作经费机制;(3)完善矿产区划工作体系,稳定中央和大区专业队伍,建立省区矿产区划常态化专业队伍;(4)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探索经费预算改革,调动非公益性地调单位参与积极性;(5)加强历次矿产区划成果信息的汇交、集成、保护、转化、使用制度,扩大社会服务;(6)立即开展全球和国际矿产区划工作。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紧缺与我国矿产资源战略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经济发展相比,我国的矿产资源面临着巨大的缺口。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必须重新审视战略体系,针对新的国内国际形势,建立新型的矿产资源发展战略。主要措施有:(1)建立稳定、安全、经济、多元的矿产资源供应体系;(2 )改善能源结构,清洁、高效利用能源矿产;(3 )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4 )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5 )对重要矿产资源实行战略储备。  相似文献   

19.
从空间规划改革的基本定位出发,推演出空间规划改革应遵循"空间治理"和"生态文明"的双线逻辑,并据此评判现行空间规划可借鉴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认为:(1)空间治理的对象是全部国土空间;(2)国土空间兼具载体、资源和生态三种属性;(3)治理关键是明确不同属性空间收益的再分配机制;(4)治理工具应选择建立基于国土空间属性的用途管制制度。  相似文献   

20.
国土开发扶贫机制的构建,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助推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乌蒙山区国土开发过程中面临着农民经营农村土地的积极性普遍下降,土地利用与经营成本抬升,土地开发的计划性与土地经营的市场化存在矛盾,新型经营主体短期行为突出,以及土地开发项目之间综合协调不够等问题。建议:(1)将政府对国土开发的投入成果转化为村级组织和贫困户的资产;(2)引导部分土地集中到贫困农户;(3)降低贫困农户经营土地的成本;(4)建立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经营的监督评价机制;(5)建立农业产业发展与土地开发项目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