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我国北黄海和南黄海两大海洋产业系统为基础,简述了海洋经济在黄海区域的发展格局。我国黄海海洋产业的发展与东北亚经济区和环黄海经济圈的发展大背景息息相关,区域内各主要港口存在激烈竞争,必须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加强合作。同时,新时期的区域海洋发展战略也使黄海海洋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环首都经济圈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进一步提高区域国际竞争力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区域经济、促进环首都经济圈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环首都经济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总体状况进行介绍,分析环首都经济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在借鉴国外发展现代服务业经验的基础之上,对环首都经济圈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2006-2019年我国11个沿海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除港澳台地区),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中国绿色海洋经济效率,并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考察自贸试验区建设对中国绿色海洋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波动情况呈现“N”字型;东部海洋经济圈绿色海洋经济效率相比于北部、南部较大,存在发展差异;自贸试验区建设显著提升了中国绿色海洋经济效率,对北部、东部海洋经济圈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对南部海洋经济圈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存在区域异质性。最后提出要提高涉海企业经营水平、完善政府支持体系从而促进我国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提升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4.
"泛北部湾经济圈"提出使北部湾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在此框架下,以生产函数模型为基础,推导出旅游收入模型和旅游收入乘数,并实证地对我国南方三大经济圈的旅游乘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乘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广西近年来的投资对广西总体经济的拉动效应大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这两个发达地区经济圈.而且相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来说,广西发展旅游业更能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为广西如何更好地融人"泛北部湾旅游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海洋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科学评估和测度海洋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从我国海洋经济现状出发,选取11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从总量、结构和区域差异三个方面结合所选指标对海洋产业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最后,结合沿海11个省市的海洋产业发展数据,对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三个典型产业进行区域发展差异的定量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城乡建设湖南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陈群元,喻定权(1-1)安徽省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郁玉兵,曹卫东(1-3)多经济圈重叠下的大连港口航运业外部一体化研究………………………………………………………………周学仁,李东阳(1-6)山东省欠发达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空间特征研究………………………………………………………孙晋芳,王慧(1-8)区域产业竞争力分析——以湖南省制造业为例…………………………………………………………………………兰海颖,等(1-11)中国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7.
论文运用面板数据估计方法,分析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海洋经济分异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海洋产业集聚对区域海洋经济分异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影响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外部性、涉海生产要素差异、专业化分工与竞争等方面引致区域海洋经济分异。这就要求合理进行海洋产业布局以优化海洋产业集聚水平,从而避免对海洋资源环境的破坏以实现区域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西在制定开发建设北部湾经济区域战略规划中,将旅游业列为五个重要发展产业之一,显示了旅游业在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中的重要位置。北部湾滨海旅游业具有跨越发展与持续发展相结合的优势,也具有北部湾文化协同发展的特色。在这种情势下,探讨北部湾滨海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和策略问题,就不仅仅是一种学术探讨,更是一种与现实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实践性操作。当前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优势与劣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挑战,抓住机遇,去迎接挑战。当下文化因子正在成为新形势下旅游竞争的关键因素,从"文化引入"策略出发,北部湾滨海旅游业发展应整合资源、调整结构、依托优势、凸显特色。  相似文献   

9.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前区域总人口已超过1亿,面临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国家发展战  相似文献   

10.
青岛市城市竞争力的多层次评估及提升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竞争力分析离不开特定的区域背景,但是区域选择不能仅局限于城市腹地,应根据需要在不同层次的区域进行综合评价;依据地理学区域的思想,结合研究对象的行政地位和区位特点,从全国、东南沿海和山东省3种区域层次评价了青岛市的城市竞争力;指出目前由于城市规模小、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局限,青岛市只能作为山东省内的核心城市;青岛市在外向型经济、港口经济、海洋经济、旅游经济等方面的优势,使青岛具有成长为更大地域范围核心城市的潜在竞争力;提出提升青岛市城市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兵团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经济总量逐年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区域经济竞争力逐步增强。但由于体制等原因,兵团区域经济竞争力相对薄弱。在兵团要在西北地区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区域间经济综合实力竞争日趋加剧的背景下,兵团现有区域经济竞争力已不适应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兵团区域经济竞争力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基础竞争力,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突破口.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发展不平衡、经济实力弱、产业层次相对低、发展后劲不足、城镇化水平低等问题,本文就如何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创新型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驱动力,海洋文化产业集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重要方式是集群的协同创新。论文在综合产业集群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剖析了促进我国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因素,发现了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在组织网络构建、协同创新成果分配、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集群开放程度、政府协调引导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希望加强我国海洋文化产业集群持续创新水平,促使海洋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政策协同视角,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探究气候政策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气候政策协同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当气候政策协同水平高于7.9时,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始凸显;气候政策协同水平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U”型影响,而对东部地区作用不显著;后巴黎时代气候政策协同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愈发显著。因此,要加强气候政策顶层设计,实现自上而下纵向协同;要利用政治优势和体制基础,加强政策主体横向协同;要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协调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充分流动,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以技术密集、技术创新为主要特色,农业科技开发、高标准技术示范、技术推广为主要内容,同时拓展以农业休闲观光为主的农业发展新模式。用农业科技的力量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收,带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对增强区域农业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脱贫步伐,推进农村小康社会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碎化指数、均匀度指数、均匀度指数(面积)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空间的集聚—碎化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区域合作的新兴机会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使整个区域呈现整体集聚的态势,但各地区经济基础与发展条件差异显著,加上区域开发时间短,导致集聚—碎化变化的总体趋势不显著。另外,区域内部各个城市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区域的发展越来越不均衡。  相似文献   

17.
利用ISM方法构建我国沿海地区陆海经济有序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陆海经济协同发展模型和陆海经济协同度模型,结合序参数方程平衡解的分析,对2005-2013年我国沿海地区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发展的有序度和协同度进行测算;通过分析陆域经济有序度与海洋经济有序度对海陆经济协同的影响程度,对陆海统筹规划提供定量的参考;最后,文章选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研究对象,进行海陆经济协同度典型剖析。结果表明,山东省与我国陆海经济协同结果类似,陆域经济有序度的增长速度大于海洋经济有序度的增长速度,2010年后陆海经济协同度呈上升趋势,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两个子系统相互促进、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18.
基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内涵,运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模型、核密度估计以及计量分析模型等,对2000—2015年我国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我国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但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并且区域差异逐渐扩大。(2)五大海洋经济区中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环北部湾经济区的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明显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沿海11个省(区、市)中,广东、上海、辽宁和海南的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3)我国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与海洋产业结构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海洋行政管理力度、资源利用能力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而与科技支撑能力、环境保护能力的关系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的海洋产业在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文介绍了1997年在澳大利亚开始实施的《海洋产业发展战略》的目的、总则、实施措施等有关内容,分析了该《战略》对澳大利亚海洋产业发展在管理、科教、产业发展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指出了其对中国海洋产业发展中重视海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贯彻环境与经济相统一的海洋开发原则、强化综合管理模式在海洋产业管理中的运用、积极提高我国海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参与国际分工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意义十分重大。为此,本次着重分析了京津冀城市协同发展的现状,学习与借鉴了日本首都圈城市建设的宝贵经验,并结合京津冀区域发展实际提出了参考对策,以为该区域城市群的打造及经济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