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层地温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通过热泵技术可实现冬季采暖、夏季制冷的双向应用。文章从天津滨海新区城市发展对浅层地温能资源需求出发,分析国内外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现状,评价滨海新区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提出适宜滨海新区的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方式及建议,为滨海新区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浅层地热能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浅层地温能资源丰富,其开发利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利用浅层地热能替代常规能源用于城市建筑的供暖和制冷能够有效地缓解城市生活能源使用的紧张状况.与普通供暖制冷方式相比较,地源热泵系统的初期建设投资费用较高,运行费用则相对偏低,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但节能效果显著,替代常规能源的同时减少了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的过程中,为避免其带来的风险,应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保障浅层地热能得到科学、合理和有效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沉积盆地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但目前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资源、产业、地域发展之间矛盾突出。沉积盆地中各类自然资源存在非常重要的自然机理影响和干扰,资源在空间上重叠分布是客观存在的,当前大型沉积盆地资源开发不当易引发资源浪费、安全危害、环境损害等问题,各资源部门与产业利益冲突造成盆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十分困难。建议:(1)将大型沉积盆地资源调查开发利用纳入各级空间规划和发展规划;(2)建立大型沉积盆地资源协调机制与信息共享平台;(3)厘清事权界限,统一盆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规范和标准,完善空间规划的弹性管控;(4)建立大型沉积盆地的国家资源保留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供给;(5)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鼓励矿业权人综合勘查开采。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有:资源调查评价与专项规划相对滞后;轻视地质评估,动态监测不到位;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职责不清等。在现有政策法规基础上,借鉴北京市、天津市的成功经验,提出南京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管理的建议:①加强组织管理,出台政策,明确各部门的分工与合作;②加强调查评价工作,编制开发利用规划,进行工程前期地质评估工作;③编制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标准,建立勘查资质管理和勘查报告审批制度;④制定地源热泵工程设计、审核及竣工验收制度;⑤建立示范工程评审制度和财政补贴制度;⑥构建动态监测网,开展执法监察工作。  相似文献   

5.
地热资源是未来的优势能源。我国地热发电的核心技术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地热发展存在着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不足,缺乏统一的开发规划、资源管理及利用不规范等问题。促进我国地热能开发的几点思考:(1)加大地热发电科研投入;(2)政府应加大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力度;(3)完善或增修地热开发相关法律;(4)引导传统石油开发企业积极参与地热开发。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山区沿江城镇建设与发展却常受到特殊地形和崩塌、滑坡、水库塌岸等地质灾害的限制和约束。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人为扩大增加地质环境容量很容易造成过度开发,对城市地质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和破坏。以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城市中的巴东、巫山、奉节三座城镇为例,通过预控制管理的理念来指导沿江三城镇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对其建设中实施的预控制措施及成效进行了梳理分析,为同类型城市地质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提供借鉴,为进一步研究地质环境资源保护预控制管理提出了思路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紧缺与我国矿产资源战略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经济发展相比,我国的矿产资源面临着巨大的缺口。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必须重新审视战略体系,针对新的国内国际形势,建立新型的矿产资源发展战略。主要措施有:(1)建立稳定、安全、经济、多元的矿产资源供应体系;(2 )改善能源结构,清洁、高效利用能源矿产;(3 )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4 )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5 )对重要矿产资源实行战略储备。  相似文献   

8.
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如操作不当对地质环境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地下水位的下降甚至地面沉降;二是地下区域性水污染,包括不同层位地下水混抽混灌造成污染、化学污染;三是地下热污染和地温场的变化。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正效应体现在:可有效缓解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减少对自然资源及环境资源的消耗。不同的地源热泵系统所产生的环境负效应是不同的,要考虑到其差异性,对地下水源热泵采取一定的限制性和鼓励性措施,重视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地质环境监测工作,逐步建立浅层地温能地质环境监测网,以标准来限制浅层地温能开发中可能产生的环境负效应。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减少建设占用耕地,节约利用土地,应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同时防止工商业废弃地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研究方法:以美国CERCLA法律和EPA工商业废弃地的定义为背景,介绍欧美工商业废弃地再开发的法律要求、实施步骤和技术要求;分析中国城市工商业废弃地再开发未能重视的原因,提出中国土地资源的管理必须加强对土地利用效率的监控与管理.研究结论:(1)土地分类中对城市建成区已经开发利用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需要分类统计管理;(2)在城市建成区土地管理中需要与环保部门合作对工商业场地的环境污染状况建立档案;(3)制定鼓励政策,将城市现有工商业废弃地的再利用作为城市土地整理的一部分,鼓励土地节约利用、减小土地利用的环境与健康风险,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4)制定城市土地利用分区法规,规范城市土地利用行为,鼓励开发利用城市区域工商业废弃地.  相似文献   

10.
从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格局出发,提出长江中游城镇规划建设土地利用区划的基本原则和评价方法,实证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镇规划用地格局,规划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规划建设土地利用可供给性分区,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1)差别化管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2)加强区域耕地布局和开发保护;(3)能源管网建设应注意不同地区的重大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建立完善产权制度、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是新时期自然资源管理法治化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文章以《民法典》颁布后产权制度变革为契机,结合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自然资源部组建后面临的新任务,逐层剖析自然资源与传统产权标的的异同,明晰自然资源的性质特点与分类,厘清资源与资产之间及相关产权之间的关系,提出界定自然资源产权、科学规范相关经济法律关系,强调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所具有的公权与私权双重性以及适用部门行政法与《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文章提出建立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思路:(1)明确自然资源产权主体与赋权方式;(2)坚持物权法定,将自然资源产权及相关权利纳入物权体系;(3)科学设定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4)产权设置目标方式体现公权与私权双重性;(5)实施差别化自然资源产权管理制度;(6)促进产权依法自由流转,推行资产化、资本化管理;(7)发挥综合管理优势,协同做好产权管理与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节约化石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促进低碳生活,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开发地热资源。目前我国地热资源主要用于高温地热发电,地热供暖,医疗保健,洗浴旅游,种植养殖,工业生产等方面,尚处于发展阶段。以后应采取的策略是:理顺管理部门之间关系,加快相关制度建设;加大地热资源勘探投入,做好开发利用规划;加强科学指导,促进地热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加强开采监管预警,保护地下水资源环境;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促进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提升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重点在提质增效,实现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提高单位资源的GDP产出率。新形势下矿业的战略定位包括:通过协调利益分配提升资源开发效益,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效益,推进矿业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平衡两种资源。对策建议:(1)优化资源供给结构实现质量变革;(2)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效率变革;(3)倡导创新型发展实现动力变革;(4)培育新型企业实现主体变革;(5)推动"藏矿于技"实现储备机制变革;(6)开展全产业链评估实现评估体系变革。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镇存量土地盘活难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城镇土地储备适宜性评价体系,对城镇建成区内所有地块的储备适宜性进行评价。评价体系包括年度储备适宜级,储备方式适宜级,储备用途适宜级,储备适宜宗地单元四个级别,分别提供适宜储备时间、适宜储备方式、后续开发适宜用途及程度、储备限制因素等信息。评价结果可为土地管理者提供详实直观的土地储备信息,为空间上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盘活城镇存量土地,优化城镇结构布局。  相似文献   

15.
转变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转型,是经济新常态下国土资源领域新趋势的迫切需要。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通过梳理武汉市土地资源特点,分析当前武汉市土地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主要有5个方面:(1)土地资源禀赋不足,耕地保护形势严峻;(2)建设用地规模快速增长,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3)建设用地低效利用,土地集约水平有待提高;(4)城乡发展不均衡,城镇内部建设用地结构失衡;(5)生态用地日益减少,生态承载问题凸显。基于现状特征和面临的挑战,武汉市围绕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模式转变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与探索,本文对此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坚持规划引导是统领、坚持底线思维是约束、坚持内涵发展是方向、坚持刚柔管控是抓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两淮煤矿区地面塌陷及治理现状的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分析了煤炭增长与矿城失地的矛盾根源,讨论了如何用整体的观点来考察煤炭增长与矿城失地的博弈关系,并提出了煤炭增长与矿城失地的应对之策:(1)煤炭开发必须科学规划;(2)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和土地资源;(3)煤炭开发中要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4)警惕过度开发危及城市地质安全;(5)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稀缺,因此,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文章通过对新加坡城市地下空间管理与规划的分析,认为其具有法律制度完善、规划体系科学以及管理体系综合高效等特点。建议我国在城市地下空间管理方面,要建立健全地下空间开发的法律法规,科学编制地下空间规划和加强多部门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上已位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也存在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资源家底不清、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出让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基于城市地下空间调查评价现状和管理现状,针对开发利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应通过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地下空间资源摸底调查、制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完善地下空间管理机制、规范地下空间使用权出让管理等措施,促进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安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认为安徽省自然条件优越、湿地资源丰富,具有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湿地是安徽省开展休闲娱乐、科学考察及生态旅游的重要场所;建立了安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出了安徽省湿地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揭示福建省2009—2018年碳排放约束下的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化特征,探究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Hicks-Moorsteen指数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1)福建省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碳排放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特征;(2)碳排放约束下的福建省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动态变化可先后分为连续下降和平稳增长两阶段,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呈逐年改善态势,其余城市则表现出波动式正向增长趋势;(3)能源结构系数与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呈显著负相关,而土地城镇化率、产业结构、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研究结论:推动福建省城镇建设用地的低碳与高效利用应根据各市经济发展特征,合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制定差异化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和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