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本世纪末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无论是增产1000亿斤的粮食,还是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都要加大农业综合开发的力度。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全国人均为1.4亩耕地,只相当于全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而且存在着继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粮食商品购销体制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业领域率先改革,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的合理变革,解放了广大农村蕴藏着的巨大的生产力,开辟了农业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的历史时期,农村各业生产的商品率显著上升。1982年与1978年相比,农村出售农副产品的金额增长幅度达98.9%,农村各业生产的商品率平均由41%上升为59.4%。在农业的全面发展中,老商品粮基地进一步巩固提高,新商品粮基地正迅速发展,粮食生产增长速度大大加快,商品率提高。从1950年到1959年,平均每年增产粮食84亿斤;从1960年到1969年,平均每年增产近150亿斤;从1970年到1979年,平均每年增产近205亿斤;进入八十年代的前三年,平均每年增产达444.6亿斤。1983年是变化巨大的一年,全国粮食  相似文献   

3.
<正> 一我国粮食的状况粮食在国计民生中占重要地位,我国食物消费中粮食热量占摄取总热量的85%以上。198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500亿斤,比上年增产89亿斤,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占世界粮食总量的17.7%。但由于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3%,因此,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只有652斤,比世界平均水平(841斤)少五分之一。建国以来,我国曾经是粮食出口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年平均出口粮食38亿斤。1961年开始净进口,1961—1976年平均每年进口粮食50多亿斤,近几年平均每年进口170多亿斤。我国是大豆之乡,产量和出口量历史上都居世界首位。1954年起美国大豆产量超过我国,1974年起巴西又超过我国。我国大豆产量降为世界第三位,并且由大豆出口国变为进口国,每年花费1.2亿美元进口8亿多斤大豆。  相似文献   

4.
2005年是吉林省提出变“快走”为“快跑”的起始之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粮食稳定增产、农业继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明确了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粮食总产量力争实现510亿斤,增幅达到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80元,增幅达到6%,力争实现8%。上半年,各地围绕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5.
康楠 《经济》2012,(12):32-34
10月23日,农业部宣布,今年秋粮丰收已成定局,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之下,"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近10年来,我国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但是,"粮食九连增"同时也令人喜忧参半.据国土资源部资料,我国粮食产区重心逐步北移,主要粮食产区的持续保障能力堪忧.耕地是粮食生产之基,粮食安全不仅与耕地数量有关,更与耕地质量有关,我国耕地保护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6.
2011年10月31日,全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民以食为天,粮价走势,日益成为关乎全球民生的一个首要问题.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占全球人口的18.5%.根据我国现有土地和人口两大自然情况,一项相对减少和一项自然增多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对粮价来说,必然呈现出一个逐渐上涨的趋势.根据2011年10月统计数字,预测我国粮食总产有望达到11000亿斤,实现连续8年农业增产.既然持续增产,为何我国市场粮价不见降低,反而不断上涨?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根据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理性地看待市场涨价现象,并做出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整个安全体系的基础,保护耕地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针对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研究员为代表的部分学者提出的“中国不存在粮食危机论”和“保护耕地错误论”,通过深入分析认为,从粮食需求量及基于耕地资源的粮食生产前景分析,在粮食自给率维持在95%的情况下,我国2020年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约为1.20亿hm^2(约18.0亿亩),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全国粮食基本自给的“红线”,难以逾越;从国际粮食贸易市场看,最多只能满足中国粮食需求总量的5%~10%;从政治和整个国家安全角度看,也不可能依靠外国入来养活中国人。因此,茅于轼先生的“中国不存在粮食危机论”和“保护耕地错误论”是非常让人费解的,它将危及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以及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未来中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现粮食自给率95%的难度巨大,但只能迎难而上,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8.
段国廷 《经济问题》1989,(11):39-42
一、严峻的粮食生产形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晋城市的粮食生产呈现出发展势头。1984年,总产量达到13.4亿斤,比1978年增长33.5%,上了一个台阶,但接着出现了连续四年的徘徊,除1985年特殊干旱外,其余三年都在11—12亿斤之间,没有突破12亿斤。与此同时,粮食消费量不增长。1938年与1984年相比,全市人口增加5.1万,增加粮食消费2000多万斤;肉类总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2011年,黑龙江省与全国一样,农村农业得到了极大发展,粮食和农民收入实现了八连增,粮食总产量1114.1亿斤,2011年超过了我国粮食大省河南省,跃居全国首位.商品粮达到893.2亿斤,商品率达到80%.黑龙江省实现了粮食总产量、商品粮双第一.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7000元大关,达到7590.7元.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收入结构也有很大变化.黑龙江省农业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0.
<正> 栾城县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农业人口264,000人,农业劳动力118,000人,集体耕地448,000亩,农业人口平均每人拥有耕地1.7亩,每农业劳动力平均负担耕地3.8亩。农业生产以粮棉为主,粮田面积30多万亩,棉田13万亩。近七、八年来,粮食生产发展很快,是全国闻名的粮食高产地区之一。由于它地处冀中平原,地势平坦,便于机械耕作,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很快。截至1977年,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马力99,231马力,每亩拥有农业机械0.209马力,灌溉用电量35.8度,施用化肥161.4斤,农药7.5斤。从农业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来说,已达到一定水平。目前,正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力争在今年实现机械化。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粮食和耕地问题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成林 《经济地理》1998,18(1):91-94
1引言安徽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之一、全省土地面积虽仅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45%.但1995年耕地面积、粮食产量、油料产量、棉花产量分别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粮食总产量。油料总产量、棉花总量的4、52%、5.53%、8.52%和6.31%。安徽省是全国十大粮食调出省份之一。主要农产品商品量均具全国意义。与此同时、安徽省人口在继续增加、耕发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继续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客观分析安徽省粮食生产和耕地的历史与现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正确认识安徽省农业生产形势.实现农业大省向农…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特别是粮食,是掣肘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80年代中期以来粮食生产的两次波动,都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第一次是1984─1988年。1984年,粮食产量登了8000亿斤的新台阶,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平稳。但是,后来由于放松了粮食生产,致使粮食生产连续几年停滞徘徊,到1988年便发生了改革以来的第一次高通货膨胀,通涨率达18%。 第二次是1990─1994年。1988年后接受教训、中央狠抓农业,1990年粮食生产一举登上了9000亿斤的台阶,再加上其他措施,市场物价趋于平稳。但是,由于再次放松了农业,致使粮食产量一直在9000亿斤左右徘徊。到1994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3.4%。由此可见,加强农业基础,保障粮食供给,对反通货膨胀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此同时,粮食生产对经济体制的转轨有着重大的影响。粮食供给增长,会推动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相反,粮食供给紧缺,会阻滞改革。使计划经济体制得以延续。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1985年开始取消了统购统销制度。这是我国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迈出的重要一步,是由粮食增产而推动的一种历史性进步。然而,一旦粮食供给出现严更短缺,旧体制又可能回潮。1995年下半年,有的地方恢复了按粮证或粮票供应粮食的老办法,就是由粮食供给紧缺而?  相似文献   

13.
秦云龙 《经济》2023,(12):54-59
在历次考察、座谈中,习近平总书记尤其重视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占到全国的五分之一以上,是名副其实的粮食安全“压舱石”。在东北三省,黑龙江省高标准农田超过1亿亩,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三大指标多年来均居全国首位,可以说是我国粮食安全分量最重的一块“压舱石”。这得益于黑龙江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高效农业管理等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升级的逐步实现。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黑龙江农业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我省受国家保护的优势产业,2004年.国家对农业开始实施“一免两补”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实现了“两增加,一提高”。即:粮食总产增加,全省粮食总产627亿斤,比上年增加124.6亿斤.商品量增加,全省粮豆商品量达406亿斤.比上年增加122.6亿斤;粮食品质提高,各粮食品种质量是近几年来最好的。在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形势下,我省的涉粮企业也积极抢占市场,努力把农业丰收。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问题过去是个禁区。农村劳动力的利用基本按照一个模式安排,似乎只有把现有三亿左右农村劳动力固定在十几亿亩耕地上,甚至仅仅固定在粮食生产上,才是天经地义的。现在我们提倡从实际出发,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人们开始认识到农业劳动力的绝对和相对剩余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在人类社会历史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过多次。世界各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明了世界人口城市化和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业生产的共同趋势。1925年世界总人口是19.28亿。当时农村人口有15.23亿,占总人口的79%,而且绝大多数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1980年世界总人口增加到44.13亿,增加了118.89%。农业人口增加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介休县共有33万人口,43万亩耕地。近几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巩固和完善,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上风调雨顺,粮食生产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去年总产达到2.17亿斤,创历史最好水平。但是,从前一段我们对农村的调查来看,农业生产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制约着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其主要表现:一是去年国家调低了粮食(主要是议价粮)收购价格,种帐户收入减少,而今春部分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贯彻执行“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和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促使农业全面、迅速发展,特别是粮食连年大幅度增产,1984年粮食总产量为8146亿斤,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是,1985年粮食产量急剧下降,比1984年减产了500多亿斤,以后几年,粮食生产出现徘徊。粮食生产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广东农业形势继续向好的方面发展。概括起来是:(1)粮食生产从91-93年的三年滑坡转为持续三年恢复增长,去年全省粮食总产达378亿斤,接近历史最高水平;(2)以种养业为主的商品农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农业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素有“祖国粮仓”之称,历来是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省份之一。1979年,全省粮食产量达443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67%。1980年,全省虽然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比上年减产,但仍完成了国家征超购任务。  相似文献   

20.
粮食供求区域平衡政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迈上7000亿斤、8000亿斤、9000亿斤和10000亿斤四个台阶。粮食生产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向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但近几年我国耕地面积连续减少,粮食播种面积由1999年的近17亿亩,降到2003年的15亿亩以下,减少约2亿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