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建刚 《特区经济》2009,(11):16-18
权力与责任是不能分离的,有权力就必然有责任。行政问责制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政府官员出现言行不当或违反民意的行为而对其进行道德和政治责任追究的机制,充分体现了权责对等的管理原则。问责制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在理论和实践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探索。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政务公开、完善行政问责立法、强化异体问责、营造"问责文化"等方面深化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2.
危机频发的风险社会凸显了政府的安全保障责任。政府作为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和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应当负起公共危机的管理责任,以保障公众安全利益。为了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切实监督和落实政府的责任,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成效,有必要建立危机管理问责制。政府没有履行好危机管理中的责任,损害了公众利益或影响了社会稳定,要被问责,即要受到政治问责、法律问责、事前决策问责和绩效问责。  相似文献   

3.
于乐昆 《魅力中国》2011,(1):179-180
以引咎辞职为主要形式的问责制度即让掌握公共权力政府官员对其行动负责,体现了“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宪政思想,是建立责任政府的必须要求。在我国当前的政治形式之下,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权力问责制度,对于防止和治理腐败,加强廉政建设还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问责制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反腐败体系。  相似文献   

4.
林文静  姚远 《魅力中国》2011,(21):52-52
行政问责制是一个国家政治监督制度的有机构成部分。在国外,为了限制和监督政府及其官员的权力,许多国家都实行了行政问责制,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关于行政问责的制度体系。而在我国,“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执政理念还未得到真正贯彻落实,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我们应注意了解并借鉴国外行政问责的实践经验.对于推进我国责任政府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以期对我国建立和完善政府官员问责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行政问责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中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是建立在权责对等原则基础上的民主价值理念和政治运行规则。目前,我国将建设责任政府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全新理念,正在推动着行政问责由理念走向实践、由幼稚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行政问责制是对政府的违法或不当行为及其后果追究责任的制度。行政问责制度是民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的一个重要实现途径。行政问责制的推行和完善,对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建设责任政府,建立一套有效的权力运行和制约机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要实现以加强行政问责制为突破口,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把我国政府建设成为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就必须健全完善行政问责监督机制,加强问责客体的责任约束,保证行政问责制度的合理性、权威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纵观因公共危机事件中被问责官员,在赋闲一段时间后,悄然离奇复出.问责官员复出中信息不公开不透明,既未吸纳民意,又缺乏复出任职前的任用公示,引发公众强烈质疑.这与我国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传统吏治文化的消极影响,官员问责制尚不健全等因素密不可分.因此,应该通过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体系,革新传统消极吏治文化,健全问责官员复出制度等途径,完善问责官员复出过程中的信息公开.使其复出置于法律和民意的双重监督之下,从而构建一个回应性强、对公众负责的政府.  相似文献   

9.
基于政府绩效评估的结果,问责主体依法定程序追究没有达到基本绩效目标的政府组织及其公务人员的公共责任的过程就是绩效问责。它关注于官员的有效政绩和贡献。在绩效问责制下,“无过”并不能成为逃避责任的借口,政府官员会因为没有达到应有的绩效水平而被追究责任。但目前在我国要实现绩效问责对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积极履行其职能的推动作用,还有一些必须要克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姜国辉  许丽娟 《魅力中国》2011,(11):125-125
2003年的非典掀起了全国性的“问责风暴”,官员问责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随着问责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问责速度越来越快,问责力度也越来越大,但是问责制在制度设计和操作层面仍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从问责制度的问题出发,力求从理论、法律政策和机制层面寻求完善问责制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1.
官有权,必有责,有多大的权利,必然要附带多大的责任,因此,行政领导问责制应运而生,以便有效的制约行政领导的"责"与"权"的不对等以及权力运用的不正确。在政治文明建设的今天,行政领导问责制的实施更是促进了其进程,使得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但随着问责制强度的加大,由问责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导致问责的不合理性等问题摆上了台面。本文着力研究由行政问责程序化所带来的不良表现,并对其改善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环境行政问责制理论研究和实践刚开始,学界认识不一.本文在界定环境行政问责制概念基础上揭示了科学内涵,厘清性质与功能并从责任政府和公众参与两方面提供理论支撑,以期实现环境行政问责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2003年非典时期,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在突发灾害事件中,短时间内就同一问题连续地、大范围地追究官员责任.从此,官员问责开始走入了公众的视野.文章从问责制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我国目前问责制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健全完善我国问责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我国问责制的推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问责制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与实质,也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一套完善的问责保障机制,对政府实施有效的问责必然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也是服务型政府的核心与实质。指出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关键,即推行“异体问责”,实现问责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政府问责制肇始于"非典"肆虐的公共卫生危机.从政府问责制运行来看,由于在问责主体、责任追究、责任划分和问责监控等方面还存在"缺位"的问题,使得政府问责制不能发挥其实效.因此,有必要构建新的运行机制体系,以完善和发展政府问责制.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存银 《魅力中国》2010,(31):46-47
行政问责制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而实施的、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后果的一种责任追究制度。行政问责不仅要求犯错违法要追究,而且公务员能力不足、推诿扯皮等官僚主义作风,甚至公众对政府及其行为的合理怀疑等方面都要追究责任。随着我国政治文明的不断向前发展,行政问责制正逐步从政府管理中的一种应急措施变成现代政府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7.
论政府审计问责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艳 《辽宁经济》2006,(4):26-26
一、关于问责制的相关理论 所谓的问责制是指政府应该是一个能够接受公众问责的政府。政府为公众负责,同时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又由各级负责任的公务员来履行职责。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政府及其公务员必须承担应由它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袁芳  方良平 《老区建设》2010,(14):24-25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行政问责法治化能有效防范行政问责制在执行中走样、弱化,最大限度地杜绝"假问责"。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的问责,是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关键。通过对决策失误、违法行政、执行不力、效能低下和处置不当等实施问责和责任追究,将不断提高公务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试析异体问责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苗 《理论观察》2009,(5):63-64
有人把2008年称为“官员问责年”。目前,在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推行与实施,还存在较大的困难与阻力,其中异体问责的种种不完善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要从加强人大的问责,保障和维护公开参与问责的机制,加强新闻媒体的舆论问责等方面来完善异体问责。  相似文献   

20.
马燕 《魅力中国》2009,(21):209-210
行政问责制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是我国迈向责任政府的重要一步。我国目前启动的问责制主要还是同体问责,但问责制重在异体问责,离开异体问责的问责制是苍白无力的。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行政问责制建设中在异体问责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善对策,在加强同体问责的基础上,合理协调异体问责,从而完善行政问责体系,有力推进责任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