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中部等地区是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内容包括转型政策框架、主要地区与行业范围、固定资产抵扣情形与限制情形、抵扣方法与退税程序等方面。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及时改进增值税转型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构建新型的增值税体制。  相似文献   

2.
2004年至2008年,国家先后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等进行了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内容包括试点转型的主要地区与行业范围、固定资产抵扣情形与限制情形、抵扣方法与退税程序等方面。试点工作运行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在进一步推行过程中,要采取相应措施,构建新型的增值税体制。  相似文献   

3.
2005年1月1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今年我们将在总结去年下半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搞好东北地区部分行业增值税转型改革的试点工作。与此同时,国家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互相配合,在总结东北地区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增值税转型改革在全国推广的方案。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增值税转型改革后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探讨。一、会计科目的设置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后应增设的会计科目:1.在“应交税金”科目下增设“应抵扣固定资产增值税”明细科目,并在该明细科目下增设“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转出”、“已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等专栏。“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专栏,记录企业因购进固定资产或应税劳务等而支付的、准予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或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购固定资产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转出”专栏,记录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因某些原因不能抵扣而按规定应转出的进项税额。“已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专栏,记录企业已抵扣的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2.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下增设“新增增值税税额抵扣固定资产进项...  相似文献   

4.
东北、中部等地区的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工作量大、操作繁琐、计算比较麻烦、增量抵扣范围偏窄、现行规定太宏观、引发骗税与企业假重组、产生了一定的就业压力等。应进一步完善增值税转型政策体系;改革豁免欠税办法,调整优惠政策,适当扩大地方税权;加快转型专业人才培养步伐,积极发展税务代理制度;加大增值税转型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转型方案应体现以下几点精神: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应实行全额抵扣;存量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予抵扣;不应单独对存量固定资产辅以加速折旧的补偿措施;允许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的范围,应与东北地区的试点保持一致;尽快在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相似文献   

6.
从2004年7月1日开始,国家在东北老工业基地8个行业推行了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工作,到2007年7月1目,在中部地区六省份的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进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增值税转型刺激了投资,拉动了内需,促进了试点地区的经济增值。但存在的减少财政收入,固定资产增值税实际抵、退操作困难,对就业产生压力等实际问题应当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7.
增值税转型是增值税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消费型和生产型两种类型的增值税各有利弊。当前的税收环境为实现增值税转型提供了时机。要实施增值税转型,应确定固定资产的抵扣范围,确定税率,增加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2004年东北老工业基地税收优惠政策先行试点,到2009年增值税转型改革全面实施,辽宁省成为增值税改革的亲历者和受益者。2009年-2012年,辽宁省企业共申报固定资产抵扣税款577.55亿元,折合投资3974.93亿元。本文从固定资产抵扣税款指标入手,反映、分析辽宁省投资状况,探讨投资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加强和优化辽宁省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孙玉庆 《新智慧》2004,(10B):39-40
正在酝酿的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主要对象是增值税转型,即将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允许企业抵扣新增机器设备投资中所含增值税的进项税金。这一改革将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并最终影响到企业期末编制的对外财务报告。本就新一轮税制改革对现行的会计制度可能产生的影响谈一些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对购进固定资产所负担的税款不予抵扣。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生产型增值税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而且对企业的R&D投入产生了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尽快全面实施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扩大增值税的抵扣范围,对中试产品免征增值税,加大增值税政策的产业导向。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了《增值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将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这是继“两税”合并后,我国税制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新条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变化:①允许抵扣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②将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  相似文献   

12.
增值税转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消费型增值税,这次改革对我国经济生活的影响将会十分深远.首先是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在转型时期由于允许外购固定资产实行购进时抵扣税款,会使当年财政收入大幅度降低;其次是对企业固定资产更新的影响,消费型增值税将会使企业的设备更新速度加快;另外,随着消费型增值税改革的深入,还将会影响到修理行业等.  相似文献   

13.
赵文淼 《新智慧》2004,(7A):30-31
增值税税收政策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的改革将在我国的部分地区进行,其主要内容是: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时支付的增值税税款,不再计人固定资产成本,而是确认为进项税额,抵扣当期产品销售过程中的销项税额。该政策的实施将对企业会计报表和财务指标产生影响。本拟对增值税政策转型前后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梁瑞红  陈爱林 《新智慧》2005,(11):23-24
根据税金价值构成的不同,增值税可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三大类型。我国在东北地区“六大行业”开始试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标志着我国部分地区增值税税收政策正在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增值税转型的内容为:将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所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增值税款作为进项税额抵扣,不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中。这势必对会计处理产生一定影响,笔拟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2004年至2008年,国家先后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等进行了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试点工作运行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进一步推行过程中,要采取相应措施,构建新型的增值税体制.  相似文献   

16.
根据税金价值构成的不同,增值税可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三大类型。我国在东北地区“六大行业”开始试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标志着我国部分地区增值税税收政策正在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增值税转型的内容为:将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所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增值税款作为进项税额抵扣,不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中。这势必对会计处理产生一定影响,笔者拟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一、增值税转型前后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分析企业外购的固定资产按照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抵扣固定资产增值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科目,按照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当购入的固定资产发生退货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例1:2004年10月6日,A公司购进用于管理的设备一台,不含税价款为400000元,增值税额为68000元,该款项通过银行转账支付。该设备预计使用4年,预计净残值为4000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增值税转型前后的会计处理如下:1.取得时。转型前:借:固定资产468000元;贷:银行存款468000元。转型后:...  相似文献   

17.
1994年元月1日实施的新税制改革中.增值税改革是关键.而新实施的增值税暂行条例中有一项重大改革.就是实施凭国家印发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增值税款进行税款抵扣的制度。因此增值税专用发票不但具有一般普通发票在纳税人经济活动中商业凭证的职能,  相似文献   

18.
增值税转型改革后,进项税额抵扣范围、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以及部分增值税优惠政策均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方面有利于我国企业伺机进行设备更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营造公平合理的税负环境,促进各行业协调发展。我国企业要根据形势的变化,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当前企业经营情况,及时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增值税转型改革已在我国部分地区推行。本文分析了增值税改革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并就现阶段我国增值税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我国应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增值税转型的改革,全面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增值税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 ,一些固有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 ,严重地束缚着经济的发展。在“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 ,将设备投资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的精神指导下 ,我国增值税改革势在必行。首先要明确增值税改革的必要性 ,弄清现行增值税征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然后再提出和落实在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