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当前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备受诟病,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储备货币制度改革成为后危机时期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回顾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对当前国际储备货币制度反思成果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国际储备货币制度的改革历程,并提出中国参与国际储备货币制度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黄宇红 《时代经贸》2009,(3):102-103
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国际社会至今还无法准确判断它的负面影响。本文试图从宏观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视角来考察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传导机理。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以美元为主导地位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失衡是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次贷危机的传导机理是次贷市场危机→信贷体系危机→实体经济危机→美元地位危机,美元的主导地位将终结。随后,对我国如何应对次贷危机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有很多原因促使银行危机成为最近一段时期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这些原因包括银行危机在国际范围内的频繁爆发,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债务危机交织在一起,以及银行危机对一国生产造成的巨大损失等方面。本文将结合国际社会对于银行危机的判定标准以及我国银行体系的实际情况,重在阐述这样一种观点:虽然目前银行危机由于政府提供了大量的隐性担保而得以抑制,但在长期内,银行危机仍有可能从越来越多的银行失败蔓延开来。消除隐藏在我国银行体系内潜伏的巨大风险,将银行危机扼杀在萌芽阶段,将是下一步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是国际服务贸易开放程度较高的一个领域。在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谈判的报价单中,主要发达国家成员承诺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基本不对建筑业的跨国消费和商业存在加以限制,这就为国际工程承包商提供了较好的市场准入条件。各国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也推动了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扩张;亚洲经济从危机中复苏,建筑市场将重新启动;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这些因素都为我国的国际工程承包商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而新加坡是我国施工企业进军国际承包市场理想的桥头堡。 根据新…  相似文献   

5.
国际货币危机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经济师》2005,(6):255-256
随着国际货币危机的频繁发生,国际货币危机理论也日趋活跃。这类理论主要集中在对国际货币危机产生的原因和传染机制两方面进行解释。文章首先介绍了解释国际货币危机产生原因的三代理论模型,然后概括了有关货币危机国际传染机制的相关理论和模型,最后综合分析了现有货币危机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以后的理论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金融危机频繁发生,金融全球化增加了其传染性。本文在回顾两次金融危机的基础上,从社会心理和决策心理两个角度,分析了金融危机和国际冲突的内在关系。当金融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时,通过作用于社会心理与决策心理,从而增大了国际冲突发生的概率。因此,应对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予足够的重视,谨防引发国际冲突。  相似文献   

7.
卢江  黄旭 《经济纵横》2023,(10):24-31
当代资本主义陷入了系统性危机,表现为由内在关联的、超越一定范围的多领域对抗性矛盾相互交织影响的整体危机。《资本论》中阐述的基本原理对当代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具有显著的逻辑批判张力。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系统性危机的实质是资本逐利本性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终结。资本积累理论阐明了从国内扩张转向国际扩张下系统性危机从可能转向必然的具体机制。资本循环理论刻画了系统性危机在经济领域内部、非经济领域内部和彼此之间的生成演化路径。在危机中,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孕育的新社会因素不断生成。资产阶级执政党的改良主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平缓了系统性危机的消极冲击,但无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被取代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金融危机频繁发生,金融全球化增加了其传染性.本文在回顾两次金融危机的基础上,从社会心理和决策心理两个角度,分析了金融危机和国际冲突的内在关系.当金融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时,通过作用于社会心理与决策心理,从而增大了国际冲突发生的概率.因此,应对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予足够的重视,谨防引发国际冲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际工程业主方越来越关注工程项目实施对周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这对中国的国际工程承包商的环境和社会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中国国际工程承包商编制环境和社会管理计划时遇到的问题入手,简述了环境和社会管理计划编制的主要内容;总结了该文件编制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粮食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梳理了世界近现代的粮食问题,利用多个角度的历史数据分析了19世纪末期以来的几次主要的世界粮食市场危机的成因和影响,并着重突出了国际粮食体系的概念。粮食体系包括粮食的生产、分配与交换关系,从属于总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现代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国际粮食体系的危机与重建,这个过程过去没有,以后也难以真正解决全球的粮食问题。世界需要探索新的可持续的粮食方案,而中国可以提供自力更生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环球金融危机使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虽然当前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方案有很多,但是面对金融危机时,国际社会做应当做的不是寻找美元的替代品,而是纠正导致金融危机的制度性缺陷。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各种社会危机频频发生。分析了社会危机的基本特征,划分了社会危机的4个发展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危机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主权债务的现状分析及其风险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债务危机频繁发生,陷入危机的国家都遭受了重大损失。2007年由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经济衰退使一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陷入债务危机,造成了全球的金融动荡。为此,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控制外债流动性风险、增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其影响力廷至今日而未艾.从表面上看,引起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则是“内需过度”或“监管不力”.但是,当我们揭开其层层面纱透视其本质时,发现次贷危机背后却是信用危机、美元危机.美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积极出手救市,救助措施短期内可以使市场恐慌状况有所改善,但很难改变美国及整体西方世界经济萎靡的长久趋势.国际金融体系的结构在全球化的今天已经变得非常脆弱,主权债务和流通性问题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生矛盾.  相似文献   

15.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金融国际化备受质疑。面对危机,应该客观地看待金融国际化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在后危机时代,为夯实国家金融安全基础,防范金融危机,中国不仅不应放慢金融国际化的步伐,反而应主动融入金融全球化的浪潮,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国际化演进进程,以缩小国间制度落差;借世界金融格局变革之机,积极参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金融秩序重构,提升话语权;在遵循一定协调原则的前提下,主动参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强化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联手防范金融风险的国际传递;紧跟国际监管趋势,宏观与微观审慎监管并举,构筑国家金融安全的监管防线。  相似文献   

16.
天津大学国际工程管理学院是在原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的支持与推动下,于2001年12月18日正式成立的.学院成立以来,秉承高水平、国际化、开放式的发展定位,依托天津大学丰富的学术及社会资源,以社会需求为基础,致力于国际工程管理的科技创新,面向政府和企业,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咨询和培训服务于国家"走出去"战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天津大学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见证并推动了我国国际工程管理学科和专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也为我国国际工程市场的开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在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性债务融资出现了超常增长,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和社会热议。客观上看,地方政府性债务融资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资金支持,在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和抵御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成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多发中心(尽管危机的源头不一定全在这些国家),危机不仅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整个国际经济环境增添了许多变数,因此,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构,尤其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问题,便成了近20年来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在IMF贷款问题上,主张取消IMF的长期贷款业务,不主张扩大国际金融危机救助规模,是目前美国的主流观点。由于美国是当今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霸主”,其意见将直接左右着国际金融体制的改革走向,所以美国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上的一些观点值得发展中国家关注。  相似文献   

19.
王曙光  段君 《经济》2014,(8):110-111
正随着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以老年人为目标客户群的养老产业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和未来经济增长点。在近期由爱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生命时报社联合主办的"中国社会化养老·爱晚工程2014版纳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养老服务行业的代表以及主流媒体200余人,围绕"中国社会化养老"主题,从全球老龄化的现实危机入手,全方位、多层面、大规模、国际视角地就中国社会化养老展开了精彩研讨,为破解养老困局,应对"银色浪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并伴随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经过这些年的逐步发展,在美国次贷危机阳欧债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经济的方式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服装手工制品、农副产品出口和工程承包等劳动密集型出口领域,而是逐渐依托多年的走出去经验和强大资本实力参与国际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