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魏天红 《魅力中国》2010,(21):82-82
对历史要辩证的研究,戏剧艺术对传统的一要遵循,二要创新,二者并举。没有不变的事物,也没有不创新的艺术,戏剧艺术只有不断创新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张倩 《魅力中国》2011,(18):98-98
戏剧艺术作为一种植根于社会大众主流审美意识形态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与时代的变革,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今社会信息化、产业化、多元化的脚步逐渐加快,因此人们的审美意识形态也因此而发生了巨变。由此不得不说戏剧艺术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衍生出的新的机遇也带给戏剧上升和创新的可能,多元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产生了不同的戏剧作品,彰显了不同的戏剧审美意识,共同营造了戏剧舞台艺术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刘飞 《魅力中国》2014,(23):120-120
舞台戏剧艺术对曲剧戏剧的演出效果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来布置舞台,从而为表达曲剧戏剧的主题渲染曲剧戏剧的气氛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配合演员表演,吸引观众进入曲剧戏剧的氛围。这一切对舞美设计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加强剧本的解读,要懂得室内设计,服装等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叙事性、舞台、音乐、传播等方面阐述了戏剧的多层次性。指出,发展与创新是艺术的生存之魂。戏剧各部分与时俱进,不断为戏剧增光添彩,正是因为其形式的多层次性,戏剧才得以生生不息,光芒不减。  相似文献   

5.
赵静 《魅力中国》2013,(13):77-77
戏剧服装文化是戏剧文化与服装文化双重作用的结果,是戏剧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舞台剧中重要的视觉形象之一,服装对塑造人物形象、升华作品主题和营造舞台氛围都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适应戏剧内容的要求下,突显出戏剧的冲突性,并向观众提供诸多戏剧信息。自从有了戏剧表演艺术,戏剧服装便应运而生,这一区别于生活服装、流行时装的特定的舞台人物外部造型手段,伴随舞台布景与装置、舞台化妆与道具、舞台灯光与音响之间的融合与互补,共创舞台美术视觉效果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张志勇 《魅力中国》2013,(28):112-112
戏剧艺术系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有了剧作家的剧本创作才有表导演艺术;有了表导演艺术,才有观众的观剧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7.
刘杨 《魅力中国》2009,(4):17-18
本文主要从文体渊源、宗教渊源、戏剧冲突、高潮起落、戏剧结构、写意与写实、戏剧效果等七个方面阐述了中西戏剧的异同。指出:中西戏剧之间虽存在诸多方面的不同,但是这些不同正在互相渗透和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8.
邢珍珠 《魅力中国》2011,(10):324-324
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灿烂的戏剧艺术瑰宝之一——评剧,借助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著名号召,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戏剧展演的热潮。优秀剧目层出不穷.歌颂党、歌颂人民成了当时百姓生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戏剧的形式歌颂社会主义是时尚。也是广大戏剧工作者的责任,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为人民群众奉献了一部部优秀评剧剧目。为社会主义文艺舞台带来了繁花似锦的春天。  相似文献   

9.
王战备 《魅力中国》2013,(19):146-146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在世界的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世界的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拥有几百个剧种、多达上万个剧目的戏曲,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扎根在广大群众之中。正是由于戏曲表达了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载歌载舞,说、唱、表兼重的戏剧形式,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0.
赵威 《新西部(上)》2009,(10):225-226
本文从交际法理论基础出发,通过戏剧与电影表演的实例分析论证了戏剧与电影表演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优缺点及解决办法,认为戏剧与电影表演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有寿1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也指出了戏剧与电影表演应用于英语教学中的不足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徐伟 《魅力中国》2013,(16):80-80
舞台戏剧艺术是综合艺术,它是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文学艺术因素构成的。舞台美术又是由布景设计与制作、服装服饰、化妆造型、道具设计制作、灯光照明艺术等组成的统一体,并有机协调地融合一起、而形成给观众观赏,让观众想象,震撼观众心灵的戏剧舞台艺术。在戏剧舞台艺术中,道具却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它以顽强的生命力继承和发展着,道具常常以自身优美的造型,少而精的简洁运用.司空见惯的寻常品貌,然而又是非常典型的生活器具,出现在戏剧舞台上参与人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时也参加社会活动和不同类型的斗争。  相似文献   

12.
李渔和高乃伊分别是中西方17世纪最优秀的戏剧理论家。他们对戏剧价值问题的看法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强调戏剧给观众带来愉悦感、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与道德功能,使得戏剧背负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即使用当代视角来解读,也具有相当的意义和价值,表现出明显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3.
赵刘敬 《魅力中国》2013,(20):123-123
在社会经济与科技高度发达,为更好的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塑造更加生动、形象、鲜活的戏剧性人物,我们作为与戏剧表演的人员都应该坚持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生活、熟悉生活、贴近生活、准确的把握住生活与戏剧表演艺术之间的特定联系,这样就能够是人民的现实生产生活通过戏剧表演舞台表演的淋漓尽致。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人民对戏剧表演艺术的审美要求也在慢慢提高,因此穿透的老旧的戏剧表演艺术流程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困难与挑战,所以,我们作为与戏剧表演的人员一定要认清当前的严峻发展形势,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并不断的寻求开拓与创新。表演是中国戏曲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对生活的模仿,更是对生活的概括、夸张、装饰甚至变形;程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方面演员需要经过长期的形体程式技巧训练,形体动作才能完全适应戏曲舞台的需求,另一方面演员必须要向生活学习,运用所学技巧结合生活体验,在舞台上将剧目所要呈现的内容得到准确、生动、鲜明的体现,才能演活角色,服务好剧情需求。试想一个演员不具备腰功、腿功,台步走不了,靴子不听使唤,那怎能叫演戏?演员没有生活,也一定演不好或演不像戏。  相似文献   

14.
尽管戏剧的表现形式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和地域性,但其本身的教育性质是相同的,戏剧的教育作用也一直都受到人类的肯定。戏剧活动不仅只是为了娱乐大众,更是一种知识传承的手段。厘清教育戏剧的概念,辨析教育戏剧与传统戏剧之间的区别,审视教育戏剧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教育戏剧本土化的现实意义,更好的发展教育戏剧。  相似文献   

15.
刍议戏剧表演的独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芹 《魅力中国》2014,(14):117-117
戏剧表演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在戏剧表演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人物的塑造是戏剧艺术核心内容。在戏剧舞台上演员用实力俘获观众,为演艺事业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16.
二人转是东北特有的艺术表演形式,至今已有近三百多年的历史,大约伪满时期即20世纪30年代才最初定名。其中古代戏剧对二人转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来探讨二人转剧本创作与古代戏剧作品的关系,以及二人转独特的表演艺术对古代戏剧作品的传承,改造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贾秋宇 《魅力中国》2013,(14):107-107
本文通过对《蒋公的面子》中内容的分析和对时代背景的探讨,将戏剧与文学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其中的文学思想和剧作家向我们传达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8.
西方戏剧中的荒诞派戏剧以反戏剧的激进姿态。全面挑战亚里士多德式的戏剧形式。从反摹仿、反动作、反结构、反教育意义等方面颠覆了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动作说”、“情节结构说”、“陶冶说”,实现了对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颠覆和超越。  相似文献   

19.
郎元智 《魅力中国》2013,(11):55-55
戏剧文化是近代辽宁地区市井休闭娱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代辽宁地区的戏剧大致可以分为本省地方戏和外部传八的戏剧两大类型。由于受民族、地域不同的影响。各个剧种在辽宁的发展、演进也有所不同,退渐形成独特风格特点,并呈现出传统与新式并存的二元性特点。本文以近代辽宁地区戏剧文化的传入和发展为切入点,尝试分析近代辽宁人日常市井休闲娱乐生活的一个方面,以期对近代辽宁社会生活史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在戏剧哲理化方面走得最远的大概莫过于荒诞派的戏剧家了。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虽然把诉诸理智提到了第一位,但他在实践中并未排斥观众在某些片断、局部的情感介入,而只是要求打断他们,破坏它们。然而荒诞派戏剧却要观众自始至终都陷入一种理性的欣赏状态,通过思索把握剧情,理解剧情,进而认识生活的哲理。显然,这与传统的戏剧审美要求是相反的--难怪,尤奈斯库要把自己的荒诞剧称作是“反戏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