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琳 《西部大开发》2010,(1):143-144
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分析艾丽斯·沃克《紫颜色》中匠心独到的女性主义叙事艺术,揭示这一叙述技巧在该小说女性的自我表达和颠覆男权传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菊花王”著称的中国画女画家吴瑞珍女土已年届七十。由于对人类艺术事业的贡献,去年,中央电视台和美国、日本及香港等9个艺术团体联合为她颁发了“世界艺术名人证书。”早些时候,中国现代文化学会艺术部和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编委会还因国画《菊花》向她颁发了《20世纪国际现代美术精品荟萃入选证书》,  相似文献   

3.
《金色笔记》以女性的视角描写了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社会。面对不断涌现的社会问题、生存危机和体制改革等现实存在的矛盾,女性为自己的生存和命运不断抗争。在这一过程中,女性主义思想得以自我建构,女性对现实矛盾的抗争也以其独有的方式得以释放与解脱。  相似文献   

4.
女性话语,是针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男权话语的反抗,是随着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深入发展,才提出的学术术语。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彰显了女性与日俱增的自我意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文学这一新兴的文学表现形式的出现,以它特有的开放性、匿名性、自发性,成为21世纪的女性拓展自我言说的舞台。  相似文献   

5.
胡碟 《魅力中国》2013,(5):51-51
西方女性由于逐渐不满足在第一次女性解放中取得的经济与社会权益,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发起了第二次女性解放运动,被学界称之为“女性解放的第二浪潮”,以谋求女性在文化、学术上的话语权。女性主义艺术运动正是诞生于这样的背景下,与女性解放的社会运动不同,其关注点与话题的选取,多关系女性气质与话语。在艺术运动的诸多议题中,关于如何造就女性艺术家、女红的平反、女性特质的思辨、女性意向的批判等是其最为重要的论点。  相似文献   

6.
《重庆与世界》2016,(3):78-81
“我国现代艺术的奠基人之一”、“划时代的中国画家”、“融合中西两大文化,贯通中西审美精神的巨匠”、“东方毕加索”、“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林风眠,抗战期间,在重庆居住6年之久。  相似文献   

7.
王晔 《魅力中国》2013,(25):106-106
女性自画像既是一份历史的视觉图像资料,也是一种人性的艺术表达。作为二十世纪杰出的两住女性画家,珂勒惠支和潘玉良都以自身为出发点通过细节聚集构成女性对历史的自我反省和对这个历史中的具体个人的自我意识,使其成为一个社会形态的符号,从而让我们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世忠,字林胄。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系中国艺术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美术画家协会、中国装潢技术学会会员,中国和文化国际传播中心理事会常务理事。擅长中国山水画,他潜心探索将西画中的色彩、透视、构图等技法和摄影艺术中的用光、明暗、景深等手法与国画艺术有机结合,融于一炉,锐意创新,铸就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笃信“艺术源于生活”,终身亲近自然,  相似文献   

9.
刘阳 《魅力中国》2010,(10):51-51
在众多的艺术批评方法和手段中,女性主义批评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欣赏了冯小刚的力作《夜宴》之后,笔者以女性主义艺术批评的相关理论,站在女性的特殊角度来解读这部电影的角色审美以及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0.
王昭 《魅力中国》2011,(20):302-302
在世界上各类绘画艺术中,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用线表现形式独树一帜。中国画的写意笔墨,既借鉴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用笔的各种表现方法,又结合了绘画的造型表现形式,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以写来“抒写”画家的内心情感,是中国历代文人画家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结晶。本文论述写意笔墨之“写”的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并探究画家“写的主观意向与心路历程”以及引发新时期人们对写意笔墨之“写”的再认识与新思考。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斯·莱辛的作品书写了所处时代女性命运的多种形态和生命欲望,对女性意识的自我觉醒进行了深刻内省,体现了西方女性主义作家的批判立场。作家对中西方男权文化传统体制下的女性主体意识的自我救赎,以及女性寻求两性关系的出路,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马艺星,从西子湖畔来到浦东已近十年,被喻为“进入浦东的第一画家”。他以其对浦东的憧憬和激情,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上海浦东足中国最具当代精神的地方。人们盼望着来到这里感受二十一世纪的文明气息。没有一个人不被她的宏伟气势所折服。热爱艺术的人们也希望在这里找到一个世界级大舞台。”  相似文献   

13.
Feminism到底是女权还是女性?从女权到女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西方进入中国后就温婉得多。这要从哲学思维、家庭观念、个人价值、历史和现实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方知中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呈现巨大差异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章解读陈染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分析了“知识女性”精神独立的基础条件;认为陈染是“个人化写作”色彩最浓郁的作家之一,表现在她的生活经历、写作方式等各个方面。现实与作品的类似可以相互参照、相互阐释,成为解读陈染女性主义写作状态的重要角度之一。  相似文献   

15.
周向辉 《魅力中国》2010,(3):286-287
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主义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受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命激情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誉世界。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它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在生命最后的两年,他与巨大而暴戾的病魔苦苦搏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梵高的奇迹.是天才加上精神病.梵高至高无上的价值,是他无与伦比的艺术和为艺术而殉道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这样一个春天里,在又一个属于女人的月份里,读三位记者采写的四位女性的稿件。竟有些“不知今夕是何夕”之感。无论年龄,无论职业,无论成就。一律很淡定,很生活。很阳光。让人不由得不感叹,女人是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的女性显然进入了“去浮躁时代”。那些动辄在众人面前慷慨激昂演说自己创业史的女强人形象几乎不见了,女“神马”已成浮云;那些呼天抢地恨不得把“变心的男人”统统送到地狱的怨女们已经在电视上用游戏代替了哭诉,“老公看你的”!今天的女人.已经开始很好地认知自我、主宰自我并主宰生活。  相似文献   

17.
赭石 《民营视界》2009,(3):78-81
1978年,当“法国十九世纪农村风景画展”在中国展出时,27岁的康连顺被西方油彩的魅力,以及库尔贝、米勒等法国优秀画家们真实地反映客观物象的写实风格作品深深吸引,那些色彩丰富、层次鲜明的油画,把法国不同地区的风景和农民们的劳动和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是那些诱人的色彩和对艺术的崇敬,让康连顺由此与油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用油画的表现语言展现自然中的美。  相似文献   

18.
李芸 《科学决策》2007,(7):48-49
20世纪80年代,英雄主义领导方式逐渐隐退,平民化领导方式在西方悄然兴起,“人人可以成为领导者”、“领导”将成为21世纪的“通货”、“草根领导”、“自我领导”等观点如雨后春笋般显现出来,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加快,普通民众倍受关注,每个人经过努力都有机会成为领导者,西方出现了领导方式变革的新趋势:平民化领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者主动积极采取各种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干预原文的一些表现。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女性译者与男性译者的同一文本的翻译来说明:中国女性译者虽然没有积极主动地宣称女性主义翻译思想,但仍在她们的译作中折射出了女性主义思想及女性意识的光辉。  相似文献   

20.
清代中叶的小说《镜花缘》,既是一部奇书,也是一部杂书,也可以说是一部才学小说,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部“女性主义作品”,笔者认为这部小说确实体现了对女性的地位的关注和思考。胡适先生就说过这部小说的作者李汝珍是一位“女权主义者”,在小说中,作者力图为女性争得一份权利,精心设计了一个男女位置颠倒的“女儿国”,让男人也尝尝做女人的痛苦。作者从女人缠脚出发探讨了女性的地位问题,同时作者借百位花神下凡成为百位才女,探讨了女性的婚姻问题和出身问题。为提高女性的地位,和女性的解放做出有意义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