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显高 《魅力中国》2013,(26):206-206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项重要任务,又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而且收效甚微。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能用刻板的标准去评价和衡量学生的作文,而应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作文,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语文的"半璧江山".目前,不少学生对写作产生"愁、怕、厌"等心理,怕作文成了大部分学生的通病.作为语文教师,怎样消除学生在作文上的心理障碍,变怕作文为爱作文呢?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3.
微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和小练笔非常的类似,然而其内涵上存在很大区别。通过微作文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中笔者对小学语文微作文教学展开探讨,旨在理清微作文教学的意义,研究和分析微作文教学的写作对象与方法,探讨这种作文形式和片段及大作文写作之间存在的区别,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4.
石磊 《魅力中国》2014,(14):149-149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版块。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水平的集中体现,更是学生创造性语言运用的重要方式。然而,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师最困惑的是学生对写作的学习非常困难。如何让学生走出写作困惑,笔者认为应该从写作方法、课堂写作教学和课后评价等几方面下功夫。切实让学生掌握这个版块的学习技巧,让写作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进而成为一种乐趣。  相似文献   

5.
“作文难,作文难,作文课上难开颜。”这句曾流传在众多学生中的顺口溜,引起了众多语文教师的苦苦思索。不少学生害怕作文,写作慢,写得差。为了解决这个作文课业负担困扰学生的难题,多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从培养学生能力着眼,从发展学生思维入手,力求作文课生动、活泼、新颖,让作文再现生机。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它最活跃、最生动、最富有生命力。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有目的地从不同选材、立意、构思角度对学生进行多元思维训练,可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7.
张正屯 《魅力中国》2010,(2):144-144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对接是语文教学与生活关系的合理诠释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将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对接就是提倡中职语文教学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要贴近中职学生现在和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实现语文与生活、学习与就业的双  相似文献   

8.
罗康林 《魅力中国》2011,(18):347-347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困惑着广大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知识储备有限,生活阅历不丰富,语文基本功不扎实,无疑给学生作文带来极大的障碍。作文训练中将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观察、审题和构思等写作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则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马睿 《魅力中国》2011,(15):322-322
学生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在现代文苑中,写作基础理论堪称琳琅满目,但语文教师仍然对作文教学感到困惑、棘手。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作文教学的方法,理论上的引导,导致作文指导、作文训练失去了针对性或有序性。鉴于此,探讨作文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实践上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映香 《发展》2010,(11):142-14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此,不少教师绞尽了脑汁,想尽了办法。但是,一提起作文,不少学生还是不同程度地产生"愁""怕""厌"等心理,觉得没有内容可写,也没有作文的愿望。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必须把作文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11.
彭冀 《魅力中国》2010,(31):406-406
许多初中学生畏惧写作,逃避写作。作文教学也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改作文难,到头来,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常规的作文教学还是表现出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写作的兴趣等弊端。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实施作文教学改革,切实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调动积极性,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下面尝试着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方春霞 《魅力中国》2013,(34):128-128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想像作文更是难中之难,小学生大都有“恐作症”,老师也常常为此头疼不已。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趣味作文,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让学生自由命题,让他们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天地。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作文中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呢?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结合小学生特点进行作文教学,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它能够使人对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进行持续的研究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学生投稿,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教学中定期开展丰富的写作交流活动,请学生上台放声朗读自己的作品,将优秀作文打印成册,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肯定的评价中,逐步树立起学生写作的自信心.积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向一些杂志社、报社投稿,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文变成了铅字,写作兴趣将会倍增.对于其他孩子来说,当他们看见自己同学的作文被刊登时,势必会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进而促进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李红 《魅力中国》2011,(5):234-234
笔者在语文课教学中通过中职学生在对学习态度和表现、认识与成因等方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注重综合性学习训练,使学生在语文基础和写作技能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达到了中职学生在文化与技能两方面有了长足增进。  相似文献   

15.
牛伟娜 《魅力中国》2013,(10):182-182
中职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的实用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中职学生人文修养的课程。传统的语文教学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语文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李静 《魅力中国》2011,(10):103-103
新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总结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在写作教学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目的要求,适应时代,驶向未来,既讲究规范,又鼓励创新。那么,如何实现作文教学的创新呢?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和自己教学经验,提出了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的建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谈创新作文     
叶翠柳 《魅力中国》2014,(5):226-22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教学的难点。许多学生平时没有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时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这就是其中的原因。我经过多年的尝试和努力,在作文教学中,注意运用声像媒体,实行创新作文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文,激发学生“爱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蔡永霞 《魅力中国》2013,(14):143-14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申之重,本文就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对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培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刘玉凤 《魅力中国》2013,(32):140-140
我作为一名20多年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深知: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不容乐观,一提到作文就头疼,苦于作文,烦于写作,写作兴趣更无从谈起。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而且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马海曲伍 《魅力中国》2014,(24):188-188
在新的教育观念下,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学中最难的一个环节。民族地区不少中学生怕写作文,这是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问题。一些小学生作文能力低下、水平不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如何打破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和神秘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等方面就成了大多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作文教学的一个难题。要突破作文这个难点,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理念给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创新空间。特别是作为民族地区的教师,竭力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做到让学生“乐写”,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织共振;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丰富知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主动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练习,降低写作难度,并正确地批改作文,与学生共享作文成功的喜悦,就能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