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中期目标的重要时间节点,本文立足于京津冀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京津冀科技金融协同发展面临的阻碍及问题,在借鉴国外科技金融协同发展典型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加强科技金融政策协同引导、加大产业间跨区域合作、推进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促进人才和金融资源交流等方面为我国京津冀地区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
《科技与金融》2020,(5):5-6
京津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地域面积约21.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3%,地区生产总值8.5万亿元,占全国的9.4%。京津冀同属京畿重地,携揽华北、东北和西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北京作为首都,政治地位突出,文化底蕴深厚,科技创新领先,人才资源密集,国际交往密切;天津拥有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制造业基础雄厚,研发转化能力较强,发展势头良好;河北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相对充裕,产业基础较好,经济体量较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为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实际,总结了三地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比较分析了三地高新技术产业的现实差异、三地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以及三地科技金融政策与统计体系的情况,得出了三地科技金融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了深化科技金融数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金融政策对接、优化多层次科技金融投融资体系建设等三方面建议,进而为有效支持京津冀高新区产业转移及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5.
京津冀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三地经济联系紧密度不足,需要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疏解非首都功能、深入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助推作用.文章针对京津冀经济金融发展差异,基于引力模型分析视角,对比研究得出京津冀区域发展在协同性、紧密性、均衡性方面均落后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认为应以普惠金融理念,推动京津冀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提出了完善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供给体系,服务产业疏解和转型升级,增量金融基础设施向河北倾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的背后离不开科技金融的支持。目前,京津冀三地的战略部署为其科技的协同发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在这篇文章中了解科技金融对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可以了解到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具体思路;可以了解到科技金融与科技发展的关系和现状;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国家对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有效金融支持策略。  相似文献   

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本文对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机制建设、经营机构布局、金融业务对接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加强深层次金融合作需要做好的重点工作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发展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金融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如金融利益协调机制不合理、金融资源分割、要素不能自由流动、金融服务和金融监管远未达到一体化等问题,借鉴纽约都市圈和首尔都市圈在金融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促进京津冀金融一体化深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金融政策的选择在当今世界显得尤为重要。湖南地区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各区域经济特征有所不同,区域金融政策的选择对区域经济的推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正确的金融政策关系到地区的发展,乃至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文章在对湖南现阶段经济与金融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湖南区域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背景下,为实现"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整体定位,京津冀区域必须提高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文章从科技及金融资源分布、信息不对称和科技成果转化三个角度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顶层设计、产业园区、信息共享和金融支持等方面探讨提高京津冀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融生态环境是整个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三地而言,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实现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本文以金融生态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探寻三地金融生态环境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三地金融生态环境提出了优化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2-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统一框架下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与区域研发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对区域研发创新效率提升有促进作用,其中金融科技通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中介作用影响区域研发创新,科技金融通过资本回报率影响区域创新研发;金融科技的提升作用更侧重于研发产出和成果转化阶段,并随着创新流程的深入不断上升,而科技金融更聚焦于研发投入,并在研发产出阶段展现了一定抑制作用;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交互效应对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而对中、西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区域协调发展需重视金融政策的区域差别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国家针对中西部地区的特殊政策供给主要以财税政策倾斜为主。相比之下,金融政策支持则较为分散。并未形成系统的、规模化的区域金融制度创新体系。因地制宜地制定中西部区域金融政策,为这些地区金融内生成长能力的形成提供必要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基础应当成为国家制定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理顺国有金融与民营金融的关系、重视区域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济区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经济区域一体化需要有金融一体化相呼应。区域金融一体化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区域内,金融为服务经济一体化目标而实现的金融资源效能最大化。基于资源的有限性及利益的排他性,区域内各单元与整体区域目标、利益有时会发生冲突,加之经济区域一般不是以行政区域来界定,更加深了这种矛盾的激烈程度。以解决金融痛点为基本功能的金融科技,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在缓解单位区域与整体区域矛盾的过程中发挥特殊功效,通过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互融信息平台搭建、金融机构数字化等措施,最大限度实现区域内金融资源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助力金融一体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持续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和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风险性以及信息不对称性,使得金融和科技如何协同发展成为热点研究问题。本文基于商业银行的视角,探讨了科技金融相关的政策背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以及银行在科技金融方面的主要难点和发展方向,介绍了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在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方面的创新实践和探索,并提出银行增强科技金融服务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冯青鸟 《现代金融》2010,(10):35-35
当前,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并正以前所未有的程度进入了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新阶段,这一趋势奠定了科技金融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岳岐峰  宋保庆 《河北金融》2015,(2):21-24,34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金融作用将会愈加凸显,地位更加显著。金融资源作为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要素资源之一,如何通过市场对其进行合理和有效的配置,是京津冀金融领域协同发展的难点和焦点。本文采用金融相关比率(FIR)对京津冀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分析,采用储蓄-投资相关性方法 (F-H方法)对京津冀三地金融一体化程度进行测量和比较,从而说明京津冀三地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差异,最后就金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科技对于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兴的资本市场活跃起来,有力地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也使金融、投资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些为开展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为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融资提供了一种新兴的发展渠道.本文就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要求与模式,在分析武汉市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现状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发展事例,提出了完善武汉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与金融相互结合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科技对于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兴的资本市场活跃起来,有力地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也使金融、投资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些为开展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为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融资提供了一种新兴的发展渠道。本文就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要求与模式,在分析武汉市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现状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发展事例,提出了完善武汉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与金融相互结合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